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李新中 吴越超 刘 敏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创新科研示范楼设计之初要求获得我国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达到“四节一环保”要求。其中针对节能与能源利用,要求满足“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的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基于此,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进一步采取措施以提高节能率。
基于项目的地域特点、用能要求和负荷特性,对创新科研示范楼建筑总能耗进行深入分析。从绿色建筑节能和环保角度出发,充分论证相关节能技术在本建筑的适用性及有效性,通过对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遮阳、照明和空调系统进行模拟优化,分析各项节能措施对降低能耗的效用,为设计提供建议,使项目达到真正的节能与绿色。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创新科研示范楼总建筑面积40910.7m2,其中地上面积22199.9m2,地下面积18710.8m2,地下4层,地上15层,建筑高度60m(见图1)。采用DeST模拟分析软件对其负荷进行计算,在设计条件下设置边界条件,结果如表1所示。
图1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创新科研示范楼建筑效果
考虑到建筑的使用规律,可采光面积对应的采光小时数为1590h。结合不同类型房间照明功率密度值要求,计算得出基准建筑照明电耗为628747kW·h。
基准建筑空调系统形式为电制冷冷水机组,末端形式为新风+风机盘管系统。根据GB/T 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空调系统能效比取3.1,同时电量折算标煤采用等效值法,计算得到基准建筑总能耗为481.36吨标煤。如表2所示,创新科研示范楼的制冷能耗、采暖能耗和照明能耗分别占建筑总能耗的34.2%、26.2%和39.6%。
根据能耗组成特点,节能设计主要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遮阳系统、空调系统和照明系统等4方面进行考虑,技术路线如图2所示。
表1 基准建筑负荷模拟结果
表2 基准建筑能耗统计结果
图2 技术路线分析
在基准建筑基础上,提高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各工况参数设置如表3所示。
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工况全年能耗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可见,随着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提高,制冷能耗增加,采暖能耗降低,总能耗呈下降趋势,3种工况下分别降低2.3%、4.6%和5.8%。
创新科研示范楼大量采用玻璃幕墙和外窗(窗墙比约0.7),建筑通过外窗辐射得热在建筑得热中占较大比例,因此应采取遮阳措施,降低辐射得热。基准建筑外窗遮阳系数SC为0.45,在此基础上,采取外遮阳措施,降低外窗遮阳系数,各工况参数设置如表5所示。
表3 不同工况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 W/(m2·K)
表4 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对能耗的影响
表5 不同工况下遮阳系数SC值
表6 外遮阳措施对能耗的影响
表7 不同工况下照明功率密度值 W/m2
表8 降低照明功率密度对能耗的影响
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工况全年能耗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可见,随着遮阳系数降低,采暖能耗增加,制冷能耗下降幅度较大,总能耗呈下降趋势,3种工况下分别降低1.7%、2.2%和3.1%。
根据建筑能耗计算结果,照明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39.6%,因此在保证照明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照明功率密度(LPD),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并结合自然采光分区智能控制。在基准建筑的基础上,降低照明功率密度,各工况参数设置如表7所示。
在其他边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工况全年能耗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可见,随着照明功率密度降低,采暖能耗增加,制冷能耗和照明能耗均降低,总能耗呈下降趋势,3种工况下分别降低3.3%、5.3%和7.5%。
在基准建筑的基础上,分别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COP)至3.5、4.0和4.5。
在其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各工况全年能耗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可见,随着空调系统能效比提高,3种工况下全年总能耗分别降低3.9%、7.7%和10.6%。
表9 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对能耗的影响
基于节能措施敏感性分析,提出节能优化方案如表10所示。
节能优化方案下,相比基准建筑,设计建筑每年可节约标煤107.03t,节能率为22.2%,达到绿色建筑的节能要求(见表11)。
表10 设计建筑采取的节能措施
表11 设计建筑全年能耗统计结果
基于创新科研示范楼的运行特点,其制冷能耗、采暖能耗和照明能耗分别占建筑总能耗的34.2%、26.2%和39.6%,采用提高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降低照明功率密度、采取外遮阳措施和提高空调系统能效比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建筑总能耗,每年可节约标煤107.03t,节能率22.2%,达到绿色建筑要求(见图3)。
图3 创新科研示范楼外立面及夜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