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岩
摘 要: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感因素,对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的实效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意义非凡。高校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和发挥情感的育人效用:以人为本,立足学生的角度、以境怡情,发挥环境的作用、以情育人,激发情感的认同,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情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学生“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全面发展,必然需要借助情感。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育人工作的辅助手段,是促进师生形成融洽互动关系的桥梁,是强化学生认知的催化剂。学生只有首先实现情感上的认同,才能进一步深化认知,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内化于心,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恰当运用情感因素实施教育,对于增强教育的效果,实现全方面育人的根本任务十分必要。
一、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大学生寄予了美好的希望,在去年12月7日的讲话中就寄语青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现在高校学生大多是‘95后,再过两年,新世纪出生的青少年也将走进高校校园。他们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的,承担着为新征程上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卓越人才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需要,与学生打交道时不忘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大学是学生生理以及心理产生急剧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和养成的重要时期。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影响,思想日益呈现出主体性、选择性、多样性等复杂特点,他们情感内容丰富多彩,对未来满怀希望。但心理活动多变,情绪波动较大,又使得他们在对待客观事物时,极易出现极端化的情感,最终导致不全面的认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时刻不忘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其发展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从每个人的思想实际出发,去开展育人工作。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结合并分析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要持平等、亲切的态度,要带着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去和学生进行交流,要努力构建师生间和谐的互动关系,力图实现心灵的沟通、达到感情的交融;要靠人文关怀、情感疏导、人性化管理、人情味服务,去帮助学生成长,极大地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凝聚人心的伟大力量。
二、以境怡情:发挥环境渲染熏陶的作用,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情感依托于环境产生,环境直接作用于人的直观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着人们的思想以及言行,不同的环境下人们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荀子·劝学》中提到:“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就指出了好的环境对于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高度重视合理运用和发挥环境对于涵养积极情感和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发挥环境的感染、熏陶作用,陶冶大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有利于实现良好的育人效果。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环境,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而且还应考虑到人际关系以及网络环境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日益广泛的影响。
首先,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离不开校园环境的熏陶,高校应该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从培养优良的校风、学风开始,在校园内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学习和生活氛围,不断地向学生宣传社会的正能量,在无形中感染他们的情感,塑造高尚的人格。同时,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协调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充分发挥三方的教育合力,争取为学校育人提供更多外在的育人力量支持。
其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际关系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孔子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孟轲《孟子·滕文公上》中也提到:“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这都反映了人际关系环境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好师生间、学生同辈群体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实现情感的互通,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
再者,高校要运用好互联网这一新型的教育平台,组织建立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上传和推送各种时政消息和精品课程等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感染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三、以情育人:培养教师寓教于情的能力,激发学生情感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情感实现育人效果,教師的地位就举足轻重。2016年12月7日,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教师工作的意义时就指出:“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着关键的角色。教师只有寓教于情,才能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效果的提升。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情感的培养。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教育者只有把自身的情感充分调动起来,才能带动学生产生积极、良好的情感。因此,教育者要怀揣高度的热情去对待自己的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积极探索做好工作的各种途径,同时要对学生心怀“仁爱之心”,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善于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凡事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激发他们的情感认同来实现育人的目的。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掘教育内容中的情感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关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否产生情感以及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育参与双方的情感体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些教育内容由于理论性强等原因,很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单调,如果教育者只是简单重复这些内容,将很难引起学生的认同和接受。因此,对教育者而言,要在搞清楚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设计。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情感因素,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面临的问题,争取进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实现情感的相融乃至心灵的沟通,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事件和真情实感,寓教于情,使学生在亲切、和谐的氛围中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加深不断认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优化教育情境的设置。情感伴随着人的社会实践过程产生,受不同环境所影响。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只有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加深和强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体验活动,合理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式样的课堂活动之中,收获不同情境下的感观体验;同时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外的实践活动当中去,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学生切身体会各种志愿、服务活动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寓教于境,以情育人。
四、结语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情感因素,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单向灌输,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或者教学目标、任务的完成,对于教育对象自身以及他们情感、需要等心理方面的因素则不太重视,这种单一、乏味的教育方式往往难以引发学生的认同感,因而也无法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情感因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促进认知的提升和学习活动的进行,使教育者所传授的知识等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广大学生认可和接受,最终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真正的育人效果。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就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面育人,解决新形势下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情感作为维系师生之间和谐关系,推动学生认知提升的“桥梁”,具有强烈的感染和熏陶作用。 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情感因素,就要求教育者能够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思考他们面临的问题,争取进入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以实现情感的相融乃至心灵的沟通,通过调动学生的情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将成长成才的目标落实到实际的行动当中。只有这样,学生成长发展的理论建构和顶层设计才具有针对性,教育的开展才能取得明显的成效,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寓教于情,以情育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发挥培养时代新人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習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3]刘秀伦.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因素探析[J].理论探讨,2005.3.15.
[4]刘丁鑫.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机制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2.20.
[5]王丽英.情感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分析[J].理论月刊,2011.6.10.
[6]王永振.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因素的功能及运用[J].政工学刊,20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