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招:废片“秒变”佳作

2018-07-23 05:44韩承峰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剪裁佳作变法

韩承峰

摘要:素材照片里有“料”却挖不出来,加之自己对后期修图技术又不熟练,废片率必然陡升。那究竟有没有简单快捷的良方拯救有“料”废片,使之变身佳作呢?有。本文就将从不入眼的摄影素材切入,结合笔者的摄影后期创作实践经验,谈谈如何绕过后期“PS”大法,把不尽如人意的残片、废片经过简易快捷处理,变废为宝,使之焕发审美之中、意料之外的生机与魅力。

关键词:素材;好照片;立题;去色;调色;剪裁;旋转;组合

中图分类号:J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5-0016-05

影友外出采风,一路风餐露宿,回家人困马乏,内心热气腾腾,期待佳作连连。然而,往往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普通素材照片与佳作之间还是有着显著差距的。“素材是作家、艺术家从社会生活中摄取而来,尚未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佳作通常是素材经过处理之后产生的好照片。那么,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照片?摄影流派五花八门,创作手法层出不穷,但纵观摄影发展的这100多年,好照片的标准始终没有发生变化,那就是主体突出、曝光正确、构图优美、主题明确的照片才是好照片。爱摄影的初衷需要创作好片来慰藉滋养。但多数情况下事与愿违,一次次远足归来,废片连连,甚至一无所获。有的影友开始怀疑自己与摄影是否貌合神离?不一定。我们每拍下一张素材,都是基于自己在那个瞬间“有感”。既然有感,那张素材片里就必定“藏”着料儿。在此前提下,不妨试一试笔者总结的六招“秒变法”,让貌似“没用”的素材凸显有效元素,废片秒变佳作?

第一招:立题秒变法

立题,即确立主题,是“抓主题、提炼主题和立意的同义语,是拍摄者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确立拍摄目的的思维活动。”立题秒变法,就是通过审看、立题、起标题的创作过程,将看似豪无价值的摄影素材,快捷提升为一件优秀作品的方法。有时候,影友有意无意间随手拍下的照片,由于经验不足或是欠思考,一时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先别急着删片,试着从人文、自然、社会、新闻、建筑、动物等题材,或者从纪实、艺术、商业等体裁,或者从拟人、比喻、夸张、幽默等修辞的视角来挖掘、确立一个全新主题,最后给照片起一个能够准确呼应主题的标题即可。

笔者在一次初春街拍时,看到眼前一栋摩天大楼很高,也很有气势。可惜大楼光秃秃的,造型也没啥特点。为丰富画面,就找了树枝和路灯作前景。拍完打开一看,完了!整一个黑咕隆咚大逆光剪影,没有层次,了无生机,毫无美感。(见图1)过了一阶段,笔者在向《中国摄影》杂志的“街拍”主题全年征稿活动投稿时,忽然想起这张大楼照片,隐约嗅到画面里有一股“怪味兒”。再次读片时,尝试放弃建筑纪实视角,而是从社会思考、艺术视角审视。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顿生,越看越强烈,“野蛮生长”四个字划过脑际。对,就是《野蛮生长》!该作品比喻当下某些地区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凸显的不科学、不理性现象,警示城市管理者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城市发展的宗旨和客观规律。这张看起来有点“丑”、差点被误删的素材,经过后期挖掘内涵,确立主题,定准标题,未经任何后期修饰,就秒变成为2017年《中国摄影》杂志光影艺苑栏目的“街拍”主题全年征稿最终入选作品。

2016年暑期,笔者在梵蒂冈圣彼得广场一隅的邮局门口,看到一位修女正躬身站立填写明信片,觉得不多见,也蛮有趣,随手拍了一张。画面里人物杂乱,毫无作品感可言,权当是旅游纪念照了。(见图2)回家审看素材时,发现画面坐的修女并不“孤独”,邮筒旁的一位大肚汉正好奇地瞥着这位修女。他因为“走神”,甚至一时无法把明信片准确投递入口。恰是这一不起眼的细节点化了整个画面,这幅题为《走神》的作品令人忍俊不禁。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感知和思维过程,摒弃陷入“拍啥就是啥”的创作思维误区。通过拍摄后的再感知,再认识,再思考,再提炼,巧妙运用“立题秒变法”,无须后期编辑,废片就有了重获新生的可能。立题法在六招“秒变法”中,是唯一一种无须任何修图软件支持的内涵式处理方法。

第二招:剪裁秒变法

被摄事物的“决定性瞬间”稍纵即逝,所以摄取的素材难免不尽如人意,甚至沦为一张废片。“在抓拍中往往因为距离、镜头、位置以及技术等等各方面的原因,不能够一次到位完成我们心目中的画面构图,这时候二次构图的剪裁就很重要了”。一旦遇有这种情形,请高举你的艺术“剪刀手”,给就差那么一剪的废片来一回秒变戏法。

