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祥,张利萍
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
张生祥,张利萍
(苏州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浙江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 321004)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著作风靡世界,其翻译和出版使毛泽东思想有效地传向国外,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兴趣,尤其对亚非拉地区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民族解放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在推行文化强国战略,积极推进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毛泽东著作在海外传播的成功经验对新时期中国政治文献的海外发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搜索等研究方法可以调查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读者接受情况,结合引爆点理论分析毛泽东著作对外传播的成功规律,对新时期中国政治文献的海外输出有一定参考价值。
毛泽东著作;传播;接受;坦桑尼亚;引爆点理论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主题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总书记(2017)在十九大报告中说:“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了世界的舞台。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①。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政治文献,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等畅销全球,掀起继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选集》畅销全球后的又一股世界性潮流。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蔡名照,2013:4)。在推行文化强国战略,积极推进中华文化对外输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分析毛泽东著作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对新时期中国政治文献的海外发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基于在坦桑尼亚的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搜索等研究,结合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引爆点理论来探析毛泽东著作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
20世纪新中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胜利,新中国取得胜利的经验被非洲的各个民族、国家广泛借鉴(何明星,2010:78)。尤其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许多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这些国家在独立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借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其中坦桑尼亚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中坦关系历来十分友好,在中非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坦桑尼亚甚至被称为非洲的巴基斯坦。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获得独立,是非洲较早独立的国家。独立初期坦桑尼亚政府主动学习中国经验。坦桑尼亚国父尼雷尔一生中曾13次访问中国。他非常敬重毛泽东,曾多次拜访,主动学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经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在坦桑尼亚家喻户晓,其著作更是坦桑尼亚甚至非洲的畅销书,深受非洲人民欢迎。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的帮助下坦赞铁路建成通车,为坦赞两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非洲南部的民族解放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条被誉为“非洲自由之路”的铁路联结起中非之间跨种族、跨世纪的真挚友谊,是中非人民友好史上的不朽丰碑,坦赞两国人民更是永远铭记着毛主席的恩情。坦桑尼亚人十分敬重毛泽东,甚至很多人还会用汉语说毛主席。直至今天在坦桑尼亚火车站的候车厅还张贴着中、坦、赞三国领导人的照片。在姆贝亚火车站办公室的墙上还贴有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根据国际书店(今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李书文(1989:213)的回忆,1982年国际书店在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市举办博览会时,中国图书展台前经常有一些大人领着孩子前来询问一些当时国内也少见的图书,说他们小时候经常看这些书。他们还提到毛主席、周总理、毛主席语录来证明对中国的了解,说中国是坦桑尼亚最好的朋友。
