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宇
摘 要:王钦臣的仕途经历了北宋后期党争的大多数时期,并被卷入了党争。北宋后期的党争逐步从政见之争转变为意气之争,并一直延续到北宋的灭亡。王钦臣在北宋党争中与旧党交好,尤其与以苏轼为首的“蜀党”交好,但王钦臣并未过多的参与党争,而主要是去点校和收藏书籍和广泛交友。
关键词:王钦臣;北宋后期;党争
在北宋后期党争中也有许多士人因各种原因较好的远离了无谓的意气之争,王钦臣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孙佳先生在《宋代藏书家王钦臣生平及其著述》一文中较为详细的论述了王钦臣的生平和著作,但对其党争问题谈及较少。[1]18-20陈振宇先生也在《北宋开封府尹略传》一书中对王钦臣的生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2]323-324本文试图对王钦臣和北宋后期的党争的关系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
一、王钦臣的简介
王钦臣(1034—1101),字仲至,是宋代应天府宋城人(今河南省商丘人),是北宋著名的藏书家。他的祖父王砺是宋仁宗太平兴国五年的进士,官至屯田郎。他的父亲王洙是宋仁宗天圣二年的进士,官终侍读学士兼侍讲学士,也是北宋的藏书家。王钦臣的堂兄王尧臣是宋仁宗天圣五年的状元,官至参知政事。
王钦臣,为人清亮有志操,曾经把自己的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对其非常赞赏。他不是像他的祖父、父亲通过科举之路做的官,而是通过恩荫的形式做的官。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七月,当时担任大理寺丞的王钦臣被文彦博举荐,从而参加了学士院的考试,并被赐予进士及第。元丰六年(1083)正月,王钦臣担任陕西转运副使。
元祐初年,王钦臣担任工部员外郎。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九月,王钦臣出使高丽还朝后,文彦博连续两次举荐他担任太仆少卿,哲宗从文彦博之请,任命他担任太仆少卿,并加直秘阁。元祐二年(1087)八月,王钦臣被任命为贺辽国正旦使,奉命出使辽国,并在同年十一月回朝。元祐三年(1088)十月,王钦臣担任秘书少监。元祐五年(1090)十二月,王钦臣担任秘书监,并知沧州。元祐六年(1091)九月,王钦臣担任工部侍郎,同年十一月,担任给事中。
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以蔡确、章惇为代表的的新党势力崛起,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势力遭到打击,而王钦臣由于支持旧党也受到了牵连。王钦臣先是改集贤殿修撰、知和州,后因坐奸党欺君徙饶州,斥提举太平观。宋徽宗即位后,再次担任待制、知成德军。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王钦臣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书《元祐党籍碑》,将王钦臣列入党籍。
二、北宋后期的党争
关于北宋后期的党争开始时间学界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学者认为北宋的党争在北宋建国开始就存在,也有说是在“庆历新政”时期开始的,还有说是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开始的。笔者比较认可第二种意见,庆历新政期间进行了一些列的人事变动,提拔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并贬黜了一批阻碍变法的官员,从此北宋的政局就形成了因政见和自身利益不同的两大政治势力,“其党争主要表现在范仲淹、富弼、韩琦和欧阳修等改革派跟吕夷简等保守派之间的斗争”。[3]24到王安石变法期间,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斗争变成了“新党”和“旧党”之间的斗争。北宋后期的党争过程大致是宋神宗时期,属于“旧党”的官员遭到贬黜;高太后听政时期,属于“新党”的官员遭到打击,反对变法的官员形成互相攻击的三派,也就是“洛党”、“蜀党”和“朔党”;哲宗亲政时期,属于“旧党”的官员遭到打击;宋徽宗时期,先是企图调和“新党”和“旧党”的矛盾,后支持“新党”,“旧党”遭到毁灭性打击,一直延续到北宋灭亡。
三、王钦臣和北宋后期的党争
王钦臣被列入《元祐党籍碑》,從新、旧党的归属上来看,王钦臣应该属于“旧党”,那么王钦臣与与北宋后期的党争有什么关系呢?
