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绘画中西洋造型因素的渗透及其表现

2018-07-23 15:50张娜
牡丹 2018年14期
关键词:衣纹任伯年西洋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写意精神,是历朝历代画家所追求的,不论何种题材都以表现主体的神韵而弱化形的真实,因为一直受到这种绘画理念的影响,在人物的表现方面,解剖和透视就一直被忽略,画家注重作品中人物的内在精神性体现和画家本身在绘画过程中的写意性。而在人物画的表现上,西洋绘画观念与国画的侧重面正好相反,他们重视描绘对象的真实性,立求精准无误,在学习西洋画之前要学素描造型和解剖透视。西洋人物画因为有解剖和透视作为基础,在绘画时,人们会联想到肌肉和骨骼结构,因此,人物形象比较扎实立体,更加接近现实。对比同样时代的曾鲸和伦勃朗两人的作品,曾鲸的作品就显得平面和单薄。

一、解剖和透视

从任伯年的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西洋画中的影子,最主要的就是人物形象逐渐摆脱了平面化的特点,增加了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穿插描绘。

(一)解剖和结构

观察任伯年所绘的人物图局部,人们可以欣赏其中人物的手部细节。例如,《喜从天降》是任伯年形成自己风格之后晚期的作品,整幅作品兼工带写完成,手部描绘偏工笔。细笔勾勒出手部外轮廓之后再根据手部关节处的转折进行提按变化,每个关节处或用笔时力道加重写出内部结构的转折,又或是用笔断开以突出凸起的关节点,虽然是概括性质的写意画法,精妙之处笔笔都画在骨点上,体现了他准确的手部造型。之后,他又分染出手部结构,在结构不明显的地方最后进行罩染,表现出了皮肤的弹性。倘若任伯年当时没有受到西洋画解剖透视的影响,是不可能画到如此准确的地步。不仅仅是手部的关节描绘得恰到好处,手腕的穿插和比例大小与陈洪绶的《传道图》相比,都显得自然和准确。

(二)肌肉和骨骼

男性身上的肌肉骨骼的描绘,是任伯年人物畫突破传统格式的一大特点。任伯年画中很多的小鬼形象用大写意画出,惊恐的表情刻画得非常生动,身体因为紧张而束缚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动态,肌肉和骨骼的关系才更加清晰,画家在表现肩膀和手肘关节穿插关系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可见其对人体的肌肉和骨骼结构已了然于心。任伯年把西洋解剖等结合着扎实的传统技法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

另一幅作品《钟馗图》,钟馗手拿宝剑,怒目圆睁,并且半裸着上身,强壮的肌肉在画面中格外抢眼,画家用墨线勾勒出上身的轮廓,用线高古随体积的转折富有节奏的变化,在肩膀与胳膊的转折处,画家用线断开,暗示出了肌肉和骨头的穿插关系。画面中,画家用淡墨皴擦出肩峰和肩锁关节,然后用肤色擦出肌肉的块面结构并用圆润的线条表现皮肤的轮廓,这幅作品是典型的中西融合之作。

二、色彩观与衣纹的表现

中国的传统色彩观可以从一些画论中整理出来,例如,六法中对于颜色运用概括为“随类赋彩”,意思不只是跟随物体本身的颜色去设色,更多的是根据物体的色调性质。中国绘画不分冷暖,但是颜色的种类很多,大多是直接从物体本身提取出来,如花青、藤黄、胭脂等植物水色,还有赭石、石青、石绿等矿物色。

西洋色彩观区分颜色冷暖变化,人们在二维的平面上创作出立体的效果,利用颜色的冷暖变化区别物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塑造主体。比如,在衣纹的表现方面,中国人物画作品中注重线条和颜色的整体关系而忽视因为形体的转折造成的光影变化、衣纹的颜色变化以及如何利用颜色来塑造主体人物的体积感等。西洋色彩观正好相反,这也与各自不同传统的观察颜色的方法和分析颜色的方法有关。

(一)色彩的冷暖变化

中国古代赋色讲究随类赋彩,在人物画的表现方面没有太多的讲究,不重视色彩之间的冷暖关系。例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人物的着色关系是把男性的脸部染得重一些来区分开女性白皙的肤色。虽然后来曾鲸受到“西学东渐”的影响发明了墨骨法,但利用颜色关系来塑造人物还没有进行创新,如《张卿子像》,曾鲸的造型准确,但还是具有浓厚的平面性,整个表现手法也是为了突出主人公的精神表现。到了近代,任伯年的中晚期人物作品以素描观念为基础,做到了形神兼备的初次尝试。

例如,任伯年在1880-1890年间所作的作品《钟馗图》,这时他的人物画风格已至成熟,用笔用色都取决于结构,色墨之间的关系处理也恰到好处。在这幅作品中,小鬼和钟馗两个人物用暖色朱砂色和冷色绿色分别罩染,很轻松地就区别开了人物的前后关系,让人一目了然。这种大胆用色绘画方式在任伯年之前的中国人物画是从来没有过的。小鬼脸部的一些成组的淡墨也暗示了结构的转折。

(二)衣纹的表现

衣纹的凹凸和转折关系,不是单纯地用线来表示,而是在墨线的基础上用淡墨衬托以表现衣纹的转折和凹凸。任伯年的作品中人物的衣纹表现属于传统的中国线描,讲究线条的强弱、虚实、干湿、浓淡,中国的线描画的是起伏,因为视觉的感受不同才有起伏关系。例如,李公麟的《五马图》长卷,运用精湛的白描技法勾勒出马的筋骨,在白描的基础上略施淡墨渲染,既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又赋予了马的血肉之身。中国画总是能给人很多联想的空间,或称之为意境向往。

从衣纹上人们又可以感受出一个空间上的表现关系,当线条遇到肩膀的鼓起部分,用笔就会变干、细、虚,进而弱化至留白,中西结合后的空间表现是综合的、完整的概念,是对结构的、视觉的感性透视,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感觉的、视觉的、心性的澄明。

凹凸画法,要追溯到南朝张僧繇,那个时代他受到了西域画法的影响,后经融合传统画法,加晕染、有阴影、立体感强。任伯年画作的衣纹也类似这种凹凸画法。因为任伯年受到了西画素描和解剖因素的影响,所以他在用凹凸法表现衣纹的起伏时,还暗示了人体的体积转折关系。

三、结语

任伯年是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一位大家,其人物画在传统线描的基础上受到西洋素描造型的影响。本文着重从解剖和透视、色彩观与衣纹的表现方面入手,分析了任伯年绘画中西洋造型因素的渗透及其表现。在任伯年的作品中,其人物形象逐渐摆脱平面化,增加了人体肌肉和骨骼的穿插描绘,重视色彩的冷暖变化,衣纹表现采用传统的中国线描。因此,任伯年的画作具有上承传统、下启新风的意义,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行者。

(山东大学)

作者简介:张娜(199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衣纹任伯年西洋
“泥人张”的“独门秘籍”
在高校雕塑基础教学中衣纹塑造的重要性分析
“在神不在貌
——从任伯年到徐悲鸿”展
浅析法海寺壁画中的线描艺术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卖假画获良机
任伯年
对郑和下西洋的再认识
速写中如何正确表现衣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