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康宁,李雪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构式语法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逐步兴起以来,凭借较强的解释力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代表性的理论框架有:Goldberg[1-2]基于句子层面的论元结构构式语法,Kay和Fillmore[3]1-33有关特殊句式表征的合一构式语法,Croft[4]3-8关于句法理论的激进构式语法,和Bo-
rer[5]1-6的短语外框架构式语法表征等。然而这些研究主要停留在句子及其以内的层级,没有进一步将构式思想延伸至句子以上的单位——语篇。Halliday和Hasan[6]59-60指出,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语篇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是交际过程中传递口头或书面的信息的语言形式。此外,构式语法强调全覆盖性的思想,即对核心语法结构和处于非核心结构的语法表现都平等对待。对此,Ostman[7]121首次提出了语篇构式的概念,认为由文本引起的特殊语言现象也应纳入构式语法的理论范畴,句子以内的构式不足以全面地解释语言现象,构式语法应该包括语篇构式。袁野[8-12]在Ostman语篇构式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语类和语篇概念,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语篇分析框架,即构式语篇分析(constructional discourse analysis,CDA)框架,提出了语篇构式语法(discourse construction grammar,DCG)及语篇构式压制(discourse construction coercion,DCC)思想,为我们分析语篇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结合2017年8月中旬刷屏微信朋友圈、引发人们狂欢式吐槽的咆哮体——“我们是谁”体,利用构式语法、语篇构式语法及相关理念来阐释这一语言现象。语料主要来源于微信、微博、百度等网络平台,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第一,如何从语篇构式视角来描述和解释“我们是谁”新文体语篇?第二,“我们是谁”体的语篇形式与语用功能之间的冲突如何调解并给予有效解释?
Ostman[7]126在框架语义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篇构式的观点,并给出了将语篇作为构式的4点理据:
第一,大部分的语篇构成都是规约的,这符合构式的基本属性;
第二,语篇和句法之间并非互相对立,而是彼此互补;
第三,构式语法强调全覆盖性,对所谓的核心语法现象和“边缘”的俗语、惯用语都平等看待;
第四,与Fillmore语义框架有关的构式语法也应包括语类(genre),从而使我们意识到所说的话是否得当,例如是否符合语篇的话题、图式或具体的语篇体裁。
Ostman认为语篇构式同构式语法中句子及其构式一样,也是形—意的配对体,语篇构式的意义由形式极(组成语篇的构式)和语义极(组成构式的语句意义)组成。其中语篇的形式极为语篇类型,如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形式方面,语义极为语类,是有关语篇的功能方面。袁野借鉴系统功能语法对语类和语篇的研究,采纳Martin对语类的定义,即“语类是通过语域体现的分阶段的、有目标的社会过程”[13]6。通常来讲,当语篇类型完成其相应的功能即语类时,这个语篇就代表着一种常规的语篇构式;如果一个语篇类型和其正常的语篇功能之间出现了错配,比如用书信的形式做广告,则可看作出现了压制现象,称之为语篇构式压制[9]18,而此类语篇则被称为“混合语类”语篇[14]26。
根据构式语法整合式的研究思路,袁野[8]39在借鉴语篇和语用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Ostman的语篇构式思想,给出了图1所示的语篇构式表征形式。
(a)语篇构式 (b)情景框架 (c)语篇类型图1 语篇构式表征
图1(a)中的dp和frame分别指语篇类型和情景框架,prag为具体的语用因素,synsem表示语篇中各个句子的句法—语义信息,即论元结构构式[1]4-5,由图1(a)的2个小方框表示,其数量可以有n个。图1(b)、图1(c)分别详述该语篇构式的情景框架和语篇类型。在DCG中,frame对应语类,其中包括对句子构式的解释等;dp对应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包含语域的3个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和语篇构式压制等信息[9]19-20。
语篇构式有其自身的特定结构和构式意义。在形成语篇的过程中,进入该语篇构式的短语、句子必须符合该框架的要求,从而受到一定的压制。同短语、句子层面的构式压制一样,语篇压制也遵循“凌驾原则”[2]66,即模板本身对进入模板的内容有压制作用,控制着新进入词汇意义的表达,促使其与模板自身具备的意义和某些词汇意义取得一致。下文将运用语篇构式理论对“我们是谁”体进行详细分析。
2017年8月,一组六宫格咆哮式漫画火爆网络,同“凡客体”“甄嬛体”“待我长发及腰”体等网络新文体一样,这组六宫格漫画被配以各类文字迅速走红,从最初的广告圈扩展到各领域,“我们”的身份从甲方、文案等拓展至程序员、兵哥哥、妈妈、教师等,无数网友用这组咆哮式漫画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例如:
(1)“我们是谁?”“文案!”
