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荣 王国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疾病诊疗中心,北京 100176)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常见慢性病,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显著特征,常合并有冠心病,加重病情,危害患者身心健康[1]。目前,针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临床上,多给予药物治疗。在此,我院以134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方式治疗,旨在观察评价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可行性。现将研究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 2015年4月—2017年9月期间,选择134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37例男性,30例女性,41~68岁,平均(54.2±6.91)岁,病程3~10年,平均(6.1±1.07)年。治疗组,36例男性,31例女性,38~70岁,平均(53.9±7.05)岁,病程2~10年,平均(5.9±1.03)年。临床资料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虽无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但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1)对照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口服10 mg硝苯地平缓释片(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198),1次/d。(2)治疗组:联合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口服2.5 mg吲达帕胺片(广东安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885),2次/d。同时,口服5 mg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用药1个疗程,即6周。
1.3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及血脂水平,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同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2.1血压及血脂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脂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血压与血脂水平
2.2不良反应 统计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组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n(%)]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显著特征,可伴有重要器官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头痛、头晕、乏力、胸闷等[2]。高血压是引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血压正常者冠心病的病死率为0.32%,高血压患者则高出5倍,且与血压升高的程度呈正相关。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控制高血压就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硝苯地平缓释片主要成分为硝苯地平,为薄膜衣片,除去薄膜衣显黄色,各种类型的高血压及心绞痛均适用,基于阻碍心肌与血管平滑肌钙离子膜转运的条件下,有效抑制钙离子流入至细胞中,降低心肌收缩性,缓解血管扩张,口服后,快速吸收[4]。目前,硝苯地平缓释片,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虽然,有一定价值,但临床疗效欠理想。吲达帕胺,为磺胺类利尿药,属于强效、长效的降压药,是二氢吲哚类衍生物,具有利尿、钙拮抗作用,通过阻滞钙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控制血压水平[5]。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心绞痛与高血压,可直接对血管平滑肌产生作用,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调节血压水平,解除冠状动脉痉挛症状,保护心脏[6]。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联合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BP、DBP、TC、TG、LDL-C、HDL-C均优于对照组(P<0.05)。
硝苯地平缓释片,临床应用中,可能出现过敏、腹痛、便秘、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吲达帕胺,应用中其最常见副作用为低钾血症,偶尔可见恶心、便秘、心悸、头痛、过敏等症状。氨氯地平常见的副作用为踝部水肿,可能出现心悸、头痛、疲倦、恶心、失眠等不良症状。两药合用,起到协同作用,降低药量的同时也减轻了不良反应,能够更好地控制血压。本研究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并无明显差异。
综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联合吲达帕胺与氨氯地平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