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铁亮
摘 要:当前素质教育改革正在深入开展,体育等学科的教学也因此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希望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加强师生的有效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开展角色互换、游戏教学,并且还要优化教学评价,鼓励学生养成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促进体育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 师生互动 策略
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因此,在实践中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研究的重点。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以及能否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师生互动情况并不好,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促进双方互动,创设和谐高效的教学环境。
一、师生互动的概述
师生互动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学生作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这教与学的两个主要承载者,其良好的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从以下三个阶段分析:第一,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阶段。学生的原有知识不足,技术水平有限,在学习中难免出现偏差与错误,这时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指导纠正。但这一阶段的互动由于教师的主导性较为突出,容易出现指导过程过于强制,容易形成灌输教学的局面;第二,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阶段。在教师主导的过程中还必须有学生主体的参与。学生或者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互动,或者在指导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实现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回应;第三,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阶段。师生通过矛盾、隔阂、误解,逐渐走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阶段,并在教学中形成默契,促进学生知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也促进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案的不断改善。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策略
1.相互尊重,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打破师生之间的身份隔阂,让学生敢于并乐于与教师互动。在传统教学环境中,小学生通常在教师的命令中参与,这种互动更多的情况是服从。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从观念、心理、身份上进行转变,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上的主角,并尊重、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为师生互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
2.角色互换,强化情感体验
身份的限制,是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互动失效的主要原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理解学生的课堂心态,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指导目的,二者均将思维限制在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这样的互动只会在相互误解中逐渐失去意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身份互换,让学生充当“小小教师”,让其理解教师在准备课程、指导学生中的辛苦;而教师也应该加入到学生队伍中一起学习,这样在身份互换中,双方都能够在新的角色中体会教与学的真正含义,这对于促进师生相互理解、强化互动具有重要作用。
3.开展游戏教学,尽享运动乐趣
游戲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体育学习方式。传统上单调的热身活动、机械的示范指导,使得课堂索然无味,教师应该适当引入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体会运动的乐趣,并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增进情感。例如在热身运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齐心协力”的游戏,即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这2名参赛运动员面对面用身体夹住一个排球,同时双手在背后交握,侧跑完成规定赛段。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自然会拉近与教师、队友的情感距离。
4.优化评价,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评价也是师生互动的方式之一。小学生的好胜心强,非常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地根据体育标准对学生的运动成绩进行评价,或者下课后直接解散学生没有评价,使得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大打折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评价这一互动机会,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交流。首先,确保评价及时到位。如在动作的示范指导中,应该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口头表扬,让学生再接再厉;其次,注重学生对自我的评价。在课堂参与后,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实践过程,形成对自身体育能力的正确认识;最后,做好师生互评。不仅教师要评价学生,也应该从学生中获得反馈,这样才能保证互动的平衡,促进教学设计不断优化。
5.引导养成坚持运动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体育这门课程的教学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教学空间和时间不是仅仅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相应地师生互动也应该向课外扩展。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所以小学体育教师不但要丰富课堂教学方法,还应该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坚持运动锻炼的好习惯。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比较自由,不像课堂上有那么的限制,这样他们更加愿意与教师沟通,展现自己的运动天赋。教师应该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开展踢毽子、健美操训练、足球和篮球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运动,让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在此过程中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充分互动,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密切。
结语
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的师生互动不仅能够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更能够让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让学生理解教师设计教学过程的辛苦,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相互理解中,自然也能够推动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运动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这必将使其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刘萍.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J].人力资源管理,2017(03):138-139.
[2]陈学丽.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J].学周刊,2016(25):152-153.
[3]茹海亮.小学体育合作学习中课堂师生互动行为的思考[J].亚太教育,2016(10):18.
[4]陈金凤.谈小学体育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7(04):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