“我们要做什么?”“去写稿!”
“什么时候写?”(“截稿日期什么时候来着?”)“明天!”
(2)“我们是谁?”“业务员!”
“我们的目标是?”“拿下大客户!”
“我们怎么做?”“给他们看‘闪电’!”
(3)“我们是谁?”“妈妈!”
“我们的日常?”“带孩子!”
“什么时候?”“没日没夜!”
(4)“我们是谁?”“胖子!”
“我们需要做什么?”“去健身!”
“什么时候去?”“明天!”
总之,“我们是谁”这一系列表情包的配文适合很多人,几乎每个人都能够在这6个方格中释放自己的“小情绪”,这也是其能够迅速传播的原因。
网络文体作为一种富有特色的语言表现形式,是网络信息时代的产物,也是语言内部自我调节的必然产物[15]1。然“文体”作为文本间的区别特征,是与体裁、流派、体制等联系紧密的概念,因此说这种网络语言现象是文体显得不够严谨,说是文体,倒不如说是“造句”来得贴切[16]3。虽然网络语言只是具备了某种文体的一般特征,但把这种文体现象当作网络文体已经在人们的交流和使用中逐渐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15]1。因此我们认为,“我们是谁”体在形式和语用上具有咆哮式的基本特点,因而属于咆哮体的一种;此外,将网络新文体解读为在某些固定的、有特殊含意的模板下进行的词语填充而不是造句更为准确[10]50。
与“凡客体”“见与不见体”“废话体”等一样,“我们是谁”体依赖一定的语篇结构。提取“我们是谁”体的结构与填充内容,可以生成如下模板:
“我们是谁?”“________(职业或角色)!”
“我们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________(职业或角色的内容)!”
“什么时候做/怎么做?”“________(时间或方式)!”
从模板及其内容可以看出,“我们是谁”体虽然属于咆哮体的一种,却与先前便已流行于网络、以歇斯底里的姿态喊出大量夸张的感叹句和反问句的咆哮体有所不同。因此下文将从混合语类式语篇构式压制和语篇构式结构对语篇内容的压制两方面对“我们是谁”体进行分析。
1.混合语类式语篇构式压制
在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混合语类指某一语类与实现这一语类的语域之间的关系是扭曲或非自然的[8]42,即语篇的形式和功能之间出现了错配。在语篇构式语法框架里,这种语篇语用现象被定义为语篇构式的压制用法。
“我们是谁”体虽属于咆哮体的一种,但与早先风靡网络的咆哮体有所不同。咆哮体源于豆瓣网的“景涛同好组”。马景涛是台湾著名演员,他的表演风格夸张煽情,由其扮演的角色经常声嘶力竭地“咆哮”出感叹句和反问句。因此该小组规定所有成员发言时必须在句末使用大量的感叹号,由此构成咆哮体的基本句式[17]73。例(5)为出现在人人网的咆哮体《学法语的人你伤不起!!!》:
(5)法国人数数真是极品啊!!!!!!!!76不念七十六啊!!!!!!!!!!念六十加十六啊!!!!!!!!!!96不念九十六啊!!!!!!!!!念四个二十加十六啊!!!!!!!!!!!!!法国人数学好得不得了有木有!!!!!!!!!……你们还找美眉要电话啊!!!!!!!!!!!!!电话报完,一集《葫芦娃》都看完了啊有木有!!!!!!!!!!!!!!
