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先锋项南与福建对台贸易始末

2018-07-18 08:45钟兆云
传记文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福建

钟兆云

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

项南

1980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厦门设立经济特区。3个月后项南调福建省工作,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福建省五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并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十二届中央委员,是振兴福建、发展福建、建设福建的开拓者、奠基者、创业家。

项南提出先行开展民间往来和对台贸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海峡两岸对峙,福建一直背负对台“前线”这个包袱,大受其害。这是历史形成的。1981年1月,项南主政福建伊始,就提出要做好对台工作,把福建建成祖国统一的基地,要发挥闽台交往得天独厚的优势,变“受其害”为“得其利”,充分利用优越条件,大力加强对台贸易。

两岸从几十年的不相往来、刺刀见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互伸橄榄枝,可谓步步惊心,看似寻常最奇崛。而在警戒线内主动开展对台贸易,走得民间热气腾腾,进而让台湾官方破冰,项南为此尽心擎划,堪称“弄潮儿”。

从闽南诏安到闽东福鼎,沿海一条线,在飞机上看,曲曲折折的海岸线宛如青罗带,可一段时间以来,海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尤其那些海岛突出部,紧挨着海却又缺乏捕捞、养殖条件,也无田可种,还受着政策的限制,这里的老百姓最是困顿。

这些现状,项南看在了眼里,指出解决贫困的办法就是改革开放,解放思想。积极开展对台贸易,把沿海和全省各地的经济建设搞上去,即为一招。

站在海峡西岸,项南挥手之间,三沙、平潭、惠安、东山四个台湾渔民接待站加强了整顿;沿海地县都鼓励和支持沿海渔民为台湾渔民转递家信物品,欢迎他们到大陆探亲、参观,并做好接待工作。

在此之前,两岸渔民的接触像是地下工作,偷偷摸摸;所谓的生意,也只是以货易货,两岸货币无法通用,只能以此方式进行,谁也别说谁吃亏,感觉值当就行。都交换些什么呢?大陆渔民从台湾渔民手中拿到这边当时稀缺的电子表、收录机,台湾渔民从大陆渔民手中交换到那边中意的海产品、土特产,等等,额度很小,自给自足。随着两岸关系逐渐缓和,海上贸易也渐趋活跃。

项南主张,可以光明正大,以此促进两岸更多的交流和往来。鉴于海上小额贸易的自发无序,他提出引到陆地上来,既便于监管,又可防止走私泛滥。

为了投石问路,探索经验,福建省率先在平潭岛成立东甲、平顺两个公司,进行对台贸易实验。之后,经项南建议,由副省长、有台属关系的张遗牵头,抽调对台、外贸、商业、供销、医药、水产等部门人员,组成精干的贸易小组,对外称海峡贸易公司,负责统一组织货源,统一价格。开始以4个台湾渔民接待站为点,开展对台贸易。凡是台湾渔民向福建接待部门提出进行贸易的,都属正常贸易,给予鼓励和支持。但对于海上走私和投机倒把活动,则坚决予以打击。

1981年后,福建先后在北起福鼎、南至诏安的海岸线设立了十几家对台贸易公司,因势利导,把闽台海上民间交易逐步引到岸上,发展直接小额贸易,并通过香港进行间接转口贸易。

项南公开提出,可以邀请林洋港等台湾当局要人前来福建商谈合作事宜和观光,福建省政府还正式发出邀请,希望台湾经济界人士前来福建投资设厂,将给予特别优惠。为了更好地做好对台工作,省委要求县以上党委都建立起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一位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各地、市、县委都要成立对台工作办公室或对台工作部,配备专职干部。

对海上遇险的台湾渔民大力救助,帮助解决困难。1984年元宵过后不久,福建宣布开放福州、厦门为台湾商船避风锚地,以保证恶劣气候条件下台湾商船的安全。这一人道主义之举,大受台商欢迎,在世界各国也引起良好评价。

项南随后主张,原有的台湾渔民接待站改名为台湾同胞接待站,并将接待站从4个扩大到10个,解决30余个县市接待台胞专用车辆的问题,每年还由省拨给10万元专款。项南主政福建以来,规定省直党政部门不得兴建任何新楼房,却在接待台胞经费上十分慷慨,建议省府批准专款建设了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座台湾饭店,扩建和装修接待站。

一吝啬,一大方,自有乾坤。

项南

直接对台贸易,强调政治第一位

对台贸易试验三年来,倒也顺当,直接对台贸易的渔轮、商轮160多艘次,贸易额3000多万元,数额虽小,影响很大,效果也好。

项南听了省对台贸易领导小组的报告,并不满足于现状,主张除了几个口岸,沿海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搞以货易货的小额贸易,今后要在沿海各县逐步放开。他每到沿海地县,都要大谈开展对台贸易。

某地提出,台湾人想要大陆的黄花鱼、中药材等,而有些属国家控制的品种,能不能搞?

