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2018-07-22 16:12朱斌
青年时代 2018年10期

朱斌

摘 要:区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渐突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为提高市场经济水平,就需要提高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同时明确不同方面的需要,促使社会实现持续进步。本文就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阐述分析,从而更好的促进国民经济以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新常态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需要科学的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确立,从而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的可行性本质上是地区经济发展是否有回旋余地能够为区域物质主义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支持。我国地区经济发展逐步推进,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超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水平,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也可以将其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其战略空间也呈现出变化,同时也会遇到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东部、东北、中部、西南以及西北地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对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西南以及西北地区逐渐扩张到边境贸易[1],中部地区对东部的部分产业进行承接,使东部地区产业实现了转移,而东北地区则努力发展制造业。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东部地区可以说是起到老大的作用,在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后工业化发展时期,其经济发展方式也逐步转变为第三产业[2],使产业获得好的转型与升级,使东部沿海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积累丰富的产业改革经验,并为我国其他地区发展起到带头模仿作用。对于中部地区,具有承东启西的效果,将资源丰富的内陆地区与工业发达的沿海地区有效连接起来,具有明显的区域和交通优势,是东部地區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区。西南西北地区与邻国相交,处于边境线附近,边境口岸较多,并且与俄罗斯、西亚、东盟等开始了边境贸易[3],边境贸易合作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也比较优越,有着丰富的物质技术基础,工业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随着东北产业技术的改造与升级,其制造业将会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因素

在改革的初期,为使我国经济实力得到强化,国家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使得东南沿海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隆起”地带[4],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总体经济实现稳步推进,能够使既定目标顺利实现。但是也由于这种政策倾斜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对于我国区域经济长久发展是极为不

利的。

首先,地理位置不同,自然资源分布也是有差异的,并且开发程度不同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的特点。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种类、数量丰富,但是分布上也是有很大差别的,能源、矿产资源、水等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水资源,我国有明显的北方少、南方多的特点。能源储备上,煤炭探明储量中有近8成是位于北方的,1成位于西南地区,江南8省只占有极少的部分[5]。

其次,工业技术条件、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差异也会出现不均衡的情况,我国经济产业链中,工业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地理、历史等条件的限制,西部地区发展落后,工业规模小,很少有大型工业企业,其经济发展也明显比其他地区落后。而沿海地区口岸开放比较早,外资大量引入,科技投入增加,其工业技术、科研能力比较强,工业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因此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会获得好的效果。

第三,市场化运作水平以及生态建设效果也会使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效果。当前改革不断深入,市场化水平逐步提高,不同区域中市场化进程有很大差异,相比于西部地区而言,其市场化程度要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并且相差好多倍。当前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建设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屏障。

第四,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会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比如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呈现出“中间低,两头高”趋势[6],一些沿海地区的经济获得好的发展,但是某些位置不优越的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明显,并且相比于发达的沿海地区,其差异是比较明显的。

第五,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受到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便利性的影响,进而呈现出不平衡性。西部地区交通比较滞后,交通不畅通。中部地区正在努力开通各种便捷的交通设施。东部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到了“基本适应型”。

三、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综合目标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确定发展目标时,需要注重将环境保护、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均衡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区域协调发展系统主要涉及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区域经济系统的协调健康发展会受到子系统、子系统与整体系统之间均衡协调的演进。所以需要积极学习借鉴区域经济、区域社会、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学科,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评价以及指标制度,并科学研究发展动机、阶段以及时序等。

(二)科学研究区域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获得了很好地发展,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也会呈现一定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就业压力增加,城市空间也快速的发展蔓延。在我国的大中城市中,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不佳,收入差距拉大等社会分化问题逐渐严重,对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中,需要对各种矛盾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经济、环境、社会等问题,依据区域地区的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适合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建立和谐社会,更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三)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农业化进步

在农业发展中,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会产生极为明显的影响,要科学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与农业生产条件之间也是有密切联系的。我国土地资源十分广阔,但是由于山地面积比较多,因此耕地数量是比较少的,并且水土流失的逐渐加重使耕地效益受到影响。为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优化,需要科学的建设农田,为农业集约化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农田基本建设能够减少水土流失,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储存,保证土壤中的肥力[7],使农田的抗寒能力得到强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改善经营方法,提高农田单位面积产量,进而使粮食的整体产品得到提升,发展成为新的农业经营方法。为使农田基础设施顺利推进,需要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优化,并强化水利工程设施建设,使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四)加快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

在区域经济工业化发展中,需要向重点产业倾斜。国家依据经济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目标,通过货币、税收、财政以及价格等政策的倾斜更好的支持区域能源、高科技产业、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使区域间产业空间分布的失衡情况得到改善和优化,为区域经济的工业化实现提供好的基础。

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中,高科技产业的占有比重大,并涉及生產、研发、知识密集型等部门以及企业群,开发研究高科技产品使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让劳动生产率更加稳定,开拓市场,强化市场竞争力,使经济能够实现快速的增长。我国还需要努力扶持现代化产业,对于人口、经济、科技等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加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力度,为交通运输等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动力支持,推进区域工业化发展进程。此外,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也需要加强科技事业资金的投入,积极与大型企业、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等合作,开发出能够利用区域资源、社会条件,并且满足区域发展的高科技产品,为区域经济中的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好的基础。

(五)完善区域利益协调制度

要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完善区域利益协调制度,区域与全部利益分配建立新的比例变动关系。鼓励不同区域努力追求经济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利益分享新机制需要建立区域经济新格局,发挥优势与特色。在这种新格局中,不同区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让社会经济生活进入融入到新的和谐、均衡发展中。建立完善的区际价格、竞争以及供求机制,打破资源、市场利益的条块分割,实现共同发展,使效率得到提高,并在资金、交通、贸易、物资、信息等领域加强东、中、西部地区的合作[8],为中西部特色产业发展、基础产业进步以及贫困地区的致富提供支持。并通过政策引导等结合中西部资源转换战略与加快东部发展战略,使经济关系得到重新沟通。将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与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相结合,使地区间能够共同发展、相互促进。加强西部大开发、发挥中部优势,改造东北老工业基地,东部有条件地区的现代化融入到经济整体协调的发展中。和谐社会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还需要加强不同层次区域的合作。

四、结束语

当前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初级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普遍偏低,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为不同区域发展提供好的动力支持,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吴春芃.我国农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探讨[J].南方农业,2017,11(20):57+59.

[2]孙久文.“一带一路”战略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J].开发研究,2017(01):1-5.

[3]郭源园,李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6(01):83-89+95.

[4]赵天睿,孙成伍,张富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J].经济问题,2015(12):19-23.

[5]金碚.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J].区域经济评论,2015(03):5-10.

[6]詹新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09):141-146.

[7]王克修.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经济界,2014(04):76-90.

[8]段娟.从均衡到协调: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26(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