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信息技术的好习惯和信息素养

2018-07-21 12:14吴雪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19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

吴雪飞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好习惯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今后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

关键词: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 团队协作精神 增强信息素养 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在信息时代条件下,计算机与网络已渗透于各行各业,现在办公全用电脑,管理也是网络化管理,这样既方便快捷又高效,那如何操作电脑、学会运用各种软件是人们必须学会的技能,伴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在义务阶段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好习惯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今后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成长成才。

我于2000年教这门学科,从教十多年来,一路走来,深感国家对计算机的发展和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视、投入都非常地大,我原来在的是一所乡镇中学,学校从开始建设机房只有30台的486到两个标准化机房配备、再到“白板教学”一体机进入每间教室,也就是十来年的时间,发展迅速。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其实从小学就开始开设,但由于地区办学条件的差异和教师的匮乏,城市和乡镇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我们的学生大都来自于农村小学,有的小学有开设这门课程,但也仅仅上了几节课而已,有的小学实际上并没有电脑,也没有开设这门课,这部分学生到了中学,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几乎是零基础。当这些学生进入初中阶段,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都有待提高,还有小学有基础的学生也要养成学习这门学课的好习惯和好素养,我也在教学中逐步的总结一些经验。

一、固定机位,遵守电脑室使用规则

第一课,我不清楚学生的情况,先在教室里上课,和学生相互认识,了解学生在小学学习这课的情况,并讲解上课的要求和制度,进入电脑室使用电脑的规则。第二节排好机位号(排号的时候,我就按小学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和一个没上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排在一起,互相帮助),才让学生进入机房,因为学生一来到机房,都比较兴奋,课堂纪律差,学生对号入座就比较井然有序,让学生爱护和管理好安排的电脑,使用电脑的好习惯。

二、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很多学生的习惯并不好,都认为上信息技术课,一到机房,就是玩电脑,要求老师打开英特网,让他们上网操作,并且讲到网络这块内容,老师把网络打开,学生也只会聊天、打游戏、看一些乱七八糟的网站。我就当今的社会情况分析给学生讲,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一些重要软件是必须熟练掌握和操作的,比如Microsoftoffice办公组合软件,建立电子邮箱、收发电子邮件等等,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常用的软件,让他们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做好一定的基础学习,初中信息技术课就是一个好的基础。以前人们所说的文盲只是不识字,而现在所说的“文盲”是不会计算机操作与工作软件的应用。

三、因材施教、团队协作精神

1.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别差异、能力差异因材施教。一进初一的时候,第一课,我都先了解学生的在小学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情况,还有家里有没有电脑的情况。每个班的学生的整体素质都不一样,有的学生从小学四年级已经开设了这门课,有的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才上,而有的學生小学根本没有上过这门课。并且初中的教材是跟着小学的教材往上升的。小学1-8册,初中从第9册开始上。这样一来,初一的学生一进校园,在这一门学科上就出现了很严重的两极分化,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部分信息技术知识,而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零认识。但为了这一部分没有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的学生,我得从头开始补讲1-8册书相关重要的知识点,在补的过程中,小学就学的很好的同学,觉得太简单,不怎么认真听讲,上课就会出现讲小话。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学生分组固定机位坐好,一个好的带着一个差的,一堂课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尽量讲重点)、示范,讲课有感染力,讲完以后,学生进行操作,小组组员间相互帮助。

2.操作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有问题,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毕竟老师只有一个。我在每个班挑选几个出色的学生,作为小组长和我一起进行辅导。这样一方面小组长(信息技术学的比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还没学会的同学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及时解决,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而且在相互讨论中,每个人还可以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共同得到进步。另一方面;一部分好学生也不会做完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就无所事事了,讲话、玩游戏了。较好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会他们自己也有成就感,所以在教的过程也是非常积极向上的。

四、增强信息素养,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带来很多方便、快捷的方面,但也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网络上,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成灾。有些学生会沉溺于网络世界,脱离现实,陷入“网瘾”,不吃饭、不睡觉地上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提供的权威数据显示,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30%,高中生为56%,其中,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现在已经高达10%-15%,为上网面逃学、离家出走、抢劫甚至猝死网吧的事件也经常发生。青少年阶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对应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很容易网络成瘾,但他们的大脑发育又不完善,理解判断力、自控能力都相对成人差些,很容易误入歧途,我就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用一些真人真事的事例教育他们,让他们知道后果是很严重的。还有就是,如果学生有学习的天分,也不能做违法的事,比如制造“熊猫烧香”病毒的两个年青人,结果为自己的错误付出做牢的代价。不要说网络是虚拟的,网络上的犯罪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我也会在今后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学生的实践技能进行很好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好习惯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青少年网络安全知识[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计算机应用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

[3]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9-12册[M].云南人民出版社.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
将“减负增效”与“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教学与作业改革实践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析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实施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小学数学“因材施教”探索——着眼整体,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因材施教,拓宽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之路
多媒体技术让小学语文教改实验更轻松——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大班额条件下的因材施教”探索
巧抓课文及学生特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