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兮东风
故乡在四川一个小城,生长于斯,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顺应季节,顺应物候。
母亲与厨房似乎天生就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在每一个疲惫的家人敲开家门时,能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安慰饥肠辘辘的身体和灵魂。她用锅铲指点江山,她还有一个泡菜坛子,晶莹剔透的玻璃坛子安静地蹲在厨房的角落里,五彩斑斓的菜蔬没日没夜地浸在盐水中发酵,像是在等待一壶岁月的陈酿。
南方的春天总是来得温柔。几夜春风吹过,沉睡了一个冬季的香椿树,终于在一个晴朗的清晨长出浅浅新芽。母亲说,两寸长的香椿是最适宜食用的,太长了就被日头烘老了,太嫩了香味还没成熟。香椿炒蛋是春日里难得的美味,洗一小把香椿,细细切碎,调进鸡蛋中,油锅烧热后,迅速把鸡蛋倒进锅中,“刺啦——”鸡蛋的香味混合着香椿的味道,在空气中迅速蔓延,记忆也定格在这一刻。
等竹笋上市,母亲便会买些回来,同泡菜坛子里冬日放进去的酸菜一起煮汤,冬天和春天本来是两个世界,它们的食材却能在锅里相遇。当地人把这种竹笋叫甜竹笋,记忆中它的味道却是微苦的,小时候不喜欢这苦味,哪知道,生活有苦尽甘来的道理。
梅雨过后的天气很快就热起来了,冰粉、凉糕的叫卖声不断地在耳边回荡。软糯的凉糕浇上甜甜的红糖水,大人小孩都喜欢。小时候,每次有卖凉糕的经过,母亲便会派我拿一个大碗去买上几块放进冰箱,阳光洒在碗里,亮晶晶的,照亮了整个童年。
夏天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家家户户都要制作豆瓣酱,为接下来一年的美味做好准备工作。新鲜的当地红辣椒,去掉把儿,打碎,放入在调料店按比例买的各种香料粉和适量的菜籽油、盐、白酒、蚕豆瓣儿,然后密封在罐子里,等待岁月带给它的惊喜。
南方秋天的田野一边在收获着果实,一边在播种着希望。它不是一个让人感伤的季节,温暖舒适的阳光和绵绵秋雨交替着洒向大地,只有傍晚时分缓缓上升的炊烟才略勾起一丝怀旧情绪。逐渐变凉的天气让人们又开始喜欢上温暖的肉香,蒜粒已经种进土壤,烤红薯的香味在夜晚的空气中弥漫。
冬天来了,厨房里挂满熏得微黄的肉食,诱惑着每一个离家的游子。
四季流转,生命在一代一代地延续,生活所包含的全部内容也在代代相传。当我走进厨房、准备做饭的时候,母亲总会不放心地在旁边唠叨:“切牛肉丝要顺着它的纹理切!”“炒豇豆的青椒不要剁太碎,太碎了不香。”她还是不放心我可以独自完成一餐饭,就好像她还不放心我进入社会的洪流一样。
生活在异乡,家乡的美味成为回忆,我怀念的故乡,原来就是由亲人和食物共同组成的。可千百年来不都是这样吗?当食物成了生命的基本需求,最亲近的人总会担心你的一食一餐,就像夏天傍晚的微风,来得那么顺其自然。
(莫难摘自《时代青年·上半月悦读》
2018年第4期)
【素材运用】中华文化对食物有一贯的精致追求,以致我们的乡愁总是伴随对儿时美食的怀念。并非现代都市没有美食,只是缺少了家乡那浓厚的人情味。四季变迁,家乡的生命力依旧,母亲也总能适时烹制相应的菜肴,生在其中,吃在其中,那种满足感是任何异乡食物所无法替代的,那些深刻而又温暖的记忆也是永不磨灭的。
【适用话题】乡味;思乡;时代变迁
(特约教师 黃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