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煜
摘要:主要介绍了动物病理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取材、处理、固定、保存、透明、浸蜡、包埋及切片染色等,同时介绍了动物病理组织标本在兽医病理学理论教学及实践或实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物病理标本;实践教学;考试改革;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8)05-0045-02
动物病理学是兽医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之间的桥梁,其中家禽的疾病变化比较多见,所以家禽病理标本制作及应用至关重要。学生通过观察患病器官、组织的病理切片,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掌握家禽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技术,能够准确分析疾病,为疾病的诊治提供基础依据[1]。同时病理标本的制作可以满足多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教学成本,促进教学及考试改革,加快畜牧兽医专业学科的应用型转变。
1 病理大体标本及组织切片制作
1.1 取材
采取病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超过死后24 h。应选择病变部与可疑病变部切取,切取时要由表及里,有浅入深并包括周围正常组织一部分。特殊病料应根据器官的结构特点切取。管状、囊状和皮肤组织应注意垂直切取(横切)。带有薄膜的组织,要防止切时薄膜分离和脱落。
切取组织块大小以1.5 cm×1.5 cm×0.3 cm为宜,最厚不宜超过0.5 cm。组织块病变一面应平整光滑,另一面可不平整,以便包埋时辨认。切取后,放入事先准备好的装有固定液的磨口玻璃广口瓶中,并做好标记。
1.2 固定和保存
固定的目的是迅速将组织细胞杀死,使细胞中的蛋白质、糖、脂肪等凝固,从而保持与活组织相似的结构状态。材料取下后应迅速固定。固定液数量应为病理组织块的5~20倍。由于一般把组织块浸入固定液后数小时固定液渗入组织液的深度只达2~3 cm,因此可以放置冰箱内固定,使组织内酶失去作用,细菌也能停止滋生。最常用的固定液是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用时,用40%的甲醛饱和水溶液10 mL加水90 mL配成[2]。
对具有典型病理变化的组织和器官固定和保存后贴标签,同时制作相应的彩色卡片,并对其做详细的病理变化描述,便于教学及考试中应用。
1.3 冲洗
固定后的组织块应将固定液洗去。一般均用流水(自来水)冲洗12~24 h,及时冲洗尚有停止固定的作用,防止固定过度,有利于制片染色。
冲洗时如不方便用流水冲洗,也可用较大容器盛装水浸洗,每隔一定时间换水一次。整个浸洗时间比流水冲洗应稍长一些。乙醇固定的组织材料不需冲洗。
1.4 脱水
经过固定的组织,冲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在于将组织内的水分用乙醇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为石蜡等其他包埋剂浸入组织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为乙醇。由于乙醇可以任何比例与水结合,对组织穿透力强,又能使组织硬化,因而不能将组织从水中直接移入浓度高的乙醇中,应从低浓度逐渐到高浓度。脱水必须充分,否则给浸蜡造成困难。
除用乙醇作脱水剂外,还可以用正丁醇。正丁醇微溶于水,能与各种浓度乙醇混合,也能直接溶解石蜡。故组织经正丁醇脱水后,不须经二甲苯透明。用正丁醇作脱水剂,组织块收缩降低,也不会过硬,故比乙醇优越。
1.5 透明
透明的目的是将组织内的乙醇用矿物油或植物油置换出来,并溶解石蜡,帮助石蜡浸透组织。由于经过透明剂处理的组织块用肉眼观察呈透明状,故称这一过程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因其穿透力较强,因而组织在二甲苯中停留时间不宜过长,一般透明时间在30 min左右即可。
1.6 浸蜡
浸蜡是指组织经过透明作用以后,放入溶化的石蜡中浸渗,使石蜡浸入组织块中,冷却后才能进行切片。
通常選择熔点在52~56 ℃的石蜡,并视切片时环境的温度而选择。室温高则选用熔点稍高的石蜡,反之则选用熔点较低的石蜡,这样可防止切片时石蜡太软或易碎裂。
浸蜡的过程是:二甲苯石蜡混合液(1∶1),1 h;二甲苯石蜡混合液(1∶2),1 h;石蜡(1),1.5 h;石蜡(2),1.5 h。上述过程可在56~58 ℃恒温箱中进行,含二甲苯的混合液可用磨口小瓶盛装。
1.7 包埋
包埋就是将已浸渗好的组织包埋于浸渗剂中。根据需要,包埋的方法常有石蜡包埋法和火棉胶包埋法。
石蜡包埋法:①先将熔化的石蜡倒入包埋框,用加热的镊子将欲包埋的组织块在蜡液内放置好。注意各组织块之间的距离和每个组织块的位置和方向。②迅速第二次往平皿内倾倒蜡液,淹没组织块。待蜡液出现凝固层后,即轻轻放入冷水盆中或冰箱中使其凝固。石蜡完全凝固后,倒出冷缩的蜡块片,用加热的外科刀按组织块位置修整蜡片待用。
1.8 组织切片
不同的切片制备方法其切片方法也有较大差别,组织切片法包括石蜡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石蜡包埋半薄切片法、树脂包埋薄切片法和大组织石蜡切片法等。常用的切片工具包括组织切片机、切片刀和自动磨刀机等。以下主要介绍石蜡切片法。
组织经石蜡包埋后制成的蜡块用切片机制成切片的过程称为石蜡切片,为目前病理诊断常用的切片制作方法。在切片前应先切去标本周围过多的石蜡(此过程称为修块),但也不能留得太少,否则易造成组织破坏及连续切片时分片困难。一般切4~6 μm的切片,特殊情况可切1~2 μm。要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可制作连续切片。除此之外,石蜡包埋的组织便于长期保存,因此石蜡切片仍是目前各种切片制作方法中最常用、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1.9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简称HE染色方法,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细胞与组织学研究最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在病理学实验中称为常规染色方法。病理細胞和组织学的诊断、教学和研究都是用HE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因此病理学工作者必须学习和掌握这种染色方法。
