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生产领域中的框架分析

2018-07-22 15:35马文姝
活力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闻

马文姝

[摘 要]侧重于传媒框架的研究者们提出,每天我们看到的新闻犹如万花筒,可是内里早已形成自己的固定模式和做法,这就是新闻的框架。新闻的框架就是选择的原则——刻意强调的、阐释的和呈现的符码。新闻生产者为了应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世界,需要采用一些经过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行为方式,以便很快处理大量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的信息,并将它们套装在一起。因此,这些框架就成为大众媒介文本编码的一个重要的制度化了的部分。

[关键词]新闻;生产领域;框架分析

一、新闻源中框架的构建

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消息来源是影响新闻框架的一个重要因素。从新闻源开始就存在着固定的模式和做法——框架。比如,伴隨发行与广告紧密挂钩,报社为了追求独家新闻,开始积极寻找信息源。但由于财力、人力、物力的有限,报社无法把自己的新闻网撒到世界各个角落,这时专门提供信息的通讯社出现了。媒体与通讯社,媒体与媒体联手像一张网一样共同覆盖了世界。新闻行业就是在这样的“网”中生产新闻。但网毕竟是有网眼的,于是在新闻覆盖的网络上就留下合乎新闻职业普遍观念的相同网眼。这个“网”就是一种框架,它在确定哪些事实成为新闻的同时,也就把其他的事实排除在外。此外,不管是在采访区,还是事发现场,记者们往往会与同行共享信息。记者还可以娴熟地根据新闻内容比如火灾、车祸、会议等等,很快确定去哪里找信息源,从什么角度报道,采访什么人等。

因此,由于新闻工作者获取新闻源时的一些常规性做法,决定了一部分事实被选入框架内,从而将其他事实排除在框架外。

二、新闻价值中框架的构建

新闻价值决定着新闻的取舍,而且也影响着一些新闻被凸显还是被淡化。有学者从满足受众“共同兴趣”的角度出发,把新闻价值归纳为“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等要点。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指导新闻报道写作的教材中有着更为详细说明:在“相关性”、“有用性”和“趣味性”这些判断新闻价值的总原则之内,“新闻工作者们在每个潜在的新闻报道中寻求更为明确的元素”,包括“影响力、冲突性、新奇性、显赫性、接近性、时效性”等。此外,随着传统的受众转化为“媒体消费者”,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价值的选择和判断也要随着受众的需求而改进。框架研究者们则提出除上述新闻价值判断标准外,在新闻生产中,妥协和协商对于新闻价值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1.组织内部的妥协与协商

在新闻生产中,组织内部的各种压力影响着对新闻价值的判断。比如,每家媒体都有其一贯的政策、倾向性,然而这种政策、倾向性并不通过公开表现出来,但每一个在媒体工作的人都知道自己媒体的政策是什么。这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如:某一个记者被批评,某一个报道、电视节目被取消,某一类体裁的稿子容易刊发,这都暗示了媒体的倾向性,于是记者、编辑就会在顺应媒体倾向性的框架内判断新闻价值。其次,组织内部编辑与编辑之间,编辑与记者之间,记者与记者之间的关系也对新闻价值的判断产生影响,新闻价值是各种关系相互协商的结果。例如:编辑们在选题会上都努力推荐自己的选题,争取希望本部记者的稿子能在每天的新闻产品中占据好的位置,有时讨论会比较激烈,但为了不妨碍群体完成日常工作,编辑们提出的异议也是有限度的。编辑之间必须维护一种平衡,新闻价值就是由编辑为了维护相互间的平衡而达成的一致意见所决定的,这是编辑们确定新闻价值的一个固定模式。

2.外在社会压力的妥协与协商

新闻媒介及其生产不仅受到来自组织内部的压力,由于媒体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环境中,所以不能不受到来自外在社会的压力,比如信源压力、商业压力、政治压力以及其他媒体压力。所以记者、编辑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就是与各种外在压力协商、妥协的结果。

3.时间、范围、资源等客观条件限制

在实际操作中,记者、编辑因工作时间的模式化,信息来源的模式化常常被迫放弃一些新闻,而那些在实践操作中契合媒介作业时间、符合新闻生产者预期的新闻相对更容易入选。例如:各种媒体,包括报纸、广播,电视都有自己模式化的工作时间,往往在工作时间内发生的新闻事件比工作时间外发生的新闻事件容易进入每天的新闻产品中去。比如在报社,大部分记者上午10点到11点上班,这时与新闻生产相关的办公室都已经做好了各自的准备,到了下午的6点到 7点大部分记者就下班了,因为这时主要的“新闻来源”都已经下班了,如果7点之后出现偶发事件,除非特别有竞争价值,否则很难进入每天的新闻产品中去,因为越晚编辑留下的空间就越小。所以,如果在下午4点和晚上10点发生了价值相同的两件事,那么第二件事肯定被筛选掉。

结语

随着框架理论备受研究者青睐,被广泛运用到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各领域,国内外运用框架理论做各种实证研究的文章很多,呈现出一种开放、多元的取向,但全面介绍、评析该理论的文献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对该理论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分析该理论的有效性和局限性,对于正确运用新闻传播框架理论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凌燕. 可见与不可见一90年代以来中 国电视文化研究.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 社,2005 年版第3页.

[2]朱虹.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公益性质, 努力提高中国电视节目品位一答中央 电视〈新闻会客厅〉栏目记者问.有线电 视技术,2007年第7期.

猜你喜欢
新闻
刍论新闻的版权保护与立法创新
如何坚持新闻报道的“独立性”
新媒体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探讨
浅析新闻热点在独立学院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