这一咆哮体文章出现后,社交网站出现了各种专业版本的咆哮体。再如《学德语的人你伤不起!!!》:
(6)所有名词都分阴性、阳性和中性啊!!!!!!!!!!!……勺子是男的,叉子是女的啊!!!!!!!!!!!!!德国人吃饭的时候多么活色生香啊有木有……所有词的性别都要记啊!!!!!!!!!!!!!!!因为男的、女的还有不男不女的冠词不一样啊!!!!!!!!!!!!形容词词尾也不一样啊!!!!!!!!!!!!!!
从例(5)、例(6)可以看出,咆哮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句末大量使用感叹号,产生夸张的表达效果;第二,“……有木有”产生互动效应;第三,“伤不起”“肿么了”等网络新词高频使用;第四,利用夸张、排比、谐音等修辞手法体现咆哮对象的负面性[18]101。“咆哮体”独具特色的语体特征(尤其是足够多的感叹号),气势强劲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压抑,使读者感受到作者歇斯底里地发泄负面情绪的咆哮状态。换言之,正如其名称所表达的,咆哮体是一种最大程度地释放内心不满的语体形式。而“我们是谁”体虽然也是以咆哮的方式吐槽各类人群的“小情绪”,但其语用功能与咆哮体有很大的不同。
从形式上来看,咆哮体为了宣泄不满,最直观的特点是大量使用感叹号,“我们是谁”体也通过带有叹号的文字形式表达各自的苦衷,在语篇类型上属于咆哮体的范畴。现实生活中,人们难免会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不平衡状态,总会拿自己的痛苦和无奈跟别人的光鲜与优越作比较。随着“我们是谁”体吐槽情绪的高涨,大家在释放各自压力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自己的难处,“我们是谁”体让人们认识到各类人群都有自己“难念的经”。
不过与咆哮体相比,“我们是谁”体表达了人们在咆哮呐喊后自强不息、奋然前行的积极姿态。上文提到的六宫格咆哮式漫画原作者、美国漫画家Allie Brosh曾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在那幅漫画中,作者试图凭借意志力战胜抑郁症带来的痛苦,用幽默排解心中的抑郁。她说:“我总是用幽默来作为一种应对机制,所以这或许是我能够表达自我的最自然的方式……我表达抑郁的方式是反过来笑话它。悲剧中总是有不少喜剧存在。”[19]文案们吐槽完还要继续写稿,妈妈们抱怨过后还会一如既往地照顾孩子,胖子们悔恨今日没能健身后第二天仍要运动。“我们是谁”体的咆哮不是单纯地抱怨与精神解压,而是通过自黑、自嘲来消除工作、生活中的负面情绪,继续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工作和生活中。
综上,“我们是谁”体在语域选择上属于咆哮体的一种,而其语篇目标与功能却与咆哮体相去甚远,形式与功能之间的异常搭配,即“语篇偏离”[20]36现象导致混合语类的产生。语篇构式压制蕴含在语类与其实现方式即语域的冲突中,因此“我们是谁”体的功能不再仅仅是发泄心中的不满,“我们是谁”体也展现了消遣过后乐观面对生活的积极心态。
2.语篇构式结构对语篇内容的压制
网络新文体的创作通常是对某一引起广泛关注的语言现象进行模板提取,然后将内容填充进模板。语篇构式压制不仅表现为对句子结构的压制,还包括句中某些词语对填入词句的压制,即模板本身对模板内容进行压制,控制着填入词的意义表达,使得新填入词的词汇内容与模板意义以及某些词汇意义取得一致[10]53-54。
在DCG框架下,可将“我们是谁”体进行如下描述:
由于“我们是谁”体是以咆哮、幽默的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基本符合网络新文体咆哮体的语域(register)特征,见图2(c)。其中〈coerce+〉项中的“+”表明存在着语篇构式的压制,若为“-”则表明为常规语篇。虽然“我们是谁”体的语言特征与咆哮体十分相似,但它是通过幽默地吐槽与抱怨,传达出乐观面对生活这种积极心态的语类结构。此类语篇偏离了纯粹抱怨发泄不满情绪的咆哮体语类,形成混合类语篇,进入该语篇构式的内容也就相应地受到一定的压制。
