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DNA的复制”为例*

2018-07-23 02:37李媚琳李跃文魏穗华
生物学通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平板电脑微课

李媚琳 张 松** 李跃文 魏穗华

(1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2广州市天河中学 广东广州 510623)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平板电脑通过其可视、可听、可触的功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接触与体验学习材料。因此,学生将在使用平板电脑的过程中得到更为生动与直接的自主学习[1]。基于平板电脑的互动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势:①学生的学习统计数据将储存在平板电脑中,教师可精准掌握学情和调整教学策略[2];②通过课前预习评价、课堂实时评价和课后跟踪评价,构建评价反馈及时化的教学评价体系[3];③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立体化;④平板电脑拥有丰富的媒体资源库,可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DNA的复制”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3节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实验思想,引导其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载体。但该部分内容抽象、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可结合平板电脑的多重功效,为学生提供更生动、直接的学习环境。

本次研究使用的硬件主要由2个部分组成:智慧课堂平板电脑和同屏设备。其中智慧课堂平板电脑是教学资源的承载体,师生人手一台,用于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适时将教学资源(视频、PPT、电子版教材、检测习题等)存入平板电脑,以便在教学时使用。学生可利用平板电脑实现课上、课下的学习。教室内设有无线局域网,在非教学使用时间段,教师将会关闭网络;同屏设备用于将平板电脑中的画面内容及声音传输到一体机等终端。其教学流程见图1:

图1 基于平板电脑的“DNA的复制”教学模式图

由图1可见,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微课与习题检测,学生在课前接触知识表层;通过师生互动与检测反馈,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内核;通过任务推送与个性化学习,学生在课后凝练知识体系[4]。由此可见,基于平板电脑的课堂教学与翻转课堂的结合,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由表及里、由点成面地帮助学生内化知识。

1 课前准备

1.1 习题推送 为了解学生对DNA复制的前概念认识情况,教师在课前推送一些习题,学生在各自的平板电脑上独立完成。

例1,细胞每次分裂时DNA都复制1次,每次复制都是( )。

A.母链和母链,子链和子链,各组成1条子代DNA

B.每条子链和与它碱基互补配对的母链组成子代DNA

C.每条子链随机地和2条母链之一组成子代DNA

D.母链降解,重新形成2个子代DNA

学生提交答案后,教师可查看答题情况,从中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点的前认知程度。学生有时会从字面含义或受生活经验影响推断生命现象,不理解该生命现象的本质或原理[5]。通过平板电脑的作业管理平台,可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学生未清晰理解DNA复制的概念及其过程。教师上课时需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DNA的复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暴露学生不正确的想法,让他们在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之中形成对生命现象正确的概念认识。

1.2 制作微课 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在课前录制了10 min“DNA探究实验及验证”的微课,可供学生在课中进行DNA复制过程探究之后观看。由于原版视频为英文,不利于学生消化理解,教师提前录制微课,可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微课视频既验证了DNA的复制方式,也生动展示了密度梯度离心实验的原理与过程。教师将微课保存至平板电脑的本地资源库,于课前同步发送至学生的平板电脑端,学生收到资源后即可进行观看学习。

2 基于平板电脑互动的教学过程及组织

2.1 搭建模型,引入新课 上节课学生已学习DNA的结构特点,本节课一开始先让学生自行利用平板电脑中的模型构建APP搭建DNA结构模型,学生在APP中可随意移动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基这3种原料,并可旋转、复制或删除,从而构建DNA双链结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激发了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当他们完成构建之后在平板电脑上传其作品。此时教师可查看学生的作品,学生之间也可互相查阅。针对学生的错误构建,教师可挑出单个作品示例进行讲解,强化学生对DNA结构的理解,从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点。

教师设问:既然DNA作为遗传物质而存在,它是如何将遗传物质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它的复制传递与其自身结构有何关系?通过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2 自主猜想,屏幕展示 教师提问:假设提供1条DNA分子,你能否根据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设想DNA可能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复制?

教师向学生的平板电脑端发送学习任务,让学生自行猜想“DNA分子是如何进行复制的”,并在平板电脑上的电子白板自行绘制1条DNA分子复制1代后的结果(注意提示学生可用不同颜色区别亲代与子代DNA)。教师可随时在后台查看每位学生的绘制结果,了解学生对于DNA复制方式的不同猜想。待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在大屏终端上展示几幅不同学生的绘制结果,并让其进行思路讲解。最后教师再总结这几种不同思路,从而引出当时科学家在研究DNA的复制方式时提出的“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弥散复制”。

通过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自行假设猜想,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思考能力和动手绘制能力。先让学生尝试,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可让学生经过充分猜想之后再进行验证推理。

