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胜
摘 要:中考数学对中考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要想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就要从提高七年级数学成绩开始。因为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最主要的不同是思维方式。这种变化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困难和挑战,出现一部分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了障碍。本文主要谈论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转变学生的思想和思维,让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顺利。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方式;转变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学生进入初中之后的学习发生了巨大变化,关键是因为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主要不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初中数学,是一门抽象化和逻辑推理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等等,相当复杂。这种变化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上产生了障碍。如何才能使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数学学习更顺利呢?下面,结合多年初中数学教学经历,讨论初中数学教师应如何转变学生思维方式,让学生升入初中之后数学学习变得更加顺利。
一、改变学生的思维意识,由被动接受知识的意识转变为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意识
初中的数学问题不再像小学知识那么简单易懂,很多时候需要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和学习,这样当他出错的时候,他才会弄懂他真正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如:商场里的打折销售问题、银行的利息利率问题、手机资费选择问题、收缴水费电费问题等等,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其中的数学信息,并尝试着进行计算选择,既培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又帮学生提高了应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进入初中之后,无论课堂学习还是试题测试都注重学生对数学探究过程的自主体验,如果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尝试自己探究、猜想、验证这样的学习体验,那么到初中之后数学学习会顺利过渡,甚至很出色。
我在教学《轴对称》这部分内容时,教材中对轴对称的定义是:把某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则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对学生而言,这个定义比较抽象、深奥,为了让他们理解这个定义,我在教学时将双手张开,掌心面向学生,一边合拢双手,一边问学生:“你们看,这时候老师的双手成轴对称吗?”然后我让班上的几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的问题,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巩固他们的知识,我还指着教室前后门的两扇风窗让学生自己观察,能否在墙上找到一条直线沿这条直线翻折后让两扇风窗完全重合。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获取数学知识,让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由知识点的学习转变为思想方法的学习
小学数学知识很多都是初中数学的内容,比如字母表示数、统计概率、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问题、生活实际问题应用。在初中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就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点,而是注重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更注重的是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例如:学生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数学模型之后,一道题目可能就不单纯的是一个数学模型的应用,而是多种模型的组合,通过问题中的关键信息选择合适的模型。这种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把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平时学习中的知识融会贯通,掌握好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在教学了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数学模型之后,就让学生借助手抄报和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串联和综合,因为学生借助手抄报和思维导图可以更好理解它们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综合。另外,手抄报的制作可以根据一章的知识点,也可以借助在这一章中所用到的思想、方法去理解不同题型的组合。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纯的数学学习方式转变为广泛阅读学习方式
近几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越来越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够,生活体验不够。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可以是小说类、科普类、简单的哲学类、文学类、历史类,一个阅读量大的学生在学习上比一般的学生学起来要轻松的多。
我在生活中让学生多一些生活体验,比如太阳从东边升起、电梯没有0楼、电表水表的记录是累加的等生活常识。有了亲身体验,学生学习这类知识时,脑中的已有信息才可以和正在学习的知识产生链接,引发学生的深层思维,激活已有信息的能量,如果没有这种亲身体验,就可以借助阅读来补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这个道理,用阅读来补充亲身体验所欠缺之处。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向学生介绍阅读一些中外历史上杰出的、优秀的人物事迹,比如陈景润、华罗庚等数学家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树立起“知识就是力量”的信念。
四、改变学生的改错习惯,由磨磨蹭蹭的改错习惯转变为及时改错的好习惯
数学学习最关键的是思维的学习,一道题错的原因有多种,如果学生不清楚自己错误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他的改錯就是无效的,下一次看到同类问题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讲出自己解题的思路是什么,并在改错的过程中写出所有题目的过程,比如填空题和选择题也要写出解题过程。另外改错一定要及时,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量是小学数学知识量的好几倍,而且数学知识是一环扣一环,当天的错一定要当天清,否则“积劳成疾”,数学学习的障碍就会越来越多,学习就会越来越困难。
例如:1-(-2)=-1 这道题很多学生会犯错。这个题考的是有理数的加减法,我要求犯错学生当堂分析出错的原因:先分析有没有理解知识点,再分析有没有掌握题目的解法,最后再分析是不是粗心。
分析发现:
1.有理数的加减法,这个知识点理解: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两数相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那个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本题的解题方法也有: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转变成加法,然后运算。所以应该是:1-(-2)=1+2=3。
3.最后归结为“粗心”。我最后总结:粗心只是表象,其本质原因是:平时训练不按规范的步骤解题,为了省事,跳步骤,结果计算的基础没打牢,以后计算容易出错,所以,“粗心”的同学,只有重新练习规范完整的解题格式,才能克服这个问题。
总之,小学升入初中后,数学学科的学习要通过理解、体验等方式来掌握,慢慢的由小学的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推理思维转变,当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清晰时,也就是初中数学学习得心应手之时。只要我们把数学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数学学习就是活的、实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