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陆
人的每一项潜能都因为有了责任感的驱动,才能变得强大;社会也因为公民责任感的驱动,才变得充满活力。培养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就是要培养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和他人生命健康负责,对家庭文明、和谐负责,对所在集体负责,对身边环境负责,对社会文明进步负责的意识。
改变学习方式,树立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
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责任,学会学习和主动学习则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首要目标。学生只有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责任意识
把时间还给学生。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取消一切节假日的补课,让学生有参加社会实践或自主支配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坚持读”“坚持跑”活动,每天还安排一节学生自主学习课。
把学法交给学生。每届新生入学,学校都有专门的学法指导和规范训练,培养学生及时复习—主动预习—独立作业—享受阅读的自主学习习惯。为他们奠定会学、乐学、好学终身发展的基础。
坚持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一主三法四环”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手段,以学、交、导、练为基本的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负责的意识。同时学校制定明确的分层教学目标,实行弹性教学。
正是我们尊重了学生个体的丰富性和差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效能,实现了学生的立体生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升,学习责任感随之增强。
推行班级治理,提升学生对集体负责的意识
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变个体评价为群激性评价,优化班级管理,从2013年秋开始,学校将班级管理变为班级治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管理、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集体责任意识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
设计个性化班级环境文化符号,营造良好氛围。学生自主设计班徽、班歌、班旗,自己设计布置班级环境。
制定共同规则。学生讨论制定班级目标、班级公约、一日常规等。
认领班级事务。学生竞聘班干部,由班委会收集后将班级事务列成清单,由学生主动认领班级事务,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人人是班级形象,个个对班级负责。
探索治理模式。我们探索构建了“二四八小组管理、群激评价、合作共进”的班级治理模式,即二人结成互助组,四人组成讨论组,八人形成管理组。管理组设正副组长。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督促、捆绑评价、相互促进。学生每天落实自己的责任,不断审视自己,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体会到自身的力量与天赋,进而体会到生命的本质。通过学生人人对班级负责,渐次形成集体责任意识。
我们以“以学生为中心,把准学生脉搏,了解学生心声,坚持服务学生”为宗旨,让学生当社团工作和活动的主角。2017年开学伊始,学校成立了志愿者社团、礼仪社团、语言艺术社团、文学社团、街舞社团、篮球社团、“坚持”社团七大学生社团。学生制订对福利院儿童的援助帮扶计划,包括与管理人员的沟通、购买食物、丰富精神生活、教导生活技能、活动持续化经常化等一些看起来很细小的实际问题,每一项做什么,准备怎么做,甚至具体到每项的预算,而预算竟然准确到几元几分。人员分工明确,又融为一体,整个计划拿来就可以直接实施。在实践的大课堂中,学生应用知识、了解社会、认识国情,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远景, 树立起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验家长角色,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拥有幸福生活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为此我们研制开发并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系列课程。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既不懂父母的辛苦,也不感恩父母的奉献。我们的孝亲教育就是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付出,让孩子从日常的洒扫应对、待人接物做起,树立担当意识,增进家庭和谐。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三天,我当家》综合实践课程:具体为:第一天,以沙市低保户生活标准安排三口之家饮食生活;第二天,以沙市中等生活水平标准安排三口之家饮食生活;第三天,以自己家实际生活水平安排饮食生活。学生按照老师设计的类别如实填写,三天的体验和实践结束,学生完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结或作文。短短三天活动,锻炼了学生多种实践能力,比如:制定理财计划需要数学计算、撰写小结需要语文构思、把过程拍照做成美篇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做家务需要动手操作、做菜需要网上学习,生活中的交往与沟通涉及思品知识等等。《这三天,我当家》综合实践课程整合多门学科知识与能力,融入责任与感恩的教育,拓宽了责任担当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助推了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发展。
构建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我们紧扣“遵循成长规律、聚焦核心素养、关注学生差异、促进协调发展,追求绿色质量”的价值取向,深度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一是基础型课程,即国家课程。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我校大力推进国家课程的本土化、校本化,探索“一主三法四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真实情景中培养特定的领域素养。领域素养包括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技素养、人文与社会素养、艺术素养、运动与健康素养等,也包括批判性、创造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能力,公民素养,学会学习与终身学习等通用素养。教师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关联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活动方式,开展体验式的、合作的、探究或建构式的学习。
二是学科拓展型课程。指学科知识和技能向深度广度延伸,向生活生产领域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其宗旨是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生动发展、个性发展。例如,语文学科组织的经典诵读、课本剧比赛、汉字听写、“嘴上荆州”活动;数学学科的测量与计算、趣味数学、模糊数学基础;英语学科的英语口语交际、时文阅读、英语课外阅读、圣诞联欢会等等。
三是综合型课程。即指研究型课程和社会实践类课程,通过组织一些探究性的课题研究活动和实践体验活动来实施。目标指向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综合类课程主要包括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诗意大课间活动、暑期“坚持跑坚持读”活动、科技文化体育活动、“三天两夜”素质拓展活动、武汉大学研学旅行活动、荆州市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科技馆观摩活动、走进工厂调研活动、走进福利院和社会救助站慰问儿童活动、长江水质检测分析、水资源调查、荆州老街名巷探访、荆州古城探秘等等。
(作者单位: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