作为20世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领导者,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著作。1953年,毛泽东著作开始在非洲公开发行,到1963年,原来被殖民主义者视为禁书的毛泽东著作已经在非洲41个国家和地区公开发行。在坦桑尼亚、马里、加纳、刚果等国举办的有关中国革命的展览会上毛泽东著作受到普遍欢迎(庄前生,2010:167)。1960年12月底,中央外事小组关于1961年对外宣传工作规划中提出为了适应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需要,要大大加强毛泽东思想的宣传,要集中力量出好《毛泽东选集》的英、法、西、日等外文版,积极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推广发行(曹健飞,1989:47)。同年国际书店在非洲、拉美一些国家建立了代销关系,打开了一些空白地区,如坦噶尼喀、桑给巴尔、索马里等地区发展了代销中国书刊的业务,中国书刊的发行渠道迅速增多。1962年11月,国务院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在《对当前文化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到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毛主席著作外文译本的出版和发行工作,发行重点地区是亚、非、拉国家(同上:57)。1962-1966年的五年间国际书店与多个非洲国家的书店建立业务关系,其中包括坦桑尼亚的坦噶尼喀书店和桑给巴尔革命书店。与这些书店业务关系的建立使中国图书期刊的累计发行量达到672万册,是1954-1961年的两倍还多,其中坦桑尼亚53万册(何明星,2010:82)。根据国际书店的记载,在1987年之前的37年里与中国书刊交往最为密切的依次是埃及、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25个国家(曹健飞,1989),其中毛泽东著作是出版发行的重点。1964年3月24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桑给巴尔人民争购毛主席著作》,副标题为“奔巴岛一青年说桑人民可以从毛主席著作中学到经验与教训,用来解决和克服桑在建设新国家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毛泽东著作无疑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坦桑尼亚的超级畅销书。
我们在坦桑尼亚开展了近一年的实地调研,调查了坦桑尼亚一些大型图书馆中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馆藏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深度访谈,还对不同行业和年龄段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虽然本研究涉及的馆藏调查未能涵盖坦桑尼亚所有的图书馆,问卷调查的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调查的结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以及读者的接受情况,对恢复中国政治文献在当时非洲国家的传播概貌有一定的抢救意义,希望对进一步研究有借鉴价值。
坦桑尼亚的大型图书馆并不多,藏有毛泽东相关著作的图书馆就更少了。我们选取了四家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来调查其中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馆藏数量,它们分别是坦噶尼喀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家图书馆)、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达大图书馆)、尼雷尔纪念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尼雷尔图书馆)和阿鲁沙图书馆。
表1是对坦桑尼亚主要图书馆中毛泽东著作英译本馆藏情况的调查,主要是根据图书馆中的图书检索卡②统计的数据,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书籍已经丢失。这三个图书馆中主要收藏的是《毛泽东选集》(1~5卷)的英译本,其中馆藏数量最多的是坦桑尼亚最大的国家图书馆,共收藏了11本《毛泽东选集》,达大图书馆和尼雷尔图书馆分别是7本和8本。但我们在国家图书馆的书架上并没有找到这些毛泽东著作,因为这些书基本都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引进的,在借阅过程中就出现了破损、遗失、借出未还等情况,加上图书馆的管理力度不够,未能及时更新,现在馆内都找不到这些书了。在达大图书馆和尼雷尔图书馆毛泽东著作的保存情况相对较好,但依然有一些著作已经遗失。我们在达大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了几本《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书籍比较破旧,而且布满灰尘。不过根据几位访谈对象的介绍、书刊的破损程度和借书卡的记录可以推测上个世纪这些毛泽东著作的借阅还是比较频繁的。
表2 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出版社分析
我们还统计了这些图书馆中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主要出版社,其中最多的是外文出版社。外文出版社是中国外文局的重要成员单位,成立于1952年,是对外介绍中国的国际化专业出版机构。半个多世纪以来外文出版社用43种文字翻译出版了两万余种图书,内容包括中国领导人著作、中国重要文献、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类图书,共计印刷四亿多册,发行到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有关资料统计,1964-1973年外文出版社共出版《毛泽东选集》(1~4卷)各种外文版42 904 554册(张生祥,2013)。人民出版社和一些国际出版社也参与了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出版和发行工作。
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前我们先对四位具有代表性的读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包括一位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情报学硕士的大学老师(以下简称H)、一位年近70岁的坦桑尼亚商人(以下简称S)、一位在坦桑尼亚中学任教多年的历史老师(以下简称U)以及一位在坦噶尼喀国家图书馆工作30余年的工作人员,现为读者服务部的负责人(以下简称K),这四位访谈对象都曾阅读过毛泽东著作英译本。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受访者的教育背景、曾经阅读过的毛泽东著作、阅读动机和渠道以及对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的看法等。
对于阅读毛泽东著作的动机,除了S其他三位都表示主要是出于对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和毛泽东本人的兴趣,当然也是因为工作和学习的需求。特别是曾经来中国留学的H有很深的中国情结,中文说得很好,对毛泽东也十分崇拜,时常会阅读毛泽东的相关著作。S的阅读动机就比较被动,他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本科和硕士期间就读的是金融和会计专业,现在是一位商人。他表示大学时(20世纪70年代)学习毛泽东著作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大学课程大纲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政府推行乌贾马运动,希望把坦桑尼亚建成社会主义。政府要求大学生都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课程,这是每一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年纪稍长一点的坦桑尼亚读者都多多少少阅读过毛泽东著作,多数人表示是出于对中国革命的兴趣。
