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姿丽 蒋锋 陈青春 王晓明 刘鹏飞
摘 要: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是农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知识点丰富、知识联系较密切,涉及统计学和概率方面的知识较多,对农科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引入微课教学模式,制作专题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微课;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教学模式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是以高等数学、应用数学(含概率论和线性代数)为基础的农学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是提供正确的设计测试和收集数据的一个好办法,也提供了正确的排序和分析数据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对解决实际问题、树立统计思想以及科学地学习后续课程起着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包括统计学和概率知识,学生需具备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农科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难度较大。近些年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在教学中,使统计学教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Excel、DPS、SPSS、SAS等各种数据分析软件的运用取代了过去的计算器实验教学。但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有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大部分学生很难在课堂上理解掌握。本项目拟引入新的微课教学模式,制作专题微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农业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一、传统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学科抽象、逻辑思维性强,难度大
本课程采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农业科学的问题,它是农业科学和应用领域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理论,是一门科学的农业科学和统计,其中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和数学符号对逻辑思维要求高。
2.教学内容与学生积累专业知识的不配套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生还没接触到专业知识之前就要学习。由于学生没有参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经验,对该学科感觉空洞和抽象,无法使学生在生物统计、实验设计和专业的应用之间构建桥梁,学生无法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微课的教学特征及优点
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围绕一定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讲座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和资源容量小等特点。因此,微课程教学具有以下优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學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视频是一种在线学习方法,它不同于课堂,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一方面,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用便携设备观看视频、阅读教学案例和课件等资源;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自由地整合网络资源,选取需要的知识点。当学生下载视频后,他们可以在任何环境观看,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三、微课在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是专业基础课,由于学生还未学基础专业课,所以不理解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对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由于现在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教师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情况必须改革统计学的授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因此,针对生物统计学与试验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加微课等辅助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语
微课作为教学资源,是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学生来说,视频可以反复播放,愿意学习的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可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的效果得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肯定,但它不能取代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不能代替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是科学和艺术创作过程的集合,是任何辅助教学工具和手段中都是不可替代的。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发强,刘桂富,黄成达,等.微课在农科类专业试验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19):280-282.
[2]郭洪伟.微课对统计学教学效果提升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