淮红戏中曲牌《凤阳歌》艺术特色探析

2018-07-23 07:57朱建华王敏
艺术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

朱建华 王敏

摘 要:《凤阳歌》为淮红戏中重要曲牌,来源于扬州清曲中的同名曲牌,因吸收融合宿迁当地的民间音乐元素,形成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本文拟从《凤阳歌》的调式调性、旋律旋法、腔词关系等方面对其进行剖析,以此来揭示淮红戏中《凤阳歌》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淮红戏;《凤阳歌》;艺术特色

淮红戏是流行于苏北宿迁及周边地区的地方小戏种,距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该戏曲原以说唱、歌舞形式为主,唱本多为民间故事或传说。其戏曲音乐为曲牌体,旋律优美、婉转,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淮红戏中的音乐曲牌大多来源于扬州清曲,结合地方音乐文化,形成了独具宿迁特色的戏曲曲牌,《凤阳歌》是其中一首较为典型的曲牌。

1 凤阳歌的起源

关于凤阳歌的起源与形成,一直被学界所关注并研究,说法众多。在杨春的文章《凤阳歌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中:有学者认为《凤阳歌》《凤阳花鼓》的‘歌原是‘秧歌。其祖调约是凤阳一带的土著音腔和来自江浙等地移民所唱的吴歌杂调,还有学者认为:影响于山东琴书、扬州清曲、四川琴书等曲种的《凤阳歌》是一个腔调系统,源为元明之际苏南民间唱春活动的“春调”。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说法,从结构上看,这首《凤阳歌》曲调一般为起承转合式四句体结构,每句句末的落音大多数为商、徵、羽、徵。这与元明之际的春调结构完全相同。

2 淮红戏中《凤阳歌》艺术特色

虽然戏曲曲牌《凤阳歌》是由《春调》变化发展而来,但是,即使是同一戏曲剧种,因剧情需要,相同曲牌仍可能有不同曲调,即在速度、旋律上会稍有变化,本文主要针对淮红戏中《上坟》唱段的《凤阳歌》进行分析,该曲谱为刘玉林演唱,李兆益记谱。

2.1 调式调性分析

戏曲曲牌《凤阳歌》作为来源于元明时期的苏南民间歌曲“春调”的旋律,其调式调性仍然沿袭着“春调”的调式调性,调式仍然为建立在五声音阶基础上的徵调式,旋律中使用变化半音(变化音),如第一乐句中“观春景”曲调出现变化半音#4,它具有压抑的情绪,暗淡之色彩,深化了“佳人勉强观春景”词意。音乐上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为“上坟”整个套曲中“哭郎”一段悲伤音乐先作音调与情绪的准备,与“上坟”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情绪是一致的。曲牌其乐句上落音格式一般固定为“商”,“徵”,“羽”,“徵”,揭示了我国民间音乐曲式结构上的“起”,“承”,“转”,“合”的一般规律。

2.2 旋律旋法分析

从以上刘玉林唱的凤阳歌来看。开始两小节在旋律进行上很有特点:旋律采用了五度下行后又五度上行。这种手法的使用在一般民歌小调开始的主导动机与乐汇中是非常少见的。第一句为起句,该句为开始的陈述部分,结束在商音上,具有不稳定性,急需进一步的发展,第二乐句从高音波浪式下行级进到全曲最低音。“万紫千红”一处曲调明亮开阔。“总是春”一处曲调音色浑厚有分量落在徵调式主音上。这一句音乐上形象地塑造出明媚的春之景象。第三乐句开始的曲调是第一乐句中前两小节旋律的重复和移位变化,它波浪式起伏下行级进到最不稳定的“羽”音上构成了“转”句的音乐,凸显出主人公悲痛、哀怨的心理。第四乐句其旋律是综合前第二乐句中曲调素材加以重复与变化而来的,使全曲向更深沉、更委婉的感情抒咏方向深化。

2.3 曲式结构分析

淮红戏中的曲牌《凤阳歌》为起承转合的四句体,单乐段,一板一眼,2/4拍,速度为中速,曲牌乐句上落音格式为“商”,“徵”,“羽”,“徵”,与江苏地区《春调》旋律每句的结束音相一致。在音符时值的选用上,为了突出主人公悲伤的心情,该曲选用较为常见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且在节奏型的安排上,使用较为均匀的八分音符、前八后十六及均匀的十六分音符等形式,偶尔使用小附点,这样安排使得旋律的推动感减弱,虽然旋律线条起伏较大,但是受到节奏布局的影响,旋律的线条整体是使用“抑”调,多表现低沉、抑郁的情感,以此来衬托主人公悲伤的心理。

2.4 词曲结合分析

淮红戏中的《上坟》唱段中,曲牌《凤阳歌》歌词:佳人勉强观春(那)景,万紫(啊)千红(啊)总是(啊)春,桃红柳绿(啊)多好(啊)看,风飘(啊)万点争头人(呐哎)。从歌词上来看,该曲全部采用七字式句法,该七字句为二、二、三式,中间夹带着衬词,衬词的使用为在词拍后面加入。在该曲牌中,衬词的使用主要是加强口气语调,有助于表现内容。从旋律和歌词的组合来看,主要采取的是词拍内的几个音符组合,这种组合主要考虑到歌词的叙述性。

3 结语

“凤阳歌”曲牌作为淮红戏中的重要曲牌,其结构方正严谨,旋律富于歌唱性与抒情性,在“淮江戏”里多用于叙事。该曲牌不仅延续了扬州清曲中的旋律曲调,同时还根据剧情的需要,融入了宿迁地区的地方音乐文化元素,变化中又凸显了传承,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參考文献:

[1] 刘正维.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梁生安.淮红调音乐研究手稿[Z].

[3] 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朱建华(1982—),男,江苏徐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

王敏(1983—),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
论苏辙碑诔文的艺术成就
少年小说的突破与期待
论林兆华戏剧的先锋观念及创作风格
论长阳南曲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