对于阅读途径,四位访谈者都是通过从图书馆借阅,最主要的是大学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S还告诉我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读者还可以免费领取毛泽东著作,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一度风靡坦桑尼亚。文革时期印制《毛主席语录》等领袖著作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其外文版同时向海外发行,凡愿意代销中国书刊的一般建立关系,凡愿意订购中国书刊的均给订阅(屠琳芳、景连如,1989:74)。由此可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毛泽东著作对外传播的高峰期,坦桑尼亚读者阅读毛泽东著作的渠道还是比较丰富的。
然而,我们发现现在的坦桑尼亚年轻人似乎对毛泽东及其著作并没有什么兴趣,甚至有很多年轻人不了解坦赞铁路的历史,对中坦友谊的认识在年轻一代中出现了断层现象。对此四位访谈对象和我们一样较为担忧。在问及有什么对策之时,S和U都表示学校的课程大纲需要调整。H和K都曾经或者正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认为应该重视图书馆的图书保护和更新工作,对图书馆现有的毛泽东著作进行修复和更新,同时要及时引进其他优秀的中国政治书刊。在国家图书馆尚不能找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穷》等新时期关于中国新时代的政治文献比较遗憾。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的是抽样法,共计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共224份,有效率为93.3%。受访对象中男性131人,占58%;女性93人,占42%,涵盖多个年龄段。样本对象涉及多个行业,包括教师50人,公务员20人,商人20人,大学生91人,中学生43人等。样本对象中初中学历或中学在读58人,本科或本科在读149人,硕士15人,其他2人。因为本次调查研究的是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情况,选择的受访对象都是会英语的坦桑尼亚人。根据问卷数据统计,224份有效问卷中曾经阅读过毛泽东著作的有102人,占46%③。以下调查结果分析主要是根据这102位曾经阅读过毛泽东著作的受访者的问卷展开。
表3 调查对象年龄分布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涵盖多个年龄段,我们发现31岁及以上年龄段阅读过毛泽东著作的读者数量百分比明显高于30岁及以下年龄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毛泽东著作在非洲传播的黄金时期,3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人都出生于20 世纪,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致使阅读毛泽东著作的需求更为强烈。而随着时代主题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坦桑尼亚人对毛泽东著作的需求不再像那时那样强烈,政府对大学生也没有硬性要求,从而使毛泽东及其著作在坦桑尼亚年轻人中的知名度有所下降。
图1 阅读毛泽东著作的渠道
从图1可以看出坦桑尼亚读者阅读毛泽东著作的主要渠道是网上借阅和图书馆借阅,分别占53%和42%。通过图书馆借阅的主要是3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读者,网上借阅的主要是31岁以下年龄段的读者。其他渠道所占比例较小,如仅有6%的读者曾经自己购买。考虑到坦桑尼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这样的结果也是合理的。根据在图书馆工作近30年的工作人员K的描述,坦桑尼亚人的读书欲望并不强烈,平时图书馆图书借阅就比较少,更不用说自己买书阅读了。
图2 阅读毛泽东著作的动机
从图2可以发现坦桑尼亚读者阅读毛泽东著作最大的动机是对中国革命感兴趣,占58%,而对毛泽东感兴趣和学习需要两个动机十分接近,分别占32%和3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著作之所以风靡坦桑尼亚,很大一个原因是新中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胜利,而这种革命胜利的经验正是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所需要借鉴的。坦桑尼亚独立之初依然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问题,坦政府和人民希望从毛泽东著作中学习一些中国经验,用来解决和克服建设新国家时所遇到的困难。
图3 阅读过的毛泽东著作统计
很多受访者对自己曾经阅读过的毛泽东著作的名称已经有些遗忘,因此该部分调查有待改善。多数受访者表示比较熟悉《新民主主义论》一书,因为他们在高中时期都曾学过历史,历史书上有一部分是介绍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毛主席语录》也是被阅读较多的毛泽东著作,特别是年龄稍长一些的人对该书的印象都比较深刻。据访谈对象S介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宝书通常是免费阅读的,可以在书店等地方免费领取。有一些受访者甚至能够现场背诵一些让他印象深刻的毛主席语录,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等。
从图书馆的馆藏情况、个别访谈和调查问卷三方面的调查来看,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程度较高,虽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主题的变化,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年轻一代中的知名度有所下降。毛泽东著作,尤其是《毛泽东选集》的传播是20世纪中国最大规模的对外宣传国际战略举措,是中国政治文献对外传播史上的一大成功,对当下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借用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理论来探析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坦桑尼亚传播与接受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把握传播规律。“引爆点”这个名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提出来的。