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伟大的人格魅力及其不朽的思想力量

2018-07-22 06:53刘纯一
青年时代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格魅力马克思

刘纯一

摘 要: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诞生于1818年5月5日,两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多少曾经显赫的人物被历史长河的浪花所淹没,多少曾经耀眼的学说在时光流转中变黯淡,而马克思的英名和他倾心的事业却依然在历史的轮回中不朽。

关键词:马克思;人格魅力;思想力量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创立者,是一位被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时代巨人。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取得了令人侧目历史性成就。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当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回望马克思的一生,细数他那些经典的言论,仿佛能感受到他从历史深处投来了一束冷峻而又不失温柔的目光。岁月匆匆走过,也许我们真该好好走近马克思,致敬他伟大的人格,同时真正感受他不朽的思想。

一、伟大的人格魅力

马克思家境殷实甚至可谓优渥,自幼便接受了良好教育,他本可以自然而然过上富家子弟潇洒生活,但他却却选择背叛自己的阶级,走上了一条革命之路。而这一切,从年仅十七岁的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能看出端倪,他在这篇文章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做到了,人们也深深被他打动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总结的,“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

马克思的思想因触动了资产阶级统治的敏感神经,他本人于是被多个资本主义国家所驱逐,饱受生活贫困的袭扰,他有三个孩子都是在饥饿与疾病的痛苦中相继死去,这些的确都曾使马克思痛不欲生。但马克思依然初衷不改,坚定地以人类解放为使命,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绝不向敌人妥协。对于马克思经常贫病交加、负债累累的境遇,有人戲谑的调侃,马克思在他代表作《资本论》中主要研究的就是money,而他一生最缺的也是money。马克思还真不是不会赚钱,他曾经拿出一笔钱炒股票,所获颇丰。相较于后世许多前赴后继闯进股市而折戟沉沙之辈,马克思不知高明多少倍。但是,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能风雨兼程、无暇他顾。也许,用世俗的眼光打量,马克思半生颠沛流离、穷困交加,实在谈不上有多成功。不过,让我们换一种方式打量下马克思似乎落魄不堪的生活,会发现他即使颠沛流离却不失其所,因为“心安处即吾家乡”,当心灵有了归宿,身体自然就有了安顿;马克思穷困交加而不曾潦倒,因为“君子固穷”,精神有了方向,生活自然不会有滞碍。心有所属,行有所向,马克思用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激发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理想信念构筑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

二、不朽的思想力量

当今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社会变迁的剧烈程度,虽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所能想象的范畴,马克思主义依然穿越时空散发着不朽的光芒。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质疑,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从未中断过。当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自豪的宣称“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对此,不断有人以各种方式提出质疑,二十世纪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波普尔在其《历史主义贫困论》一书中,就针锋相对的提出“历史是无规律”的核心观点,从书名《历史主义贫困论》就能看出波普尔对马克思深深的敌意,这一书名就是模仿马克思的著作《哲学的贫困》当年对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的批判,来表明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有规律观点否定。波普尔毫不避讳的讲,“通过把马克思主义描述为最纯粹的历史主义,我已经指出,我确实主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是十分贫乏的,”“将试图指明其历史主义的致命弱点和破坏性后果。”其实,波普尔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性的的质疑,恰恰提醒了我们不能苛求产生于170年前的马克思主义仍能回答今天社会发展中的所有问题。马克思从未说过自己学说是为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对此,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就曾非常的清醒的指出,“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那种“认为人们可以到马克思的著作中去找一些不变的、现成的、永远适用的定义”是一种“误解”。

正如著名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所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远不是已经枯竭了,它还年轻,几乎还在童年:它好像刚刚在开始发展。所以它仍然是我们时代的哲学:它是不可被超越的,因为产生它的那些历史条件还没有被超越。”确实如此,不管赞成还是反对,谁都不能忽视马克思的思想学说,谁都无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影响,这正好说明它已成为我们时代里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思想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规律的认识,绝非波普尔所谓的历史主义观点或者历史决定论。马克思秉持的观点,准确的概括应该是:辩证历史决定论。辩证历史决定论给予人们基本的信念是:首先,社会历史不是受偶然性支配的一团混乱,人们的历史活动也不能随心所欲,相反,社会历史本身内在地固有着一定的因果性、必然性、基本的轨迹和规律。其次,这些规律的实质,是指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结果的不可避免性,或者说,是揭示了人们活动的各种因素之间特别是人们活动的条件同活动结果之间的客观必然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最后,认识历史最重要的实践意义,就在于要告诫人们,如果希冀得到某种结果,就必须创造与该结果可能相对应的条件,反过来说,当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造成了某些条件的时候,期盼相对应的结果不会发生也是绝无可能的。所以,不难理解,马克思为什么会疾呼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勇敢的面对身处的环境,智慧的改变面临的境况,让理想扎根于内心的沃土,将现实融入每一分行动,肩负崇高的使命朝着伟大的目标前行。这毫无毫无疑问将会是艰苦而漫长的路程,但投入斗争所享受改变世界的欢欣,不正是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宿命?将我们的青春投入新时代的伟大斗争吧,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出版社,2009.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出版社,2018.

[3]卡尔·波普尔.历史主义贫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4]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人格魅力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高校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影响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