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奕蕾
摘要:纵观宋代书风,“尚意”毫无疑问是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美学特征,米芾作为北宋后期集古出新的巨匠,更是将这一书风演绎得有声有色。米芾的书法,恣意潇洒,天真自然,极力追求意趣与个性。米芾作为一代书法大家,对后世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值得每一位学书之人探讨研究。他的“刷字”一说,更值得我们认真分析。
关键词:米芾;刷字;审关内涵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32-01
“刷字”,“刷”即涂抹,米芾看似自谦,实际上是说自己的书法“振迅天真,出于自然”,因而在此,我们讨论的“刷字”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米芾整个书法的艺术特色是一种审美内涵。
一、“八面出锋”的笔势
“凡学书,欲先学用笔。”关于用笔,在宋代以前,书家大都推崇中锋用笔,因为这样可以万毫齐发,写出来的点画厚重有力,但中锋用笔也有它的弊病,就是需要时刻关注笔锋,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
在“尚意”背景之下的北宋书家,绝不会如此循规蹈矩,反而是突破传统,开始中锋侧锋互用,米芾更是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书论《海岳名言》中就提到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可以看出,他在用笔上反对起笔收笔过分藏锋回锋,否则会如同“蒸饼”一样,软塌塌的毫无气势可言。他主张“锋势备全”,即指在运笔过程中,笔锋随着笔画的变化走势相应的形成中锋侧锋的相互转化,因而字字变化无穷,笔锋气势一应俱全,“锋势备全”正是米芾对于“八面出锋”这一美学特色的表现,米芾曾说:“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其实,不管是四面还是八面,都仅仅是一个泛指,也就是书写时笔锋可以向任何方向书写,注重中锋、侧锋,藏锋与露锋。
就米芾“刷字”而言,实质上是对提按这种单一无变化笔法的一种否定,他用笔迅疾,追求笔锋的来回转换,痛快淋漓,神采奕奕。因而“八面出锋”是其书法的一大特色,也是包含于“刷字”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跌宕倚侧的体势
米芾崇尚自然的书风,在他看来,结字要做到“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在变化中达到统一,避免如同“排算子”般整齐排列,矫揉造作。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米芾书作,字的大小不一,随心安排,各有形态,变化丰富。欣赏米芾的书作,不难发现,他十分注重字的点画之间的疏密关系,打破传统,方正的字写的横平竖直,给人感觉是一种静止不动的态势,而稍加倚侧就可以左右摆动,变得生动活泼,而米芾也恰恰是利用这一点,令其书作不是一味的端庄典雅,而是奇险倚侧,妙趣横生。
三、爽利迅疾的速度
米芾作为一代书法大家,篆隶楷行草皆擅长,不过其中当然是以行书成就最高。他写行书的速度非常之快,迅疾痛快便是其突出特点,即使是写在比较粗糙的绢上,如《蜀素帖》,其速度也依旧不减,因而黄庭坚评论其书法如“快剑斫阵”。他写字,不仅速度快,而且下笔时果断有力,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刷字”風格。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米芾书作中,不难发现,不论是大字作品,还是小字作品,他都能刷略奋迅,奔放飘逸,显示其独有的书法魅力。
此外,我认为其“刷字”魅力的彰显,还与书写时一种放松、自信的状态有关。所谓“意在笔先”,就是在下笔之前就要对自己的所写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提前设计好字形大小、俯仰平正,做到胸有成竹。米芾一定是极度自信的,下笔之前先构思成熟,之后冉集中精神、放松身心,下笔书写,意韵足,神采现,留下了令人陶醉的杰作。
四、真趣率意的神貌
米芾主张“真趣”。“真趣”不仅是其书论的核心,更是其创作所遵循的理论指导。“裴休率意写碑,乃有真趣,不陷丑怪”、“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这两句都提到了“真趣”二字,可见“真趣”二字是其品评书法的最高标准,也是其美学鉴赏的要旨。
“真”,天真自然;“趣”,情趣、意趣,也就是说学书贵在天真古雅,逸趣横生,相应地,也就反对过于重视法度,因而米芾《海岳名言>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抨击唐人“尚法”这一弊端,所以他的书作大都打破传统,章法布白随字势自由分布,字与字之间的间距有大有小,或疏朗或繁密,不循规蹈矩,字有正有侧,有动有静,上下字之间笔画呼应,因此每一行都有一种流畅感,更多的是传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由此可见,“真趣”是其章法布局的重要标准,也是是其“刷字”的灵魂所在。
五、结语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米芾作为一代书家,将“集占”与“出新”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创作出“刷字”这种潇洒而又不失真趣的艺术风格,不仅为当时书坛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