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茹
7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6234元,较前一交易日上调25个基点。此前一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134个基点,报6.6259元,终结两日连贬。
但是,今年4月至6月人民币汇率出现罕见急剧下跌造成的焦虑仍未散去,也有不少人在担心人民币是否会再现2015年8月的疯狂下跌态势。尤其在当前美方挑起的贸易战的背景下,市场看空情绪或有重燃之势。
因此当前形势下,有必要厘清一些问题:今年上半年出现的汇率变化是市场结果还是政策意图?中国是否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
小影(化名)是2017年去美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由于最近3个月人民币贬值的缘故,她不仅下半年的学费可能要比去年贵,还要重新考虑是否在美国买房。
毕竟根据近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表现,此时在美国买房显然不划算。
短短3个月时间,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已经影响到像小影这样的留学生以及游客、投资者等群体。
2018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先涨后跌的双向波动走势:年初至4月17日,美元指数下跌3.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值4.1%;4月18日至6月29日,美元指数上涨5.6%,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贬值5.1%。
公开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月份下跌3.3%,这是自1994年中国建立外汇市场以来最大单月跌幅。6月份加速下跌,令人民币汇率由一季度上涨3.9%转为上半年累计下跌1.2%。
单看6月,人民币汇率下跌3.3%,这个跌幅算大吗?按7月初平均1美元兑6.66元人民币来计算,比2017年1月触及的1美元兑6.93元人民币的10年低点仍高出逾4%。从这个角度看,跌幅不算大。
但为何市场反应如此强烈?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煜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元走强是人民币贬值的主因。
“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贬值过程,其实是美元指数在最近一段时间明显反弹所致。今年上半年美联储加息了两次,使美元指数较年初出现了反弹。如果放到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指数整体来看,人民币汇率还是相对稳定的。”刘煜辉分析说。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始于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当天决定,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为10.92%,排在第三位;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和8.09%。
从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排在第一位,权重也最高,“美元有一个很明显的升值过程,相应地,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出现了一个短期内比较明显的贬值。但是从一篮子货币的指数看,人民币兑欧元、日元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人民币还是处于一个强势的状态。所以综合评定之后可以认为,人民币指数基本上是非常稳定的。”刘煜辉说。
外媒方面,一个较为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方面可能在故意让人民币走低,想以此作为贸易争端中的一件工具。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刘煜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前汇率变化是市场结果而非政策意图。中国通过外汇储备的买入和卖出,这种主动干预外汇市场其实在2016年之后就已经逐渐淡出了,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用到。“现在的汇价,更多的是由外汇市场的边际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价格。因此,美中之间的汇率战,不太可能发生。”
政策层面的理论支撑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管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随着单边贬值预期被打破,人民币汇率政策重点顺理成章地转向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增加汇率双向波动的弹性。“实际上,2018年以来,不论人民币汇率急涨还是急跌,央行信守政策中立,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常态干预。”
对于人民币贬值的另一个影响是,很多人担心会引发又一轮资本外逃。
毕竟,“8·11”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的暴跌记忆犹新:2015年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开启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当天上午,央行公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298,较上一个交易日贬值1136点,下调幅度达1.9%,创1994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此后短短3天时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暴跌近3000点,贬值4.66%,迅速進入6.4时代,被市场人士惊呼为“闪电战”,又创了1994年以来最快贬值纪录。
人民币大幅贬值引发全球市场连锁反应。由于担心人民币进一步贬值,中国企业和个人将大量资金转移至海外,彼时的资本外流主要来自热钱(即投机性短期资金)、外资撤资以及民间资本大量的流出,进一步加剧了人民币的跌势。伴随人民币贬值的资本外流,我国的外储规模下降了1万亿美元。
那么此轮人民币下跌是否会重蹈覆辙?
刘煜辉对此并不担心。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说,在2015年8月汇改之前,人民币一篮子货币指数透明机制还不是很成熟,正好是过渡阶段,也算是适应期。“但是过了那个适应期,我国新的汇率机制形成以后,从2016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在一篮子货币指数中表现得非常稳定,因此不用担心此轮下跌会造成资本外逃和大规模股票抛售,也不会再发生大规模的资本外流现象。”
针对近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副行长也先后发声,表示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也是近期人民币贬值以来,央行官员首次对人民币汇率表态。
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近期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波动,这主要是受美元走强和外部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有些顺周期的行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稳定,跨境资本流動大体平衡。
“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行之有效,必须坚持。”易纲强调,央行将继续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运用已有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发挥好宏观审慎政策的调节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同一天,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中表现较强。中国国际收支和跨境资金流动基本平衡,外汇储备充足,近些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政策工具,“我们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央行官员表态后一日内,在岸、离岸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瞬间由阴转晴:离岸人民币汇率由急贬逾500个点,转为上涨逾200个点;在岸人民币汇率则从急贬逾700个点的位置上拉升近800个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过程中,央行基本退出了外汇市场常态干预。那么这一次央行官员的发声透露出什么信息?
“是提振市场信心。正如3月26日至4月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升破6.30一样,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也是市场力量使然,并不代表官方对汇率水平的政策取向。当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显示出有关部门早已准备好了预案,在有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框架下,中国有能力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管涛说。
刘煜辉认为,基于中国目前在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的位置,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要承担起一定的维持全球经济增长和稳定的责任,特别是在未来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中会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未来人民币是否还将贬值,比如在6—9个月间跌破1美元兑7.00元人民币大关?对此,中国学者的观点相对乐观。
“这个概率很小,即便跌破了也不会偏离太多。”刘煜辉说。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加上中国央行在有必要时可能重启“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未来不会出现单边的贬值或者升值走势,而是会双向波动、弹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