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植被”命题思路分析

2018-07-20 00:47安徽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8年1期
关键词:针叶林阔叶林隔离带

安徽

杨崇广

北京

徐亚辉

植被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要素之一,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时,植被也是地理环境差异性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在中学地理中,植被还是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因而,也就成了高考试题中的高频考点,如:我国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典型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欧洲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等。植被的类型与热量、降水关系最为密切,例如经常涉及的植被类型中,有针叶林和阔叶林。与针叶树相比,阔叶树分布在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的地区,主要由于阔叶树光合作用强、生长快,制造的有机质多,对热量和水分要求高,同时,蒸腾消耗的水量也大;冬季气温低,不能满足树木生长对热量的需求,树木落叶,进入休眠期,暂时停止生长。随着高考命题的深入,对典型植被的考查过多,失去“新意”,试题设计需要创新,那么,就会很自然地选取“非典型植被”作为考查的背景。那么,什么是“非典型植被”呢?

“非典型植被”是指在某个区域生长,但是在数量和种群中不占主导地位,不能完全、准确地说明或反映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植被,如一些过渡性植被类型: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热带雨林与热带草原之间常有热带稀树草原等。再如地中海气候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本来是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植被,但是由于人类的栽培或干扰,在暖温带有常绿硬叶林的存在,例如冬季北方城市道路两旁、公园等地常常可以见到常绿硬叶林。常绿硬叶林之所以能“跨界”生存,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气候本身具有过渡性,温度带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分界线,或者说自然区的分界线是“虚”的,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热量的变化仍然是逐渐过渡的,两者过渡地带的差别很小,因而在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带”上也可以生存;二是植被对环境的“忍耐力”往往有一定的“宽度”,使植被有时可以超越“界线”而生存。另外,人工的培育,也使得生物的生长习性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如耐寒品种的培育等。所以“非典型植被”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联系就更为复杂,以“非典型植被”为背景的试题往往难度更大,更能考查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题目一】(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命题思路及解析】第1题,文字材料和图片中给出的是“常绿灌木”,这是人工栽培的城市绿化植被,是一种“非典型植被”,不能准确指示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而设问考查的是当地的自然植被,要求考生根据文字材料“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进行推测和判断。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落叶林,并非是常绿阔叶林。对于本问来说,“常绿灌木”及植被图片都只是命题者为考生设置的知识陷阱,同时,将考生最容易误选的“常绿阔叶林”设置在了A选项,本题正确答案为B。

第2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植被景观的影响。由材料可知,一侧植被经过人工修剪,整齐划一,另一侧没有修剪,植被保持了自然生长的状态。其用地类型均为城市绿化用地,道路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不受居民爱好的影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故其景观规划没有差异;行政管理严格,灌木会修剪整齐,所以最大可能是行政管辖不同导致人类活动对植被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本题正确答案为D。

第3题,考查影响常绿灌木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主要考点落在常绿灌木生长对热量和水分要求的差异上,同时,对考生审题能力要求较高。本题需要考生能将“常绿灌木”拆分成“常绿”和“灌木”两个方面来理解,“灌木”生长对水分需求量小,所以分布非常广泛,具有遍在性;“常绿”即冬季不落叶,对热量要求高,因而气温是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本题正确答案为A。

抛开试题考点,单看材料中的植被——常绿灌木,在大型考试题中首次被提到,学生对此了解相对较少。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常绿灌木产于地中海型气候区或类似地中海气候的地区,在我国常绿灌木种类很多,如小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豆瓣黄杨、油松、侧柏、卷地柏、胶东卫矛、金森女贞等。一般来说叶片较小,但是,叶片的大小还是有差异的,有的属于针状叶片、有的叶片稍大,形态各异,叶片往往较厚,表层有蜡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腾,因而有耐旱性,属于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环境下的“变态”植物,虽然是亚热带树种,但是有较强的抗寒性,分布范围广,其中部分树种可以在暖温带地区生长,少部分可以在中温带地区生长,地区的指示性不强,不能作为温度带的指示性植物。

【题目二】(2016年江苏卷)(节选)住宅的环境设计特别关注树种的选择与布局,不同树种对光照与风有不同影响。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读图回答第9题。

9.仅考虑阳光与风两种因素,树种与房屋组合最好的设计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9.C

【命题思路及解析】第9题,通过示意图使考生对落叶阔叶树、常绿针叶树的形态有初步的认识,并能理解“常绿”与“阔叶”的含义,进而将它们与“光和风”两种自然要素相联系。40°N地区夏季炎热,南侧种植落叶阔叶树,夏季遮阳纳凉;北侧种植常绿针叶树,属于“非典型植被”,在冬季较冷且盛行北风的情况下,有利于阻挡北风,同时针叶树遮光性能弱,有利于光照保暖。

图中有“非典型植被”——常绿针叶林,教材中几乎没有提到过,介绍较多的是常绿阔叶林。对常绿阔叶林,学生已经是非常熟悉了,它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的典型植被。针叶林,有落叶和常绿之分,对于落叶针叶林,教材中曾经提到过,如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提到的兴安落叶松,就是属于落叶针叶林。对于常绿针叶林,在大型考试题中,也是第一次出现,虽然以前教材中没有提到过,但是在生活中,学生是有感性认识的。我国从南到北几乎都有常绿针叶林存在,而且常常是作为风景树而普遍存在,当然,因为其遍在性特点,所以缺乏典型性和代表性。我国许多中学校园内都有常绿的针叶松树,从字面上望文生义,大部分学生也还是能够理解的,这一“非典型植被”的设置,一批学生因为不能再现常绿针叶林形象而选错了答案,也就是说,单从植被这个知识点,该试题仍然是很难的。

猜你喜欢
针叶林阔叶林隔离带
造林中防火隔离带的设计
林窗大小对两种针叶林更新效果的初步分析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世界之窗 钱江源,探路国家公园
浅谈防火隔离带的设置
大兴安岭主要针叶树种移植容器苗的培育技术与造林效果的研究
施肥对油松人工林针叶养分变化的影响
阔叶林培育及保护对策
用固定样地法监测银瓶山阔叶林物种多样性
隔离带
绿色防火的三大优势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