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糖代谢、血脂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8-07-23 08:58王淑洁王双双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7期
关键词:糖化脂蛋白黏度

王淑洁,王双双

(1.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老年病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肾脏、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给患者家庭及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带来沉重的负担[1-2]。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且对促进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减轻胰岛素抵抗有积极意义[3]。目前,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中西医联合用于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河南省老干部康复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4];(2)能够坚持完成临床试验;(3)无严重急性并发症。排除标准:(1)并发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损伤;(2)过敏体质者;(3)严重精神疾病者;(4)不能完成随访者;(5)未能严格遵医嘱者;(6)参加其他药物临床试验而影响观测结果者。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57~77(65.62±6.38)岁;病程3~5(3.95± 0.64)a;体质量指数16~28(21.82±4.05)kg·m-2;学历:大学及以上16例,高中12例,初中14例,小学6例,文盲2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4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4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8~75 (66.72±4.28)岁;病程3~5(4.12±0.61)a;体质量指数17~28(22.18±3.58)kg·m-2;学历:大学及以上17例,高中11例,初中13例,小学6例,文盲3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2例,合并高血脂患者25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如促胰岛素分泌剂、二甲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口服药及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并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变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同时根据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予以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降糖方,该方以参芪地黄汤为基础,并进行适当调整,其主方如下:熟地、山药、山茱萸各30 g,茯苓、泽泻、丹皮各12 g,天花粉、石斛各15 g,西洋参10 g,炙黄芪30 g,知母、麦冬各10 g,丹参、山楂各10 g,根据具体病情临证加减,每日1 剂,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2组患者均治疗8周。

1.3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0 mL,采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测定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2 结果

2.12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前2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

组别n空腹血糖/(mmol·L-1)糖化血红蛋白/(mg·L-1)对照组50 治疗前12.26±2.1611.37±2.85 治疗后9.85±1.57a8.84±2.04a观察组50 治疗前11.92±1.9211.41±2.77 治疗后6.98±1.33ab7.09±1.49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2组患者血脂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治疗前2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见表3。治疗前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组别n三酰甘油/(mmol·L-1)总胆固醇/(mmol·L-1)高密度脂蛋白/(mmol·L-1)低密度脂蛋白/(mmol·L-1)对照组50 治疗前6.45±1.142.52±0.431.06±0.174.48±0.67 治疗后 4.68±0.63a1.53±0.25a 1.35±0.27a 2.57±0.32a观察组50 治疗前6.39±1.082.48±0.381.10±0.214.50±0.59 治疗后 4.11±0.59ab 1.21±0.19ab 1.87±9.82ab 1.82±0.29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表3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组别n全血高切黏度/(mps·s-1)全血低切黏度/(mps·s-1)血浆黏度/(mps·s-1)红细胞沉降率/(mm·h-1)对照组50 治疗前6.74±1.9216.40±3.171.93±0.4831.15±10.94 治疗后5.39±1.51a14.21±2.62a1.64±0.30a24.43±10.26a观察组50 治疗前6.80±1.8516.52±3.201.88±0.5130.94±9.85 治疗后3.12±1.43ab9.67±2.37ab1.25±0.31ab20.01±9.14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易出现血管、神经等方面的并发症[5-6]。有研究发现,我国约73%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未达到理想水平[7]。大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若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可实现长寿,若血糖控制较差引起严重并发症可引起早亡[8]。血糖控制欠佳会影响患者血脂代谢及血液流变学异常,增加患者心脑血管事件风险[9]。因此,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力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十分必要。

中医基本理论认为,糖尿病的产生是由于“饮食失节,长期过食肥甘,醇酒厚味,辛辣香燥,损伤脾胃,致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发为消渴。”这与现代医学有关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理论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中医理论认为,黄芪、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等具有滋阴固肾等作用,地黄、天冬、天花粉、麦冬等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的作用,而丹参、山楂等具有解毒散结作用。通过对这些中药材的合理配伍可以调节患者脏器功能,从而达到稳定血糖的作用。而现代药理学实验也证实,黄芪、玄参、山药、茯苓等中药材有调节血糖、血脂水平的作用[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这主要得益于黄芪、山药、茯苓、地黄等中药能够健脾益气、化痰活血从而对人体精微物质的代谢过程进行调节,从而改善患者血糖及血脂的代谢过程,并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延缓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保护患者各脏器功能,降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调节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并巩固降糖效果,改善患者血脂水平及血液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糖化脂蛋白黏度
高黏度改性沥青黏韧性的影响因素
绝经后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圆珠笔用低黏度油墨》等行业标准批准发布
扩链增黏回收PET的特性黏度和结晶行为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类脂蛋白沉积症一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检测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