街头艺人表演在西方国家比比皆是,不足为奇。这类题材因为常见,很难创作出好片来。笔者在奥地利维也纳商业街街拍时,看到一组街头艺人演奏很投入。男乐手的表情尤其丰富,甚至有些夸张。由于商业街人流量大,环境杂乱,加之平淡的散射光,几乎注定这是一张普普通通的旅游照片而已。(见图3)幸运的是,回国之后对这张素材照片例行剪裁时,发现画面特定区域内的几个不同人物之间姿态、眼神非但相互和谐关联,而且构成某种故事性。男乐手弹奏的那把叫不上名字的“神器”更为画面增色不少。这么有料的“废片”,不好好裁一裁定将后悔不已。于是,围绕故事性与心形三弦琴立题,采用严肃的方片形式裁去无关元素,得到一张形散神聚的好片。(见图4)很快,这一幅名为《心弦》的作品发表在了2012年度第三期《中国摄影》杂志上。

相似的情况还发生在从斯里兰卡飞回国内时拍摄的一幅航拍照片身上。当时,吸引我按下快门的仅仅是舷窗下面几朵棉花球一样的白云和一片大小不一的岛屿。纯粹拍着玩儿,这种主题不明、毫无表现力的照片跟佳作扯不上一点关系。(见图5)整理素材时,听着激扬的交响乐,默默审视这枚“丑小鸭”,隐约发现主体就是藏在云下的那一座被谁齐刷刷一切为二的大岛,也可看作是两座并肩挨着的小岛。煞是别致,像极了一片形变的鞋底。但还不够突出,于是本着放大趣味点的思路对画面略加剪裁。场景即刻幻化成一枚鞋底印迹与几朵俏皮棉球的故事,象征着人类脚步坚定,勇毅,无论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都能一往无前,奔着白云所指征的梦想与希望而去。(见图6)这幅经过剪裁秒变而来的《足迹》发表在2013年度第十期《中国摄影》杂志上。

如果说绘画是加法艺术,那么摄影就是减法艺术。而运用艺术之手,对不理想的素材大胆剪裁,就是对减法艺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响应。如何剪裁?关键是要把干扰主题的那部分裁去,让被摄主体、视觉中心更突出,使画面更趋完善,给读者以强烈的主题性感知。剪裁是照片后期处理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第三招:去色秒变法

色,在本文中并非泛指颜色,而是指彩色、色彩,有色并带彩的意思。“各种物体因吸收和反射光量程度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色彩现象”。去色,即通过消除色彩,使原来的彩色质变为黑、白、灰、金、银等有色而不带彩的肖色。去色秒变法,就是“利用后期对影像进行黑白及反差处理,不仅滤除了干扰画面的一些彩色元素,使图像更简洁,同时也使光影更加突出”的处理方法。也可结合调整亮度、对比度处理,使得看似毫无价值的摄影素材瞬间升华。

笔者家乡有一座近400年歷史的古石桥——玉龙桥。仲秋落日直射其上,煞是耀眼、奇幻。然而,素材照片犹如一张文物档案照片,终究没能呈现出一丝令人心跳的感觉。(见图7)像这样的“废片”如何挽救?素材里,比较有价值的元素除了古石桥,便是过桥回家的一老一幼登桥姿态,以及黄昏大顺光带来的舞台光效;其余元素全都是“扣分点”,比如主体与背景的色彩、亮度反差极低,根本不突出,加之景物线条繁杂,基本符合废片标准。看似无可救药,抑或大动干戈,其实不然。笔者依然通过精读素材,重新挖掘片中有效元素及其主题,通过“一键黑白”,辅之以简单的明暗对比处理,消减干扰项,突出了爷爷接孙儿《放学》,途径古石桥快乐回家的主题。(见图8)这幅得救的照片有幸被刊登在《中国摄影》杂志2014年第一期的“光影艺苑”栏目。

距离产生美。黑白画面从第一眼就给人类视觉以距离感,如果冉运用一些简单的艺术处理手段,拓展照片的距离之美,摄影新手照样可以创作大片,这也许就是“去色秒变法”的魅力所在吧。

第四招:调色秒变法

如果一张素材照片的题材、主题、主体、构图、明暗、层次、虚实等等看着都不错,但就是没感觉。这时候,不妨琢磨一下是不是色彩“违和”没能贴合主题?如果是这个问题,那就要采取调色手段了。

江南之春,柳绿桃红随处见。即使手机随拍,都能拍得一张看得过去的旅游照。笔者曾在江苏昆山千灯古镇拍过一张电视天线与桃花的手机合影,觉得这是一个关于春天的故事。(见图9)素材造型有料,但色彩平庸,毫无新意。诊断明确后,立即动手渊色。本文中的训色是指通过调整色温、色相,形成较为统一的色调。色温,全称“光源颜色温度”,是某一光源的光与国际标准黑体加热到所发出的光色具有相同特性时的特定温度。单位为开。普通白炽灯的色温在2400~3000K之间。而色相是指色彩所呈现出来的质的面貌。如日光通过三棱镜分解出来的红、橙、黄、绿、青、紫六种色相。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基本的调色操作十分简单,只需用普通图片编辑软件打开照片,将其色温、色相调出你想要的色调即可。手机作品《春讯》经过调色秒变法处理后,呈现出一种“过去式”的色调,引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之慨叹。(见图10)

