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晋文
2018 年11 月15 日晚,晋剧新编现代戏《起凤街》在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首演。人们三五相约,陆续走进剧场,把初冬的寒冷一下子搅热了起来。剧场内黑压压的坐满了观众,屏声静气,沉浸在太原老城“炝锅面馆”的时代变迁中。
这部戏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手法编写的;音乐与唱腔也不是完全按照传统板式与调门设计的;舞台采用了实景呈现的方式,且一景到底,只是LED 屏会随着故事内容的演进有所变化;剧中人都是平头百姓,即使编入了一位市领导,也是与百姓没有距离感的市领导。全剧给人有再次尝试“戏改”新探索的深刻感受。
纵观全剧,大致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是有亮点。首先剧名《起凤街》起得好,并把老城改造、拆迁拓宽、重新安置等城市建设工程揉了进去,以此激发观众对生活环境变化的各种联想。其次是故事地点集中到“炝锅面馆”里设计得好,并把“炝锅面”与历史名人傅山先生联系起来,再加上牌匾是变现还是传承的文化叩问。包括通过女主人亓金凤的演唱,唱出了“炝锅面”的来历和制作原料与工艺,唱出了地方饮食习惯与特色,加上“过油肉”三个字的出现,直接宣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再次是把方言恰当用在了剧中,如有一个食客用的就是满口的平遥话,一开口就让观众发出会意的笑声。还有太原话如“瞎撇哇”“哎呀呀”“起开”“叨歇”“甚东西”等穿插出现。女主人亓金凤在家里称呼男主人王家善为“老二”,称呼养子王俊凯为“赖子”,听来都令人感到十分的亲切。
二是有看点。全剧没有太集中的故事内容,全部都是发生在平头百姓身边的普通故事,但渲染出的是人间的大爱之道与善择。女主人亓金凤与男主人王家善收养弃儿赖子为什么?不为什么;女主人亓金凤送赖子上学遇到求学募捐,心一软就捐了,且一捐就是十三年,这又是为什么?依然不为什么。男主人王家善面对不同食客有时候会表现出烦躁情绪,包括对养子赖子不学好的抱怨。而女主人亓金凤却与其相反,始终保持着一种择善、包容的心态,让观众感受到了华夏文明遗传下来的“男人如泥,女人似水”的家庭和谐与稳定。还有一名环卫女工友魏改莲多次上场,不停地给全剧“添油加醋”。本来在沿海城市工作定居的儿子叫她一起去享受退休生活,她不去,偏偏要继续扛着大扫把扫大街,其错、其对,也全部表达的是善人善心。
三是有热点。“下岗”是一个老话题,全剧一笔带过,传递的不是责怪与抱怨,而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高高兴兴地开起了“炝锅面馆”,并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小厨子也开辟出了自己的一方新天地。“拆迁”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全剧通过市领导走访,了解民意,被拆迁者顺应城建号召,问题得以顺利解决。虽然演出中也反映出面对拆迁如何补偿的不同态度,但当事者并没有做“钉子户”的迹象,无非也就是关住门发发牢骚而已。“求学募捐”“患病众筹”“文物倒卖”等也出现在了剧中,并把一对青年恋人端到了舞台之上,提出了当代青年如何树立正确婚恋观的人生命题。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炝锅面馆”落地生根,都是观众平时关注的热点问题。
四是有泪点。如剧中有一个场景,就是弃儿赖子被从国外回来的亲生父母认出来后,别看他平时和自己的养母亓金凤亲,且惧怕和抵触养父王家善,按照王家善的说法,和面和不成,擀面嫌腰疼,属于让人不待见的“败家子”孩子。而这个时候,赖子却面朝养父王家善,扑通跪下,大声喊着“爹”,并说我要跟你一辈子和面,一辈子擀面……演到此处,许多观众都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剧中把赖子父母编写成从国外回来,而且是受祖国日渐强盛的影响回来的,从故事立意上也能带来一个泪点。因为可以想一下,当初他们为什么宁可弃儿也要出国呢。还有一个隐形的泪点,就是观众可以想一下,女主人亓金凤与男主人王家善因为收养赖子而放弃了自己生育孩子,特别是赖子被生父生母认走后,这该是做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此外,本剧的另一个尝试是角色安排多数演员是反串。女主人亓金凤的扮演者谢涛由老生改青衣;男主人王家善的扮演者梁忠威由三花脸改须生,保留了三花脸的特色;环卫工人的扮演者魏建琴由青衣改彩旦,保留了青衣的成分;扮演赖子的侯升旭由武生改三花脸等。包括对剧中的女演员似乎都做了降调处理,男演员的声调相对轻松了起来。
当然,一部新戏出来,会有很多不同认识,如故事内容需不需要按场次集中分述;唱腔设计需不需要再做深入研磨;人物上下场和表演过程中要不要更注重人物造型与戏曲程式等。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编演现代戏本身就难,而且创作团队在创排指导思想上走的就是通过凡人小事折射改革开放成果的路子,至少让观众看到了人心向善,看到了大家都熟悉的起凤街,还有五一广场、街心公园、并州饭店和永祚双塔。至于一些戏曲艺术本身需要改进的“活”,自然会有专家解决。作为观众,只有一个心愿,就是满心希望看到晋剧《起凤街》能走进乡村社区,让老百姓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通过观演良性互动,共同打造美好的明天。
正可谓:
“起凤街上开面馆,
炝锅面卖了一年又一年。
酱盐醋淋面油精挑细选,
豆芽菜海带丝保管新鲜。
当年麦石磨碾细箩三遍,
热汤浇卤是家传。
炝锅面本是咱家常便饭,
又怎能昧了良心挣黑钱。
一碗面就好比秤盘与秤杆,
秤掂着人心贵贱苦乐酸甜
……”
回家的路上,这首好听的主题曲就这样一直在脑海中盘旋着,盘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