他在《引爆点》中提出了三个引爆法则:关键人物法则(the law of the few)、附着力因素(stickiness factor)和环境力量(power of context)(格拉德威尔,2009:4)。关键人物法则就是关键的少数人发挥关键作用的法则。他们能把革新者的语言转变成普通大众能够明白的语言。他们是富有朝气、具有热情可爱的性格特点以及人格魅力的信息传播者。“发起流行潮的一个至关重要因素是信息传播者的性格特征。”附着力因素指微不足道的因素。传播信息的方式或话语体系进行微小调整可使传播信息难以让人忘怀。环境力量指信息传播的外界环境影响力,如条件、时间、地点等。通过清理整治外部现实环境中最细枝末节的地方就有可能扭转局势(章晓英,2017:11-12)。世界上任何一个流行潮的兴起都需要遵守这三个法则,满足这三个条件。理解了流行潮兴起的条件与法则,我们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一些书能成为畅销书(吴志远、陈娟娟,2016:45)。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理论阐述了基本的传播规律,强调有效的传播在于遵循传播规律。《毛泽东选集》的对外传播在很大程度上与引爆点理论相吻合,符合基本的传播规律。
舆论领袖影响力是政治文献对外传播成功的关键。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传播者首先是毛泽东本人。毛泽东有着崇高的非洲情怀,他不仅在理论上、政治上支持非洲人民的斗争,而且通过各种实际行动给予非洲人民帮助,支持非洲人民获得独立。1965年尼雷尔访华,向我国提出援建坦赞铁路的要求,毛泽东、周恩来等以巨大的魄力答应援建坦赞铁路,于是这条举世瞩目的友谊之路诞生了。前文我们提到了毛泽东在坦桑尼亚的受欢迎程度,坦桑尼亚人民对毛泽东充满崇拜之情。毛泽东本人的魅力是其著作成为坦桑尼亚超级畅销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坦桑尼亚国父尼雷尔也起到了关键传播者的作用。作为中坦两国关系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尼雷尔把建立中坦友谊看成他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页。他一生中曾13次访华,和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积极向非洲国家宣传中国的内外政策,敦促相关国家与中国建立并发展关系,有力地配合了中国打破国际敌对势力对话政治、军事和经济封锁的外交战略(付吉军,2001:61),为中国和坦桑尼亚乃至中国与整个非洲的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尼雷尔曾高度评价毛主席:“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他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第三世界。”他对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在坦桑尼亚国内掀起了学习毛泽东著作的浪潮,坦桑尼亚政府和当时很多非洲国家一样主动学习中国经验,毛泽东著作大受欢迎。
政治文献的对外传播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向海外传播毛泽东革命思想和世界观,同时也传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是世界人民了解中国、走近中国、认识中国的重要渠道。毛泽东著作中蕴含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和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世界人民阅读毛泽东著作的重要原因,是毛泽东著作畅销非洲的重要附着力因素。
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主要是指20世纪新中国在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取得辉煌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长期以来非洲国家遭受着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资本主义大行其道。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多有着类似经历的非洲国家希望效仿中国的社会主义,希望从毛泽东著作中学习和借鉴中国经验,来争取国家的独立,建设刚刚独立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理论的成熟,是毛泽东著作广泛传播的另一重要附着力因素。人民民主专政是与西方政党制度相区别的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正是长期遭受欧洲殖民统治的非洲群众所渴望的,给非洲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感受,引发了非洲人民阅读毛泽东著作的兴趣。
政治文献的对外成功传播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毛泽东著作英译本在国外的出版受到国际形势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影响。许多国家出于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现状的需要,有的出于本国斗争的需要,也大量翻译出版毛泽东著作(庄前生,2010:168)。在格拉德威尔看来,环境对于发起一场流行潮来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微小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就能决定一个产品或观念流行与否,所谓时势造英雄就是这个道理(吴志远、陈娟娟,2016:48)。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广泛传播就是环境威力法则的一个体现,时代背景是关键因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非洲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新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正是这些国家所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在这样的政治大背景下,中国政治文献,特别是毛泽东著作就受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热捧,毛泽东著作中包含大量的政治斗争的思想和经验,符合非洲国家反抗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迫切需要,阅读毛泽东著作从而成为当时的一股世界性的思潮。无论从我国国内看还是从世界范围看,毛泽东著作的出版不能不是世界性的政治事件,而且这些著作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将是持续的、久远的(庄前生,2010:168)。
