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闪闪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 510632]
《蜃楼志》①一书主要是以洋商之子苏吉士的读书交友、爱情婚姻和经商生活为主线开展的故事,描绘了一个包含洋商、官府、盗匪、女性、市井之人的现实社会,其中突出表现洋商和官员的人物形象,是一部极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小说。《蜃楼志》成书之后屡遭禁毁,文学史上对此评述很少,直到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先生在巴黎发现此书,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并感叹“名作之显晦,真是有幸与不幸之分的!”②这部著作对研究清朝社会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蜃楼志》是清代庾岭劳人编,作者其人目前无可考,只能通过罗浮居士的题序中得知“劳人生长粤东,熟悉琐事,所撰《蜃楼志》一书,不过本地风光,绝非空中楼阁也”。作者托言明嘉靖年间事,但根据书中所描写的社会生活,目前学界认为是清中后期社会,且现存最早刊本为清嘉庆九年。
康熙二十四年 (1685)清政府为了海防安全设立粤、闽、浙、江四个海关,“其中唯粤海关监督主要由皇帝从内务府中钦派。自此,通商口岸设关都实行海关监督制度”③。本书作者重点表现的官员赫广大的职责就是监督粤海关税。关部作为清朝重要的税收监督部门关系着清朝的财政情况,而以赫广大为中心的关部以及地方官员却利用职权谋私利,制造冤假错案来谋取个人利益。戴不凡曾说:“这位海关钦差大人的胡作非为,百般搜刮聚敛,不同于一般小说的贪官,有那个时代及职上的特征。”④赫广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时代的贪官形象。
“其书言情而不伤雅,言兵而不病民,不云果报而果报自彰,无甚结构而结构特妙,盖准乎天理国法人情以立言,不求异于人而自能拔戟别成一队者也。说虽小乎,即谓之大言炎炎也可。”(罗浮居士漫题)全书没有非常明显的教化意味,但在叙述中慢慢渗透着因果报应,正是“不云果报而果报自彰”,贪财好色者、欺压百姓者皆受到惩罚。目前学界对《蜃楼志》中的官场社会研究重视不够,对苏吉士以及书的版本、作者等考证则较为充分。
《蜃楼志》中作者提到的官员有二十多位,每个官员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方式。笔者根据官员为官为民的态度和做事的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以下分类:
(一)贪财好色者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繁荣给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儒、释、道三教的共同影响下,程朱理学虽占正统地位,但其所宣扬的礼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法约束人的思想。《蜃楼志》中描写的贪财好色者以赫广大、乌必元、牛藻为代表,其中赫广大是作者谴责的主要对象。本书第一回开篇直接描写了赫广大的品性:“为人既爱银钱,又贪酒色”,又“侍妾十余辈,生女八人,还未有子。因慕粤东富艳,讨差监税,挈眷南来”。作者毫无情面地写关差爱财好酒色,读者不必通过具体故事便可知人物的善恶。赫广大初到查关税,并以漏税之名抓捕苏万魁等洋商,美名“原以上筹国课,下济民生也”,实则捞取钱财供自己享乐。作者借下属杜宠之口来表现关部的贪婪,“昨日大爷从上面下来,同几个爷们说,老爷出京用的银子太多了,现今那一家有人坐索,须要设法张罗。看起来,无非要措办几两银子的意思”。从下人话语得知关部抓捕苏万魁等洋商无非是多捞取些钱财来弥补出门的亏空,其狮子大开口索取五十万,可见贪婪本色。“再说赫公谋任粤海关监督,原不过为财色起见。自从得了万魁这注银子,那几千几万的,却也不时有些进来”,当财欲得到满足时,他便想着别处欢乐,“这老赫终日守着这一班雌儿,渐渐的觉得家味平常,想尝这广东的野味”,他便叫乌必元给他送选几十名女子,从中选用八个色艺俱佳的伺候自己。对此他仍不满足,时时打听粤中的美女,后慕名乌家小乔容貌,不管“官之女,不可为妾”的理,强娶小乔。可惜小乔父亲是个贪财势力的小人,“说关部闻得我家小乔容貌,要聘他为二夫人,事成之后,还许我兼署盈库事务,我已含糊答应”,为了权位和钱财贪利卖儿,不惜将女儿送入虎口,实在可恨。小乔嫁入赫府后郁郁寡欢,赫广大让乌必元劝其女儿:“大人原爱你,只嫌你这一样。