(一)王钦臣与“旧党”
王钦臣在年少的时候曾写文章让欧阳修看,欧阳修对其非常器重,与欧阳修交好的钱勰曾向宋哲宗举荐王钦臣担任学士,而欧阳修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意见。
与其堂兄王尧臣为同年进士的文彦博曾两次向皇帝举荐王钦臣,王钦臣得以参加学士院的考试和升官。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七月,王钦臣“用荫入官,文彦博荐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4]6992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九月“工部郎中王钦臣为太仆少卿、加直秘阁。从文彦博之请也。”[5]9838高太后听政时期,职务提升明显较快。元祐二年(1087)八月,“太仆少卿王钦臣为太皇太后贺辽国正旦使,西作坊使刘用宾副之”[5]9838。元祐三年(1088)十月,戊戌“秘书少监王汾为太常少卿,太仆少卿王钦臣为秘书少监,前太仆少卿、直龙图阁高遵惠复为太仆少卿。”[5]10082
苏轼及其门生秦观在自己的诗词中曾多次提及王钦臣,王钦臣也同样在诗词中多次提及苏轼和秦观,并且和苏轼等人一起聚会,同时苏轼又是欧阳修的门生。
王钦臣在奏请道士陈景元编校《道藏》时,遭到归属“旧党”人士范祖禹的强烈反对,范祖禹说:“臣窃惟祖宗置三馆、秘阁,以待天下贤材,公卿侍从皆由此出,不专为聚书。设校理、校勘之职,亦非专为校书也。六经之书不可不尊,孔氏之道不可不明。至於诸子百家、神仙、道释,盖以备篇籍,广异闻,以示藏书之富,无所不有,本非有益治道也。”[6]653表达了对王钦臣申请的不认同。他然后说:“今馆阁聚天下贤才,宜有详见洽闻之士博极群书, 乃陈景元先取 《道藏》之书校成定本,供秘书省委本省官对校, 皆取正于景元, 不亦损朝廷之体、羞朝廷之士乎”[6]653范祖禹请求皇帝不要采纳王钦臣的意见。
“元祐中,王钦臣仲至自权工部侍郎除给事中,为给事姚勔所驳而止”[7]448同为“旧党”的姚勔也曾反对过王钦臣。
(二)王钦臣与“新党”
王钦臣在宋神宗时期长期处于较低的官职,也没有担任过较为重要的差遣。宋哲宗亲政时期,王钦臣遭到贬斥。宋徽宗时期先是升官,后又被列入《元祐党籍碑》。
“开封尹钱勰入对,哲宗言:‘此阅书诏,殊不满人意,谁可为学士者?勰以钦臣对。哲宗曰:‘章惇不喜。乃以勰为学士,钦臣领开封。”[4]6992-6993从钱勰和宋哲宗的对话中,可知作为“新党”领袖的章惇对王钦臣的态度是不认可的。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司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京书《元祐党籍碑》,将王钦臣列入党籍。
(三)王钦臣与“蜀党”
王钦臣与以苏轼为首的“蜀党”交好,《苏轼诗集》中收录了多首两人之间的赠答诗,如《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次韵秦少游王仲至元日立春三首》《次韵奉和钱穆父颍叔王仲至诗四首》等,同时王钦臣也在自己的诗中多次提到苏轼的门生秦观,如《与秦少游于恭敏李公闲燕堂联句》《和秦少游赠刘景文韵》等。
王钦臣虽与苏轼交好,但也曾受到“蜀党”重要成员吕陶的攻击。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闰二月,吕陶在批评韩缜的奏折中谈及:“郭茂恂、王钦臣在陕西为监司,皆有丑迹恶声,宣闻一道,其事连及缜侄宗儒。”[5]8960
(四)王钦臣在北宋后期党争中的态度和影响
从目前所查看到的史料来看,王钦臣在北宋后期的党争中没有过多的意气之争,是态度相对中和的一个人。王钦臣是北宋著名的大藏书家,“钦臣平生为文至多,所交尽名士,惟嗜古,藏书数万卷,手自雠正,世称善本。”[4]6993王钦臣的爱好是文学、结交朋友 和藏书,这也可能是他在北宋后期的党争中没有过多的言论和活动的原因之一。从其仕途经历来看,王钦臣多次担任与图书收藏和出使外国的官职,较少担任跟党争相关的要害部门的职位。 王钦臣在为数不多的上奏中谈及的也是关于图书的点校收藏,而不是关于党争。王钦臣和一苏轼为首的“蜀党”交好,而“蜀党”中多是文人诗人,并且在关于“新党”和“旧党”主流观点的争论中都有所保留,他们多喜欢交游作诗,从而影响到王钦臣不过分卷入到党争之中。
王钦臣由于没有过多参与党争,反而有较多的时间用于个人的提升,同时也为当时和后世做出了更多贡献。首先,是他点校和收藏大量图书,为中国的图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后,他与苏轼等文人墨客交游作诗,并且自己还写了《王氏谈录》《广讽味集》等书,为中国的文学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王钦臣花更多的時间在具体事情上,而不是意气之争,在当时起到了良好的引领作用。
四、结语
王钦臣是北宋后期党争激烈时代的一股清流。北宋后期党争中的官员多从个人政见和利益出发积极的参与到许多仅仅只是意气之争的政治事件中,从而让符合士大夫从政理想的清明时代变得乌烟瘴气,无数原本志向高洁的官员滑落到看似“君子之争”的小人之争中,像王钦臣这样做实事的官员无疑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从中国图书事业的发展史上来看王钦臣无疑是宋代以前图书事业的继承者,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佳.宋代藏书家王钦臣生平及其著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2).
[2]陈振宇.北宋开封府尹传略[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3]成长健.从三篇<朋党论>看北宋的党争.中国文学研究.1993(02).
[4](宋)元脱脱.宋史·王洙传[M].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6](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宋)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