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凯凯
(遵义市国土资源局 贵州省遵义市 563100)
从现实的角度来讲,该种规划所选择的规划对象为土地资源。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际进行规划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地区的地质结构,土地分布情况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期间需求,部门间需求以及产业间需求对土气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土地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但是,由于土地资源属于有限资源,同时在实际进行资源分配的过程中还容易对生态平衡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进而加剧生态环境恶劣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对规划技术以及理念进行创新,降低规划工作的不利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负担。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管理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这种一时的引导下,我国政府部门明确指出保护生态文明工作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法律层面上,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法律法规,充分体现了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其中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尤为重要。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有效制定出了五级规划书,并在该种规划书当中指出县级部门的规划是核心部分,进行该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等已具有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谓区域生态稳定,主要指的就是区域内人们的合法权益,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不被破坏,保证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该种安全具体涵盖了以下三点重要内容:①经济稳定;②社会稳定;③自然生态安全。从本质上来讲,土地资源是保证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该种资源分配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的区域内部所有的生态的稳定性,同时该种资源也属于区域评价指标。在实际进行规划时要充分统筹协调好社会、经济与自然三者的关系,保证规划区域的生态安全,维持土地、自然、社会、经济长期协调发展,从而确保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可持续性。
对于区域的发展,可通过生态足迹的大小来评估。所谓生态足迹分析,即以相应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来对特定人口或经济体的资源消费与废物吸收进行估算,是一种持续性规划的方法。生态足迹分析法把土地作为生产发展的总资本,按照经济学理论的方法分析某个区域“资产”负债情况,当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出现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时,则产生生态盈余。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区域生态足迹分析主要用于研究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同时测算出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此外,区域生态足迹分析还可以对该区域的生态可行性进行评价。
全面评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用,将土地分成建设用地、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其中,就建设用地而言,该种用地就是用于搭建建筑群的用地。农用地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就未利用地而言,该种类型的土地就是没有被开发的兔子资源。现阶段,土地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的主导思想逐渐转变,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耕地的节约集约,在对土地进行分类利用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经济与社会三方面的功能。并且,在土地总体规划中要明确各种地类的不同功能用途,根据土地体系功能对其进行提取、归并。
从本质上来讲,该种规划的执行过程同属于区域活动,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会无意间的影响区域内的景观生态,这种影响属于不可恢复的影响。例如,热带雨林区域,草原区域,原始森林区域等等,这些区域都有着各自的生态系统,同是也是维持生态稳定,保证物种繁多的重要保证。但是这些区域在被规划开发的过程当中很容易就会被影响,进而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执行该种规划,不仅会对土壤的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甚至会影响地质特征,如果规划极为不合理还会致使土壤受到污染,导致土壤盐化、酸化、板结或土壤生物活性降低,进一步使土壤退化。在规划实施时,会对土地结构做出调整,从而导致大片森林被破坏,草地变为耕地,植被的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进而致使土壤中腐殖质流出,降低土壤的肥性,又进一步降低了植被的生长速率。
近几年,我国的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如防洪、灌溉、治涝、水电、输水等系统,这些工程设施已经有效的与土地融合在了一起,但是确对区域内的地下水系统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受建筑物及水管网建设的影响,下垫层的滞水性和渗透性不断减弱,降雨之后,地表雨水的下渗量减少,增加了地表径流量和蒸发量,而降低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量。还有就是,在建设新城镇、布局工矿企业时,会增加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量,给规划区域的湖泊、河流等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进而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用水。
执行该种规划,增加了大量城镇建设用地,从而造成了对一些土地资源开发过度,降低了植被生长速率,使其不能全面覆盖土地。还有部分规划区域为矿产采区,在开采完矿山之后,并没有对矿山区域进行整治,对该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诸多煤矿企业在实际进行矿物质资源开发的过程当中会抽取大量的地下水资源,进而致使当地的水资源减少,使地面塌陷问题产生,进而又影响到地表植物的正常生长。
基于生态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包括公平目标、效益目标与管理目标,具体见图1。
图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
在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后,要认真落实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在评价时,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协调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以便在规划实施时能够通过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来了解该区域地质结构体积生态系统的动态情况,并再次基础上分析规划对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所带来的影响。针对规划中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因素,规划部门必须要不断的对其进行动态调整,结合当地的地质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只有先制定良好的总体规划,才能确保规划区域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所以,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始终,采取多目标规划模式,以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为规划核心,结合生态效益需求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方案。同时还要严格的按照规划标准以及要领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系统的分析,有效的了解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供给需求情况。并结合评估结果以及区域内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构建出完善的功能划分标准。时刻秉持这保护生态,降低影响的意识,进行实际土地职能划分工作。
基于生态理念,为能够有效的完成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管理体系的公开性。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只有在公开化的管理体系支持下,相关的规划工作才能够顺利的进行下,进而实现既定规划目标,同时这一工作也是规划战略的重要体现。因此,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重视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西通道给法律培训,重视工作人员决策能力的提升,严格的按照监督管理规定进行具体的规划管理工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将生态理念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及时发现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不断改进与完善,以完成总体的土地规划。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