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怡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广东 江门 529020)
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乳腺良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现如今,乳腺微创旋切术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常用术式,而科学的护理,不仅可保障手术疗效,而且可改善预后[1]。在此,以72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旨在观察乳腺微创旋切术中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的应用价值,现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2017年8月时间段内,选择72例我院收治的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有36例。对照组,23~50岁,平均(34.2±5.39)岁,肿瘤直径0.53~2.41 cm,平均(1.83±0.14)cm,其中,21例单发性肿瘤,15例多发性肿瘤。干预组,最小21岁,最大46岁,平均(33.5±5.08)岁,肿瘤直径0.51~2.54 cm,平均(1.92±0.08)cm,其中,22例单发性肿瘤,14例多发性肿瘤。临床资料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虽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如监测生命体征、血常规及尿常规检查、加强病房查巡等,根据患者实际状况,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适当补充营养。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术前:健康教育,护士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背景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并详细说明乳腺微创旋切术的基本流程,叮嘱患者配合要领,提高患者对疾病及手术治疗的认知程度,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心理疏导,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通过聊天,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需求,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状态,主动配合护理与治疗。术前准备,术前,提前准备好所需手术设备及药品等,检查氧气系统是否通畅,确保手术顺利进行。(2)术中:指导患者取平卧位,上举手术侧上肢,到头顶部,随后,予以固定,充分暴露患侧,安装真空装置后,与旋切刀连接,接通电源,检查系统各参数,一切准备好后,进行手术操作。手术中,尽可能避免电源性缠绕,以防对设备动力输出造成影响,且需密切监测设备管道接口与真空桶。夹取操作过程中,必须准确,避免标本吸入至管道,引起堵塞。(3)术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脉搏等,检查胸带包扎情况,查看有无胸部敷料渗出现象,若出现上述现象,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术后,护士叮嘱患者保持切口清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遵照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院时,叮嘱患者1个月内上肢不得提重物,严格限制肩关节外旋范围,避免影响切口愈合。为预防病情复发,最好间隔3个月,复查1次。
1.3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2]及抑郁自评量表(SDS)[3],评价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最终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越重。同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
2.1心理状态 关于患者心理状态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比较分析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DS评分与SAS评分分]
2.2并发症 干预组,2例出现并发症,1例血肿,1例皮下淤斑,发生率为5.6%(2/36),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3例血肿,1例疼痛,2例皮下淤斑,发生率为16.7%(6/36),组间比较,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218,P=0.012)。
系统性护理,坚持现代护理观,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所在,系统化处理临床护理及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4]。乳腺微创旋切术中,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强调以患者为出发点,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以良好身心状态接受治疗,确保手术疗效,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干预组系统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干预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分别为(29.4±3.48)分、(30.7±5.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8±5.03)分、(38.5±4.58)分(P<0.05)。
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属于现代护理模式,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提升护理整体水平。[5]。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实施系统性护理,根据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特点,在不同阶段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其中,术前强调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术前准备,术中则强调手术配合,术后强调病情监测、紧急事件处理,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显示,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
综上,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在乳腺微创旋切术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