他说只要你笑一笑,还要升我的官呢,你就算尽了点孝心,笑一笑罢!”何为孝心,为了父亲的一己私利却要女儿苟且偷生。如作者所说“假如乌必元果能强项,也好正言厉色,明白开导一场,老赫又管你不着,难道怕他来硬摘了木戳、砍了脑袋不成?无奈这势利小人,就是海关不要,他也巴不得自己献出,况且有人来说了一声,自然双手奉送”。为官已到如此痴迷,弃亲情不顾,实在可怜又可恨。在第十五回,假僧人携赫公四妾逃走,并无财务丢失,反把责任推给乌必元,“老赫明知是四姬的衣服,却不肯认,说道:“我这里是偷去二十万饷银,并无别物,你拿这东西来搪塞,希图狡卸么?你既是保举他,必然晓得他的下落,想是你串通偷盗的了!”一旦出事便不念情谊,伤害自己一分一毫必除之,可怜乌必元一心想要升官,难料祸事降临,也是因果报应。
再如牛巡检,作者所用笔墨不多,但批判之力不减。乡勇们反映从前抓住洋匪官府会给赏钱或者职衔,如今反要给官府钱,否则便被认为假的,甚至有人会花银子买洋匪报功,一乡勇说“哥哥不知,就是这里巡检司牛藻。从前我们拿住洋匪,被他卖放了许多、最贪赃、最可恶的”。为了贪得钱财竟然拿国家安危、百姓太平开玩笑。钱典史想要娶寡妇未遂,便设计陷害,并贿赂牛藻,牛巡检帮助钱典史“合法”抢民女,结果逼死两命。搜剿忠义之士霍武的财物,看到五锭大银子,作者用了“饿眼”二字,真实且形象地展示牛巡检的贪婪和可恨的面貌。
(二)买官卖官者捐官自秦代以来就有,明清较为泛滥。“科举考试作为明清两朝重要的选官制度,实行的必要性和作用不容忽视,小说中频频提及的清廉考官和忠义之士无不是科举出身,小说人物在品评士人时,也常将科举与品行相关联。”⑤作者在书中对参加科举考试做官者持褒义的态度,像李匠山、卞如玉、申荫之等人,作者把他们塑造成清廉正直之人,他们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社会、百姓。而买官卖官者作者持讽刺态度,第一回赫广大的关部缺人,“闻得关差此缺系谋干来的,数万金恐不足以了事”,又如乌必元“本无经纪,冒充牙行,恃着自己的狡猾,欺压平民,把持商贾,挣下一股家私,遂充了清江县的书办”,后来为了升官把女儿送给赫广大做妾,不顾女儿死活,亲情在权力和财力面前竟一文不值。再如被赫广大害死的董材,“自初在广充当埠商……这口书办向例一年一换,都要用银子谋干的,油尾的缺,向来是三千花边钱一年,包进才改了四千,所以被高才捷足者夺去。”官员不再是为民做事,而是为财为官,为官为财。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自从开捐之后,那些官儿竟是车载斗量,谁还去辨甚么真假。我看将来是穿一件长衣服的,都是个官,只除了小工、车夫与及小买卖的,是百姓罢了。”⑥官员的真真假假,谁真正的爱民如子?官职不过是谋求财富的一种手段。
(三)清正廉洁者作者在本书中塑造鲜明的两类官员一类是以赫广大为代表的贪财好色者,一类是以申公为代表的清正廉洁者,形成鲜明的对比。申公是唯一一个贯穿全书的正直官员,对官、商之事非常明白。“申公虽是个观察降调,却也不肯废弛公事,捕盗、盘盐、海防、水利诸务,极其勤慎。”他身在官场能够明确国家职责,洁身自好,对待官场沉浮淡然从之。在贬谪之地遇到学生赫广大,赫广大说“师傅谪官,将来很可恢复。学生遇有便处,定当出力一谋”。申公表现却很平静:“这仕途升降,久已不在心窝,只要不误我的酒场诗社许多狂兴就是了。”对仕途的淡然心态似有晚明山人之风气,魏晋之风流,在争名夺利的官场社会更显可贵。还有两广总督庆公、上官益元,对于这二人作者所用笔墨不多。庆公在任时,招募乡勇来抵抗洋匪,乡勇俸银“皆出宦囊,并未动一毫国帑”,离任时乡勇之事未完成,他能够安排有威望的申公完成此事,可见是个廉正、为国为民的好官,还有后起之秀李御史、袁侍郎等,能够奉公执法,惩恶扬善。
(四)才力不足者在褒贬之间作者还塑造了态度不是很明确的官员形象。“却说抚粤使者屈大人,清正有余,才力不足,更有一种坚僻之性,都是着了那时文书卷的魔头。各处事都如猬毛,他却束手无策。”他身上缺乏强烈的对官场社会的爱憎情感,很执拗,虽不贪财,但也无政绩,属于官场中随波逐流的人。贺斯光“奈他恃勇轻敌,更有信陵君醇酒妇人之癖”。作为剿匪将士不能严肃军纪,研读兵法,何以剿匪成功。所以粤东地区一直洋匪横行,社会动乱。知县公羊生在审判霍武时,不辨真假用刑逼供,无果收监,后来因为事情闹大,“有关自己前程”,再次提审霍武,为官断案不去纠察原因,而是用刑、收监,一旦涉及自身利益才去查明,为官不为民。
