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绿地系统暨绿廊绿道规划
——以吕梁市为例

2018-07-20 06:37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黄淑娟焦雪松
城市建筑空间 2018年5期
关键词:市域绿道绿化

文/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黄淑娟 焦雪松 谢 然

1 规划目标

1.1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2012年11月8日,“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纲领;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发布;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增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国家5年计划;2015年12月20—21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再次召开,提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吕梁市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首位。

1.2 目标:生态园林城市

首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试点包括青岛、扬州、南京、杭州、威海、苏州、绍兴、桂林、常熟、昆山、晋城和张家港。

2 现状剖析

2.1 2个空间层次推进绿地系统与绿廊绿道建设

1)吕梁市域范围 包括离石区、孝义市、汾阳市、文水县、交城县、中阳县、方山县、兴县、岚县、临县、柳林县、交口县和石楼县,总面积21140km2。

2)中心城区范围 《吕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中划定了吕梁市中心城区范围,南至交口街道办行政边界,北至方山县峪口镇,东至信义镇,西至自然山体边缘,总面积约186.1 km2。

2.2 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域绿道网结构

规划建设“三纵、两横”的市域绿道网(见图1)。

1)沿黄绿道 以黄河黄土风情为特色,碛口古镇、黄河第一湾为核心景观节点。

2)沿S218-S320绿道 以吕梁山岳森林风光和黄土风情为特色,碛口古镇、北武当山、交城山为核心景观节点。

3)沿G307绿道 以晋中民俗文化为特色,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贾家庄生态农业园为核心节点。

4)沿X469绿道 以吕梁山岳森林风光和沿河风情为特色,三川河、千年—西华风景区为核心景观节点。

5)沿河绿道 以黄土风情和沿河风情为特色,横泉水库、北川河、柏洼山为核心景观节点。

2.3 城区现状

城区现状建设用地面积约27.34km2,主要分布在老城区,老城区已基本建设,扩展空间有限,新城区处于建设起步期,其中飞机场、火车站及吕梁学院为3个建设热点区域。

城区现状绿地面积约587.57hm2,老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偏小,以附属绿地为主,综合性城市公园覆盖面及服务半径较为合理,基本满足市民生活需求。滨河绿地利用相对不足,除北川河公园和东川河公园外,城区大量岸线属于自然状态,缺乏基层绿地建设,尤其是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缺失,亟待提升。

图1 吕梁市域绿道网

3 绿地系统规划

3.1 案例实践

1)美国波士顿 突破美国城市方格网络格局限制,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00~1500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为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被称为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

2)新加坡 是举世公认的花园城市,也是生态城市。公园及娱乐区采用城乡结合思想,在城乡建设“原始公园”,将农田、森林及其他景观揉进“田园城市”建设中。

3)湖北宜昌 提出 “一江连四水、五带串六园、七绿半入城、十珠缀城间” 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充分利用行政机关搬迁留出的单位附属绿地为老城区添绿,解决老城绿化不足问题。

4)苏州工业园区 整体滨水路、主干路等不同功能道路的绿化形式多变,将人文要素添加到道路绿化中。

3.2 构建完整的环城生态休闲环境

落实外围生态公园建设,构建完整的环山生态环,加强生态修复,合理利用山体景观资源。

1)Ⅰ类保护山体 定位:自然原始景观、野外探险、徒步旅行;项目选择:森林公园、安国寺公园。

2)Ⅱ类保护山体 定位:生态氧吧、城市背景、适度活动区;项目选择:植物园、生态采摘园。

3)Ⅲ类保护山体 定位:城市休闲空间;项目选择:城市综合公园、动物园。

3.3 台地特色风貌

滨河为开放空间;一级台地为近景,属于城市建设集中区;二级台地为中景,是山体休闲娱乐区;自然山地为背景,形成生态保育;外围台地为远景,村庄所在(见图2)。

3.4 优化滨河绿化系统

1)对于现状硬质岸线进行建设引导。现状硬质河床特征为硬质岸线、硬质河床、简易橡皮坝,防洪性较好,蓄水能力强,但景观性差,需进行建设引导。

2)改造橡皮坝材质及形式。

3)加强硬质岸线亲水绿化建设,以绿化为主,广场为辅。

4)强调沿岸的规划管理,配套环卫设施,控制沿岸垃圾,保证水质安全,优化沿岸景观(见图3)。

图2 台地特色风貌

图3 优化滨河绿化系统

4 绿道规划

绿道是以自然要素为基础、自然人文景观和休闲设施为串联节点,由慢行系统、服务设施等组成的绿色开敞空间廊道系统,通常沿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及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步行、自行车及其他非机动车出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城乡居住区等。

4.1 对城市的作用和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绿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充分证明绿道对于城市品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休闲具有重要作用:构建生态网络,引导低碳生活,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及物种多样性修复提供助力;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居民利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出行,倡导健康生活彰显地方特色,带动经济发展;通过线性廊道对城市生态、人文资源进行整合,凝聚城市特色与魅力;支持商业、旅游服务业持续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带动节点及其沿线区域的经济增长;丰富户外体验,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品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水平,为市民提供品质更高、内涵更多的生活体验。

4.2 构成要素

4.2.1 自然要素

绿道控制区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野生动物资源等构成,是绿道的生态基底。

4.2.2 人文要素

绿道游径(慢行系统)是线形的绿色通道,确保游径步行道及非机动车道连通服务设施(驿站),提供完善的综合服务,如信息咨询、休闲、游憩、康体活动、商品租售、医疗救助、安全保卫、管理维护等。基础设施包括停车、换乘、供水、照明、通讯、环卫等设施标识系统,绿道内应配备可识别性强的标识系统。

1)区域绿道(市域绿道,regional greenway) 结合城市及组团间的生态绿化走廊,保证生态隔离与缓冲,为生态绿廊提供游憩场所。

2)城市绿道(城区绿道,urban greenway) 联系公共空间,融合城市与自然,兼具环境意义及景观价值,串联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3)社区绿道 辅助城市慢行交通,联系社区公共活动设施、社区公园、小游园、绿地等开放空间,实现便捷的近距离游憩、休闲,共享社区文化、商业、体育、游乐等公共服务设施。

4.3 市域绿道规划

规划市域形成“一核、四纵、五横、多节点”的绿道网络结构(见图4)。

1)一核 中心城区绿道网,是市域绿道网核心。

2)四纵 沿黄河绿道、太中银铁路绿道、东川河绿道、孝河—文峪河绿道纵向延伸。

3)五横 沿蔚汾河绿道、秋水河—普明河绿道、东川河绿道、S218-S320绿道、G307绿道形成5条横向绿道。

4)多节点 市域范围内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等,加强生态养育,引导生态开发,丰富生态空间,提升生态品质。

图4 市域绿道规划

5 结语

绿地生态建设是城市发展的本质及内涵之一,是民生工程的核心内容,绿地系统及绿廊绿道规划是美化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城市绿化建设可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空间,建设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市域绿道绿化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环湖绿道游憩机会谱构建及应用——以南京市玄武湖为例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