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水电第一支队, 河北 唐山 063000)
2016年7月19日晚,河北省邢台市东川口水库流域普降大雨,区间多条支流同时流入七里河;邢台市市区防洪分洪道承接市西部南石门流域洪水,南石门地区7月19日08:00至21日08:00累计降雨 427.8 mm。两路洪水汇合达到580 m3/s,注入七里河,而七里河在大贤桥处迅速变窄,通过能力只有40 m3/s,造成洪水漫过河堤决口,最终导致经济开发区12个村进水,25人死亡,13人失踪,大量房屋损坏。
武警水电第一支队投入217名兵力、39台套装备,于2016年7月25日12:50抵达邢台市,13:05分进入大贤村受灾现场,14:05受领堤防应急抢险任务,7月31日06:00,圆满完成左堤490 m复堤和260 m河道扩宽清淤。7月30日20:00,担负大贤桥绕行便道及漫水桥抢建任务,8月2日19:00,完成了150 m绕行路和30 m漫水桥抢建。
完成土石方填筑38 743 m3,河道清淤19 685 m3,倒运土方61 957 m3,掺拌水泥850 t,清理树木150棵,装填沙袋4 800个,场地清理4 800 m2,挖掘机削坡15 429 m2,涵管铺设40节(80 m),土工膜铺设630 m2。
(1) 外运土方供应不及时,河道扩宽倒运土方含水率大,影响填筑进度。七里河大贤村段左堤490 m的复堤任务是该次抢险任务的重点,总回填量约 2.7万 m3,军地联指协调的借土场距现场7 km以上。受开采、交通等因素影响,供料断断续续,河道扩宽倒运土料含水率大,摊铺碾压后形成弹簧土。与军地联指技术组研究后决定采用“掺拌水泥、固化改良”的措施,经实战检验,效果良好,加快了填筑进度。
(2) 受洪水冲刷、浸泡,现场道路和作业面本身含水率大,或堆积大量淤泥,作业难度大。抢险河道宽10~20 m,长近200 m,淤泥分布范围广,深度不明,经技术人员研判,采用“石渣换填、接力翻渣、挖运配合”的战法;左堤复堤根据实际先后分为3个作业面,下游段作业面道路堆积大量的淤泥,采取“快速挖除、换填石渣”的措施,保证作业面开启。
(3) 抢建漫水桥涉及水中作业,不确定性因素多。后期担负的漫水桥任务是在河道中铺设40根涵管,河底淤泥厚1~2 m,涵管要求1/2过水,底部必须平整,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多,作业难度大。
此次抢险行动总体分为两个阶段。
根据军地联指意图,经多次同设计人员沟通,决定对大贤桥上下游阻碍行洪的狭窄河段进行扩宽,对淤泥较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双方技术人员多次细化方案,优化和调整局部河道线形,以期达到平顺美观的效果。
按照“清障疏淤、裁弯取直”的原则,采取“石渣换填、接力翻渣、挖运配合”的战法,对挖掘机重深陷区域采取了石渣换填的技术措施,挖掘机沿作业面横向布置,采取开挖、翻渣、甩渣的方式,自卸车运输。开挖底高程以接近河道水面高程为准,开挖边线现场确定,任务完成后,挖掘机平底、修坡。
根据军地联指提供的设计方案,要求修复大贤村桥上下游的溃口堤坝,即复堤。新填筑堤坝长度490 m,堤顶宽度5 m,内外边坡1∶3,堤顶高程58.8 m。根据作业面情况,在实际抢修作业中,将复堤任务划分为3段,按照上游段→下游段→中间段的顺序作业,并采取“分层填筑、固化改良、逐层碾压、堤头帮戗”的战法。
先对填筑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淤泥、坑洼部位进行处理。填筑采用自卸车卸料(外运土料)和挖掘机甩料(河道开挖土料)相结合的方式,推土机平料,碾压机碾压,填筑分层厚度 0.35 m,静碾4遍,振碾2遍,进退错距法碾压。
受料源、运距、交通等因素影响,军地联指协调的外运土料供应断断续续,立足于自身解决问题,决定采用河道扩宽开挖土料,但由于洪水浸泡,土料含水率偏高,填筑易形成弹簧土。综合考虑后,向军地联指提出了“掺拌水泥,固化改良”的措施,以改善土料含水率,提高填筑作业进度。掺拌水泥比例为5%~10%(重量比),根据土料重量,换算成填筑面上掺拌50~100 kg/m2袋装水泥,经实战检验,填筑压实效果好。
原堤受洪水冲刷影响,内坡缺失严重,采用挖掘机甩料、推土机平料的方式对原堤进行帮戗处理,帮戗厚度3 m。
填筑面穿过326省道,经同设计人员沟通,对堤防穿过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防渗处理,采用破碎锤凿除沥青混凝土路面;挖掘机沿坡脚开挖宽3.5 m、深2 m的截渗槽;在迎水面铺设厚0.5 mm的土工膜防渗,土工膜搭接 0.1 m,焊接连接;最后在坡面压盖袋装土防冲刷。填筑到设计断面后,挖掘机进行削坡、修坡处理。七里河大贤村段河道扩展及复堤任务投入装备见表1。
表1 河道扩宽及复堤作业投入装备
根据军地联指设计人员提供的方案,需在大贤桥下游修筑过七里河漫水桥及绕行便道。
绕行便道采用粘性土回填,含水率高时掺拌5%~10%水泥,主要作业工序及方法同复堤。绕行便道表层填筑 0.15 m碎石土和 0.1 m碎石。碎石土按照3∶7(体积比)比例现场掺拌。漫水桥由涵管过流,宽10 m,由5根长2 m的涵管对接形成;长8 m,即8排涵管,涵管直径1 m,高出水面 0.5 m,桥面铺筑 0.5 m厚砂卵石;漫水路采用块石、碎石进占填筑,高出水面1 m。