根据语类结构潜势(GSP)理论[21]96,语类结构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成分排序,这些因素都是为达到语类目的而采取的语言组织方式,具体来说就是一个个构式或段落所代表的意群的排列[9]20。据此,“我们是谁”体的synsem部分由3个构式表达(CN)组成,其中CN1=我们是谁?……,CN2=我们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CN3=什么时候/怎么做?……它们分别对应达成该语篇目的的3个阶段(图2(a))。
图2(b)的阶段性对应着“我们是谁”体的写作模板,是语篇构式的构式结构,这个结构组成了语篇的基本框架。“[]”为构式中的变项(或称之为空槽),其余部分是构式的架构,具有不可变性。不变的架构填入可变的空槽,以满足特定的认知和表达需要[22]392-393。由于模板本身具有独立于其具体成分的意义,因此在阶段性(即语篇构式结构)后列出语篇构式意义(dcm),将其作为阶段性的一个部分来考察[10]54。
“我们是谁”体的六宫格漫画很简单,但其内容直抵人心,戳中很多人的“痛点”,人们脑洞大开,各行业的特色版本迅速出现,如研究生版、教师版、护士版、城管版……其吸引力主要源于语篇构式本身对进入构式内容的压制。构式框架中的“我们”,分别对应着充当各种角色的人群。在当前我国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的压力很大。开篇“我们是谁?××!”,铿锵有力的提问和对自己职业咆哮式的回答,语义上给人以气势不凡、正能量爆满之感。“我们是谁?”为亮出自己的身份、发泄心中的不满做铺垫,这一提问也为下一轮问答奠定了感情基调。“我们是谁?”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它突出的是想要抒发心声,希望公众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或被误以为很轻松或被想当然地理解为很光鲜的工作。这一异常的语义现象正是语篇构式压制的结果。
(a)语类结构 (b)基本框架 (c)语域特征图2 “我们是谁体”的语篇构式框架
同“我们是谁?”一样,“我们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在正常语境下也有积极正面的含义,通常涉及说话人为之努力奋斗的愿望。而在此语篇背景下,对“我们要做什么/目标是什么”的回答却是人们意欲抱怨的不易或难题,这一提问恰是整个语篇负面情感宣泄的关键。语篇构式本身是有意义的,与短语层级不同的是,语篇层级必定会涉及文化和情景语境[11]26-27。当结构语义和语境意义同进入语篇构式中的词项相互作用并产生冲突时,语篇模板则通过“凌驾原则”发挥作用,使得原本积极昂扬的语义内容增添了幽默吐槽的意味。
在前两个问答的基础上,语篇建立了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语义信息,接下来的质问“什么时候做/怎么做?”,似乎给人以回答者想要放弃的“错觉”,然而在“我们是谁”体中,所有的回答都是“无奈”过后依旧回归到原来行业或角色中去。构式形式与语义内容之间的冲突在此并没有显得突兀,相反,两者通过语篇构式压制取得了一致,不仅产生了幽默的表达效果,也实现了相应的语用功能。
网络新文体虽篇幅短小,但意义灵活多变,语篇构式的相关概念及理论为解释这一语言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撑。从语篇构式压制视角对“我们是谁”体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我们是谁”体属于混合语类,语域与语用之间的偏离使其含有语篇构式压制;“我们是谁”体的构式框架本身具有一定的构式意义,并对进入该构式的词汇内容进行了压制改造,使得新内容与构式意义取得一致。因此,“我们是谁”体引发的网络狂欢,是人们通过调侃自黑释放压力的手段,在抱怨过对工作、生活的不满之后,人们依旧回到各自的角色中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