2.3 演绎推理,小组讨论 学生完成各自的猜想之后,教师提出预设问题:①DNA分子肉眼不可见,怎样区分复制过程中的母链和子链?通过此问题引出同位素示踪标记法。②如果用同位素标记DNA分子,当DNA分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复制后,如何区别DNA分子带[6]?让学生思考之后,再提出“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为后续相关的实验验证提供认知支架。

师生共同分析梅塞尔森(M.Meselson)和斯特尔(F.W.Stahl)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问题的实验思路,并使学生明确:15N标记的链代表母链,14N标记的链代表子链。将亲代15N大肠杆菌转移至氮源为含14N的培养基中,再连续繁殖2代,且最后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此时学生4人一组展开思考,并讨论这3种复制方式经过1代、2代复制且离心后DNA分子带的分布情况,并在平板电脑的电子白板上进行结果绘制。

小组完成讨论与推断之后,以拍照的形式将讨论结果上传至平板电脑端。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同样可通过平板电脑的直播功能录制学生的讨论过程,保存后在课后发送至学生客户端。学生完成讨论并上传推论结果后,各小组可在平板电脑上与其他小组的推断结果进行比对。同时,每个小组推选1名成员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相互点评或点赞,从而实现小组间的互动交流。经过全新的教与学,思维的异同在课堂上交汇与碰撞,产生的火花点燃了思想的火苗。此刻,教师已经不仅是一名指导者,更是一名欣赏者[7]。

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原本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经学生的讨论与思考之后得到更好地吸收,从而突破重、难点。

2.4 观看微课,得出结论 学生对3种复制方式进行推导后,教师再将自制的实验验证微课视频分享至每位学生的平板电脑端,并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①科学家在验证的过程用到了哪些方法或技术?②根据子1代和子2代DNA在离心管中的分布情况,如何排除某种复制方式的可能性,从而确定最终的实验结果?

学生自主观看微课视频,了解Meselson和Stahl的大肠杆菌DNA密度梯度离心实验,更好地构建了知识,提升了学习效率。微课不仅展示了DNA复制的推断过程,同时也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密度梯度离心实验。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最终了解DNA复制的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5 自主答题,在线反馈 学生学习完新课内容后,教师在平板电脑的班级学习空间发布学习任务,将课堂练习以选择题的形式传送至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提交后,系统会自动统计答题情况。点击学生姓名,即可查看该生答题的正确率,以及每道题具体选择了哪个选项。

例2,由15N标记细菌的DNA,然后又将14N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合成DNA,假设细菌连续分裂3次产生了8个新个体,新个体中含14N链的DNA与含15N链的DNA比例是( )。

A.4∶1 B.2∶1 C.1∶1 D.3∶1

教师通过后台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对DNA的复制方式掌握较好,但仍有小部分学生还存在问题。此时,教师通过平板电脑中的统计分析,让答错的学生谈谈他们是如何思考的。利用平板电脑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针对学生的错误思路予以纠正,再次帮学生强化知识重点,有力地改善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对多”反馈不及时的缺陷。

2.6 小组合作,课外探究 课后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思考并完成图2的绘制:若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每代DNA中含15N标记的DNA分子数与DNA分子总数的百分比变化图。

图2 每代DNA中含15N的DNA百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后,上传绘制结果至客户端。教师通过查看了解学生对DNA复制方式的应用情况,及时得到教学反馈。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 教学反思及建议

利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突出了其高效的互动与反馈功能。平板电脑强大的互动功能充分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力度,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以师生互动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并非每节课都适合运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教师需有选择性地选取内容授课。

综上所述,在应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时,需思考下列问题:①结合平板电脑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时,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②如何利用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捕捉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③如何利用平台的个性化推送功能,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8]?

同时,应用平板电脑进行教学时,可采纳以下建议:①教师可在平板电脑的班级空间功能中增加奖励性措施,鼓励学生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②有选择性地采用平板电脑授课,多选择知识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例如遗传的分子基础等章节内容;③教师根据平板电脑中的数据反馈,有针对性地推送模块习题,便于学生巩固知识,突破重、难点;④教师多录制一些试卷及习题讲评的视频进行推送,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关注某个知识点,从而进行个性化学习;⑤由于平板电脑与笔记本和手机的功能类似,并在平时使用笔记本或手机更加便捷,教师可先在笔记本上完成教学资料的制作,再传输至平板电脑(只需通过U盘或者链接USB线进行传输)。学生可将平板电脑中有价值的资源拷贝或通过微信、QQ等软件传输至手机客户端进行学习;教师也可将平板电脑中的教学资源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学生扫码后便可在手机上学习。

猜你喜欢
平板电脑微课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平板对缝焊接视觉跟踪试验及异常数据分析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