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渴欣
摘 要:习语一词有广泛的含义,一般是指一种文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其语言方面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因此习语的翻译并不单单是语言的翻译,更是文化间的翻译。本文旨在讨论两种不同文化传播和交流过程中,归化和异化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习语;归化;异化;翻译
一、引言
翻译并不是将两种语言简单地转换,其中包含着对不同民族的思想沟通、文化交流等行为。翻译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想翻译出一个完美的译本更是难上加难。因此翻译界出现了许多翻译策略,其中归化和异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对翻译策略,而二者之间孰重孰轻一直都是中外翻译界的热门话题。不论站在哪个角度看,都很难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因为归化和异化本身并不矛盾,相反它们更像是一对相辅相成的组合。因此本文并不是要就归化和异化孰轻孰重的问题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而是从一个相对具体的角度——英汉习语,浅析归化和异化在其中的应用。
二、习语
1.定义
习语是指那些固定用在一起的、由词组或句子构成的语言组合。习语一般具有整体性,即不可随意拆分,其真正的意义也并不能从字词本身看出,需要结合本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特点推测其含义。
习语是当地民俗文化的结晶,反映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因此习语就好像是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照映出当地民风民俗,甚至有时还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以及历史典故等。
2.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
现代汉语中所提到的“习语”一词对应英语单词“idiom”,表示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语言表达方面经过长期沉淀而形成的一种习惯用语,表达虽简洁,但是其包含的内在含义却很深远。也就是说大多数习语的真正含义并不等同于其字面的意思,而不论是英语还是汉语,若想弄清楚其习语的真正含义还需深入了解该民族文化背景,包括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甚至一些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如汉语中常见的一个习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果我们抛开历史,仅从字面考虑这句话的含义,很难将“臭皮匠”和“诸葛亮”联系到一起。但如果联系历史,就很容弄清楚这个习语的意思了。
3.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由于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人们在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众所周知,汉语中人们认为“狗”做比喻时含有贬义色彩,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等,但是英语中一些带有“狗”的习语却绝大部分都是褒义的,如“lucky dog”在英语中被用来比喻非常幸运的人。由此可看出在不了解对方文化的情况下,英汉习语有时候会被理解成截然相反的意思。
三、归化和异化
1.习语翻译中的归化译法
人们在翻译习语时,需要考虑目标语的文化。有时源语中所涉及的文化内涵不为目标语读者熟知,或是翻译中涉及的文化与目标语产生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译员根据具体情况对源语文本进行归化方式的翻译。首先要考虑到目标语文化,然后根据目标语文化对文本进行翻译,其最终目的是站在目标语读者角度,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原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英语中“a pipe dream”,若直接翻译则会译成“一个烟斗梦”,即使翻译过来我们也并不明白什么意思,所以这时就需要译者将其按照归化策略进行翻译,译为“白日梦”。
2.习语翻译中的异化译法
在习语翻译过程中,有时要求译者在不引起目标语读者错误联想的前提下,更多地保留原文中习语的比喻形象、语言风格和民族色彩。这种翻译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习语所包含的文化现象,而目标语读者也能够在阅读译文的同时了解到原文国家的文化,从而充实目标语读者的文化知识。这种异化翻译法能够将原文中所包含的文化现象,通过文学作品传送到目标语读者的国家。而两种文化互相交流、渗透的现象也符合了如今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逐渐增加的相互交流的趋势。
四、总结
异化和归化本身并不是一对互相排斥的反义词,反而更像是一对可以互相补充的词语。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应也不可能只遵循一种翻译策略,而应该根据不同语境和上下文联系来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可以使用归化法亦可使用异化法,或是两种翻译方法结合使用,从而使译本最大限度地接近完美。
参考文献:
[1]Nida Eugene A.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3.
[2]Lawrence Venuti.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New York:Routledge,2006.
[3]陳文伯.英汉成语对比与翻译[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4]胡文仲.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