20世纪毛泽东著作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尤其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成功传播得益于很多因素,包括毛泽东本人的魅力、其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时代主题以及国际书店的大力宣传等。从引爆点理论的关键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和环境力量三个法则来看,毛泽东著作的对外传播符合基本传播规律,成功传播是必然的。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分析了毛泽东著作在坦桑尼亚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国政治文献在20世纪的非洲国家的传播概貌。结合毛泽东著作对外传播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当下中国政治文献对外传播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注重文献精神内涵;第二,推进多样化传播方式;第三,结合目标国家需求。20世纪毛泽东著作的传播是中国政治文献对外传播史上的一大成功,对当下中国政治文献的全球输出有一定参考价值。
①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开篇词中引用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的一席话:“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我真诚希望,国际社会携起手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
②坦桑尼亚多数图书馆的电子检索系统并不全面,很多上个世纪的书籍并未录入到检索系统中,所以我们选择利用图书检索卡来统计馆藏数量。
③计算方式为该年龄段阅读过毛泽东著作英译本的读者数量占该年龄段受访者数量的比率。
[1] 蔡名照. 2013.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J]. 对外传播, (11): 4-6.
[2] 曹健飞. 1989.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40周年纪念文集:大事记[C]. 北京: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3] 马尔科·格拉德威尔. 2009. 引爆点:如何制造流行[M]. 钱清, 覃爱冬译. 北京: 中信出版社.
[4] 付吉军. 2001. 尼雷尔及其遗产[J]. 西亚非洲, (3): 57-62.
[5] 何明星. 2010. 新中国书刊海外发行传播60年:1949-2009[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6] 李书文. 1989. 想了多年的话——对亚非地区读者工作的一点体会[A]. 曹健飞.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40周年纪念文集:回忆录[C]. 北京: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7] 屠琳芳, 景连如. 1989. 国图公司对西亚非洲地区发行的回顾[A]. 曹健飞.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40周年纪念文集:史论集[C]. 北京: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8] 吴志远, 陈娟娟. 2016.《平凡的世界》为何再次流行——基于引爆点理论的探析[J]. 西部学刊, (1): 45-48.
[9] 习近平. 201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10] 张生祥. 2013.《毛泽东选集》的传播为中国拓展国际话语空间[N]. 中国社会科学报, 11-27 (B04).
[11] 章晓英. 201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对外传播成功精髓探析[J]. 对外传播, (10): 11-12.
[12] 庄前生. 2010.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出版和传播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On the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s of Mao Zedong’s Works in Tanzania
ZHANG Sheng-xiang & ZHANG Li-ping
Mao Zedong’s works were extremely popular in the 1960s and 1970s. Mao Zedong Thoughts were effectively transmitted overseas through the transl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Mao’s works to draw great attention from the whole world, especially from the Third World countries, which were striving for their independence. In the new era, China’s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the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successful way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ao’s works overseas. With field investigation, questionnaire, interview, and literation colle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uccessful way of dissemination and reception of Mao’s works in Tanzania based on the tipping point theory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political works to go out in the new era.
Mao Zedong’s works; dissemination; reception; Tanzania; the tipping point theory
H315.9
A
2018-02-02;
2018-06-24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地课题“《毛泽东选集》在非洲的传播研究”(4JDFZ01YB)
张生祥,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央文献翻译与传播 张利萍,硕士生,研究方向:中非文献翻译
1008-665X(2018)4-0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