调色秒变法,通常要么用于纠正相机自动白平衡功能对素材的弄巧成拙,要么用于使相机的忠实记录变得艺术化。

第五招:旋转秒变法

一个画面、一张照片,谁都可以决定它的呈现方式。倘若你需要,可以按拍摄时的角度呈现,也可以旋转90度、180度呈现,还可以翻转、反转呈现。这类操作虽然没有技术含量,耗时不到几秒钟,却能瞬间收获意外惊喜。

春和景明,笔者爱去郊外踏青。杨柳自是江南农村最常见,最有代表性,也最适宜入镜的元素之一。但要把它拍出新意却真心不易。有一回,看见村边一棵倒向湖面的歪脖杨,像是渴极了的农人正俯身畅饮,很是别致。试着多角度、多构图拍了一组,但怎么拍都无感,只能摇头作罢。(见图11)在后期整理这组素材时,内心不甘放弃。挑中一张较为完整的倒影素材,奢望它能幻变出奇迹来。先是采用剪裁和去色秒变法,把素材转成黑白,构图略作紧凑剪裁,觉着有点意思了,但冲击力还是不够。既然是倒影,那就旋转180度试试。猛然,一幅《献给故乡的吻》就这样跃然眼前。(见图12)

无独有偶,盛夏的一天,与家人逛商场,俯瞰挑高中庭的底层,一位少年正在空阔的地砖上练习街舞。正午的阳光透过顶棚的幕帘投射下去,形成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与倒立的街舞少年相映成趣。笔者从中庭三楼向下俯拍了几张。想要表达出少年的阳光与健康,刚毅与坚持。(见图13)遗憾的是,看了素材之后,并未能勾起最初的美好意象。多年以后,当再次翻看这张素材时,决定拯救这张“压箱底”的照片。先是采用剪裁和去色秒变法,尽量祛除素材杂色,照片变得干净了许多。但还是觉得倒立的主体姿态过于压抑了。于是采用旋转秒变法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倒立少年果然“飞”了起来。秒变后简洁的视觉元素与主题立意较为完美地呼应起来,“补天少年”的宏壮感油然而生。(见图14)

旋转秒变法一般多用于几何对称等镜像类,或是投影类的素材画面处理。镜像、倒影、投影,都是虚像,并不完全真实再现物象,这样的画面往往能产生形变扭曲之美;也有像作品《补天少年》那样,主体物象在影像中处于颠倒状态。但为了迎合观看习惯或是依创作意图,须旋转90度或180度呈现,以此优化视觉冲击力。

第六招:组合秒变法

这坐所讲的组合,是将一批同题材、或同主题、或同主体、或同色渊,一张张看似普通的照片,以一定的规则编排在一起。组合秒变法,就是将一批普通影像巧妙快捷地处理成令人难忘的组照的方法。因叙事方式不同,组合法一般分系列组照和连续组照两类;因呈现方式不同,组合法一般分粘连式组照和并置式组照两类。在日常图片处理实践中,上述四类组合方式通常被混合运用,如系列粘连组合、系列并置组合、连续粘连组合、连续并置组合等处理方法。

笔者曾经拍过不少工业题材照片。这些照片作为单幅来看,没有一张拿得出手。可以想见,入画的工业生产环境必定了无生趣。但若把这些没有情节、孤立片面的画面以系列粘连方式组合起来,呈现效果就大为不同了。(见图15-18)虽只是四幅组照,但其反映了生产环境的局部与全貌、生产工艺的流程与细节等信息,能给观者提供较为丰富的视觉体验。这组纪录彩印行业生产场景——题为《精彩(组图)》的作品获得了“爱德杯”第二届印刷之美摄影大赛(江苏)一等奖。若以单片送评,必定铩羽而归。

许多影友喜欢每天晨起从自家阳台看看天气,望望风景,为新一天的工作生活提神打气。遇有特殊天象还会随手拍几张,发发朋友圈。这无疑是个好习惯。有人要问,那样也能拍到好片?!家门口的照片,得单幅佳作难;获组照好片易。笔者曾尝试在自家阳台按春夏秋冬四季时序各拍一幅纪录同一场景,经连续并置组合法处理,获得一件不错的“四方联”,名日《家园四时新》。(见图19)

上述六招“秒变法”专为“PS盲”定制,让会拍不会编的你摆脱在废片中淘金的无着、艰辛、痛楚。影友若能在熟练运用“秒变法”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六招”兼用,摄影废片率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后期处理的丰富经验也将反哺指导前期拍摄,坚持一段时间后,佳作得片率也就同步提升了。

猜你喜欢
剪裁佳作变法
心灵手巧的“剪裁师”——卷叶象甲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佳作欣赏
浑然一体有玄奥——写人作文之人事“剪裁”与“拼接”
论报纸图片编辑如何巧“剪裁”
佳作展示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吐鲁番杏花诗社活动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