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然
摘 要:近年来,“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大学毕业生必须在学校接受系统的就业指导,以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是高校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对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分析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出现的问题,探讨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以期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研究提供新观点。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
一、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普遍存在,“就业难”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的主力,在社会矛盾、自身就业能力及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的三重压力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65万,比上年增长16万,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6%,部分专业仅为85%左右。就业率虽与上年基本持平,但新增未就业大学毕业生人数却在逐年增加,这一趋势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2006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重任。如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与就业能力,是现阶段社会和高校都在探索的问题。
二、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首先,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就业意识。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缺失,自我认知不足,如果在校期间未能接受切实有效的就业指导,面临大四就业季时,就会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不明、就业技能不够、消极就业,甚至出现“疯狂考公、跟风考研、盲目就业”的社会乱象。为了避免此类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高校辅导员应依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循序渐进地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使其树立自主择业意识,有目的、有意识地增强就业能力,使大学毕业生坚定就业信念,掌握就业技能,从而坦然地面对就业竞争压力。
其次,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经过高校生源扩张,现阶段的高等学校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毕业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当前的就业竞争市场,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全面、就业目标明确的高校毕业生,这给在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就业要求。高校辅导员在进行就业指导工作时,能够向大学生传递就业市场信息,使大学生能够意识到自身素质与就业市场要求的差距;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有目的地开展职业规划、自我分析、职业选择、简历门诊、就业流程介绍等指导,从而激励大学生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就业市场要求。
最后,高校辅导员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自主就业的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大学生就业率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面对复杂多面的外部环境,就业指导工作可以通过传递就业信息、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增进大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技能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严苛的就业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意义,各高校陆续开设与就业指导相关的课程并编写了配套教材。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规划教育工作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各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主要是由学生辅导员承担,由于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开展的时间较短,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教师理论水平不高
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由学生辅导员承担,由于辅导员长期从事管理工作,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及研究,加上专业限制及自身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高校辅导员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并无法满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需要,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流于形式,部分辅导员只能进行政策解读及教材宣讲,缺少专业理论知识支撑,不能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2.就业指导课程单一
就业指导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连续性和专业性。因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尚属摸索阶段,课程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规划不科学,加之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性不足,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多以简单授课为主,部分授课教师甚至仅朗读课程材料;课程设置简单,甚至大一上学期就结束课程,真正需要加强就业指导的大三、大四阶段却无相应的课程计划,使就业指导工作无法落到实处,没能使大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增强就业能力。
3.就业实践环节缺失
在增强理论知识的同时,就业工作的社会属性要求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实践技能做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赢得就业竞争。现阶段,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只进行简单的理论知识传达,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岗位、书写简历、投递简历、实际选择职业和面试技巧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使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并未得到提高。
四、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的提升途径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
就业指导工作需要理论知识做基础和方法论做指导。要推动高校学生就业,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就业指导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科学地对学生的就业进行指导。现如今,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也成为高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系统地加强就业指导方面的理论知识,不少高校都编写了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教材并加强对辅导员师资能力的培训。丰富的就业指导理论知识,使得就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不少高校系统化的理论研究领域。
2.科学规划课程设置
因大学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分阶段进行,因此,教师需要科学地规划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以适应高校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与不同的就业指导需求。同时,就业指导课程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讲授,也要有实践技能的培养,还要有指导大学生就业态度及转变就业观念的方式方法,使就业指导课程成为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理论指导与技术指导相结合的通用课程,使就业指导工作能够真正发挥功效。
3.注重实践技能检验
就业指导工作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征,在进行理论知识系统化讲解、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技能培养。就业指导工作成果的最终衡量标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数量与质量的优化。高校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在就业实践环节对高校学生进行系统化指导,通过择业实战、简历门诊、面试通关、模拟笔试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择业、就业的实践能力,从而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提高高校学生的择业、就业能力。
五、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順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式,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指导大学生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是当前阶段各高校的重要任务。因此,高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不断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利用就业指导这一有力武器,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吴璇.高校辅导员做好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
[2]金鑫.再论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担当[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