采取“抢筑道路、分层回填”的战法修筑绕行便道,使用“抛石挤淤、反铲找平、涵管跟进”的战法修筑漫水桥。
漫水桥部位的河道堆积厚1~2 m的淤泥,由于挖除淤泥作业量大,采取抛石挤淤效果好。经综合考量,采用挖掘机抛填0.5~0.8 m的大块石挤淤,约0.1 m的卵石、级配碎石填至水下0.5 m找平,挖掘机吊装、人工配合埋设涵管,涵管接缝处包裹土工布,涵管两端堆放沙袋。
漫水路填筑采用自卸车后退法卸块石、碎石料,挖掘机摊铺,履带行走碾压,水面以上碾压机碾压。大贤村下游绕行便道及漫水桥拖建任务投入装备见表2。
(1)加强现场安全管控。抢险现场工作面狭小,紧邻326省道,来往车辆、行人频繁,救援装备交
表2 绕行便道及漫水桥作业投入装备
叉作业,现场交通压力大,易发生机械伤人、车辆交通事故。通过现场封闭警戒,专人指挥交通等消除安全隐患。
(2)加强夜间作业管理。做好现场照明布置,指挥员和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配备口哨、反光背心、荧光棒,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面。
(3)做好个人卫生防护。进入现场人员一律戴草帽、配带口罩,定时对个人降温消暑,定期对现场进行消杀,严防疾病和疫情发生。
(1)把握特点,技术工作主导。此次抢险任务重点是堤坝填筑,难点是河道清淤和扩卡。基于此,以“道路保通,土方平衡,分段作业,提高进度”为基本原则。打通了进入下游段作业面的道路,确保前期两个工作面同时作业;向军地联指提出了“掺拌水泥,固化改良”的措施,解决了土料含水率高导致填筑作业缓慢的问题;任务调整、展开之前和每日交接班时,组织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轮流安排8名技术干部24 h不间断盯在作业一线,发挥了技术工作的主导优势。
(2)适应任务变化,灵活调整技战法。在此次抢险中,支队担负多次调整和增加任务的重担,且工作重心也频繁变化,如7月27日前以上下游段堤坝填筑任务为主;28日扩卡工作量比之前增加了近2倍,工作中心随之调整;30日凌晨,中间连接段提供工作面,集中力量突击;31日,受领大贤桥下游绕行路及漫水路任务,回填量大,铺设涵管涉及水中作业;接力翻渣、推土、碾压、削坡、破碎、吊运相互穿插进行。任务的频繁变化,不断给技战法的调整以及排兵布阵提出新的要求。每次任务调整后,支队前指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和大队以上领导召开战地协调会,及时更新战术战法,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坚持技术服务到一线,灵活采取“分层填筑、固化改良、逐层碾压、堤头帮戗”的战法填筑堤坝,采取“接力翻渣、挖运配合”的战法进行河道扩宽,并采取“抢筑道路、分层回填、抛石护底、涵管跟进”的战法修筑绕行路及漫水桥。
(3)突出装备优势。此次抢险,推挖清运工程量大,共投入推、挖、装、运、碾、破碎等大中型装备40余台套(自有14台套、租赁8台套、联指协调18台套),打的是一场装备仗。填筑土料含水率大,影响作业进度,经联指协调两处借土场,投入17台自卸车不间断供土,确保土料供应;综合衡量时间、成本等因素,河道扩宽涉及河道清淤、开挖,最终采取3~4台挖掘机接力翻渣、倒运的方法;联指协调的破碎锤在混凝土路面破碎、岩石凿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上级命令,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属地总队的统一领导下,7月25日12:50,支队217名官兵携带重装备抵达现场,火速建立前进指挥所,安排抢险救援工作,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进行测量放样、计算工程量、设备选型等工作,为首长决策研判提供技术支撑。提前抽调邢台指挥所、穿漳指挥所7名技术人员充实到抢险一线。根据土方平衡、任务变化及实际条件,提前1 d向联指提出协调接土场、弃渣场、破碎锤等,提前2 d向联指提出协调土工膜、焊接机、编织袋等。随着任务、救援重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调整战法运用。抢险历时8 d,是支队近年来经历时间最长的一次,各项工作推进正常,抢险高效。
此次抢险行动,既有武警水电、交通部队,又有地方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参与,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大体系联合行动,现场成立由邢台市军分区政委任指挥长的军地联合指挥部。由于任务区域位于326省道上,来往车辆、行人频繁,主动协调地方交警部门,实施交通管制。中间连接段迟迟无法提供工作面,多次向军地联指强调时间紧迫,最终在7月30日01:00时开始填筑作业。在任务不断变化情况下,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协调军地联指供应装备18台套,租赁地方装备8台套,做好抢险资源融合保障,为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