2 病理标本在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动物病理实验过程中,专业术语枯燥抽象,面对复杂的病理变化和发病机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病理学的某些基本概念,更不能准确运用到相关病理变化的组织学观察中。为了更好解决这些问题,在观察大体标本时,运用病例教学法,创设情境,举出真实生动的临床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每一个大体标本都拥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生动、真实,看得见,摸得着,易于形成深刻的记忆,并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使学生在分析病例、观察病变过程中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查找资料,寻找答案,通过对病例标本的观察与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3]。例如可以将实验室收集的鸡新城疫、鸡马立克、传染性法氏囊、坏死性肠炎及沙门氏菌病等家禽常见疾病的标本分组,每类疾病标本贴上相同的代号,由学生对病理标本进行描述讨论,并且根据病变组合判断病因,写出实验报告[4]。最后,在进行归纳总结时,教师转换为主讲人,科学严谨地分析病例。
2.2 推进高校专业课程的考试及评价方式改革
目前高校的考试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评定,方式较单一,往往以书面的形式展开,考试内容则更注重基础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视不足,这样的考试评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严重脱轨,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5]。而动物标本的制作及应用过程可以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过程可以对动物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临床诊断学等多门课程进行考核,内容更加全面化,同时可以在标本制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案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素质等综合能力,使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学生建立起多元化的考试方式。同时,可以根据专业课的实际情况,对每名学生进行多门专业课程的综合能力考核,让学生更深刻理解一些专业知识的内在联系,对课程桥梁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
2.3 促进高校教学模式改革,加快应用技术型大学建立
目前,大部分高校仍保留着原有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的教学仍然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而学生学习知识的轨道上。机械的课堂理论知识教学脱离实践,使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常常出现脱节问题,使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能力和操作能力严重不足[6]。对于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脱节问题,动物病理标本制作及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专业教师的案例教学内容;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可以加强相关实践课程的开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丰富自身的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强化实践育人观念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加快了高校应用技术型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赵德明.兽医病理学[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2] 郭虹彩,李青山,张 浩.动物病理标本的制作[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3(2):48.
[3] 王健琳,尹燕博.动物病理标本在兽医病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4):209-210.
[4] 赖为明,耿 毅.发挥病理标本在动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26(1):50-52.
[5] 赖晓华.高校教学模式与考试评价体系改革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3.
[6] 冯 妥.论高校实践教学课程考试与评价的改革构想[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