(五)相互倾轧者书中还提到官员之间相互倾轧的现象,申公与宰臣冲抑不和,申公被贬,后冲抑贪赃枉法被处罚。“可笑那班科道,平时不见风力,到了冲抑赐死之后,拿着一张绵纸搓就的弓、灯心做好的箭,左手如抱婴儿,右手似托泰山,对着那死虎乱射,说有什么依附的小妖,又说有什么伏戎的余莽,乞亟赐诛殛,以彰公道。”位高权重之时趋炎附势,倒下时落井下石,官员不同心,想着睚眦必报,为一己私欲拿百姓当儿戏。屈大人因“贼匪歼除,海洋宁谧”,受到上级嘉奖,而关部却因税银缺额受到申饬,关部为此将“洋匪充斥、商贾不通”上奏朝廷,屈大人也着人去打听赫广大的劣迹。从书中描述我们可知洋匪横行,屈大人却说太平,虽然关部有自己的私欲,但通过作者描写现实,双方所说属实,知情不报涉及自身利益便互相举报。正是看多了官场的沉浮不定,苏吉士即使有做官之才也不愿从仕。
《蜃楼志》中的官员形象描写与晚清谴责小说中的官员形象相比较为单一、直接,对于人物性格、品质的描写,作者往往不多言赘述,直接表现。笔者根据书中对官员人物形象的直接描写汇成如下表:
从上表来看,作者在描写官员形象时运用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更加客观地表现官员形象。同时,对比手法使得讽刺愈加明显。作者往往用“话说”“且说”“再说”“却说”等娓娓道来将要描写的人物形象,或者借用他人之口来评价人物,如借乡勇之口来表现贪婪可恶的牛巡检,其后通过故事展现人物的具体形象,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以第三视角的叙述方式来展现官员形象,清晰明了地表现为官为民的立场,无情地揭露批判贪财好色、草菅人命的官员,极力赞扬为官淡泊名利、清正有才的官员。中国自古讲求“学而优则仕”,对于做官的追求从未减退。《蜃楼志》中描写的官员形象具有其代表性,对我们研究岭南社会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首先,《蜃楼志》描写了以广州地方为中心的官员,广州是最早受资本主义影响的地方,作者通过粤海关与十三行的关系来展现官场的贪婪、腐败,在粤海关的残酷压榨下广州十三行逐渐萎缩,阻碍经济的正常发展。作者大胆批判官场的黑暗,揭露官场腐败现象。明清以来实行的捐纳制度使吏治更加腐败,官员捐纳获得官职,上任后大肆捞取钱财,压榨下层民众,造成更为严重的腐败,进而引发社会动荡。官员赫广大、乌必元等的贪婪好色,申公与冲抑和赫广大与屈强之间的倾轧现象,形象地刻画出官场社会贪污受贿、徇私舞弊、草菅人命的残酷现状,对了解清朝中后期的社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次,作者在正直官员身上寄寓自己的理想。作者利用善恶有报、因果轮回说来警诫世人。尽管官场存在徇私舞弊、贪污受贿,但作者依旧对统治阶级充满期待和希望,叙写赫广大被惩处、冲抑被处罚、申公等贤士被重用、姚霍武受到封赏由盗匪变功臣并投奔朝廷等来展现“不云果报而果报自彰”,相信善恶有报。在结尾作者虽然营造了一派和平安定的景象,但他也有自己的不确定,或者说对清廷的不信任,在二十四回结尾借李匠山的话来说:“天下的事,剥复否泰,那里预定得来?我们前四年不知今日的光景,犹之今日不能预知后四年的光景也。”对朝廷美好期待的同时又有些许的不信任,正直贤士能够执政也是作者的一个理想。
综上所述,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历史的表象,社会的腐败已从根基腐朽,清朝的太平盛世已是过去式,洋匪横行、白莲教起义、政治腐败,作者揭露了一个真实的危机重重的社会。正如郑振铎先生说:“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披露与攻击,始于《蜃楼志》等诸作,而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为全盛期的代表作。”⑦《蜃楼志》开启了谴责小说的先河,深刻剖析清中后期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官场的腐败、海关制度的不合理、官吏的贪婪等,对研究粤东历史有着不容忽视的史料价值。
① 〔清〕 庾岭劳人:《蜃楼志》,华夏出版社2013年版,本文所引的小说原文均出自本刊本。
②④ 转引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30年版,第277页,278页。
③ 《广州省志·海关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 1页。
⑤ 王玉超:《明清科举与小说》,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第178页。
⑥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07页。
⑦ 郑振铎:《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3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