项南赞同,说无非是我们少吃一些嘛。他还给了一个启发:“甘肃当归积压很多,为什么不能去买一些卖给他们?”还说:“这样的对台贸易,既和台湾渔民、商人做了生意,又做了政治工作,好上加好。”

得知某地一次就从一条台湾渔船上赚了4万多元,项南甚至觉得赚狠了点,“台湾同胞是我们骨肉同胞,赚那么多钱干什么?”

项南指导思想明晰:通过直接对台贸易,促进“三通”,同时推动两岸经济交流,打破台湾当局对大陆的禁运封锁。他强调政治第一位,经济服从政治。

据此思路,福建的对台贸易公司对台湾客户有针对性地选择,首先是政治上不搞台独,再求信誉较好,政商两界有影响者给予优选。这些客户经省对台办审核同意,列入名录,予以优惠。为了使对台贸易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省对台贸易领导小组规定了四条原则,由海关内部灵活掌握。

当时国家规定,对台小额贸易免交关税和调节税,这个极为优惠的政策远远超出了经济范畴,是服从、服务于新时期中央对台工作总方针的。因为优惠不同一般,对经营者就产生了极强的吸引力,这也是日后对台贸易发生偏差、失误的“经济导引”。

1984年第四季度后,全省沿海各地对台贸易全线铺开,从诏安到福鼎一线,官方和民间、行政和企业,纷纷披挂上阵。除省里批准成立的十几家对台贸易公司,沿海各县市又自行成立了十数家,并增加了对台贸易口岸和停靠点,有的县市还一度出现全民搞对台贸易的情况。没有“准入”资质的企业和单位,瞒天过海,浑水摸鱼;没有条件的山区地县看得眼热,不甘示弱“创造”条件,串联合作经营。省里有关单位和地市县负责人,认识上产生偏差,忽略了“以贸促和”和“以贸促统”的指导思想,认为过去福建深受前线之苦,几十年来搞不了大项目,导致经济发展缓慢,现在要活学活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变害为利,依仗天时地利,通过大力开展对台贸易狠狠“补偿”一下损失。

198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又一次来到福州,一并带来的还有一场“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

中央对闽粤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原定五年,到1984年年底期满。今后该如何,这个工作会议决定,从1985年起继续实行,五年来凡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延续下去,并根据新情况,在计划、财政、金融、外汇、外贸体制以及对台贸易方面赋予两省更大权力。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样的道理,政策太优惠了,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了磁铁般的吸引力。这“经济导引”还很快超出了福建,引得中央有关部门和一些兄弟省市,也明里暗里参与。那阵势,与其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如说更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味道。鱼龙混杂中,很多做法违反了中央与省里的规定,问题由小而大,由少而繁,渐渐浮出水面。

关于如何健康地开展对台贸易,项南在1981年4月召开的福建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作《解放思想和特殊政策》报告时,就提出要划清正常通商与走私的界限,并从法律上加以制裁。他说:“同台湾是要通商的,但不容许港澳、台湾的商人,盗用我们同台湾通商的名义搞走私,侵犯我们的利益,有些人甚至挂着外国人的旗号走私,侵犯我们国家的主权……”1983年2月19日,省政府还发出《关于对台小额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对台小额贸易由省商业厅所属的新兴贸易公司统一经营,其他部门不得经营。6月18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对台小额贸易实施办法》,规定:省新兴贸易公司及所属分公司实行统一经营定点交易,贸易方式按以货易货或供货以外币结算的形式进行。

未雨绸缪的政策不可谓不多,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间还有热衷于打小算盘的策划者,纵有项南的三令五申、法律的威慑,也能瞒天过海,暗渡陈仓。

短短几个月,对台贸易一哄而起,发展速度可谓“马作的卢飞快”,从小额贸易迅速转为大宗贸易。

那段时间担任福建省长胡平秘书的陈联真,算是知情人,指出:“对台贸易客户大部分不是台商,而是香港、澳门、韩国的代理商甚至中间商;进口货物大部分非台湾产,而是外国货,极个别还是从大陆出口、经改头换面再进口的;不是闽台两岸的直接贸易,不是小额贸易,而是大宗贸易;不是对等贸易,而是进得多、出得少;大部分非台货进口逃避海关监管,不缴关税和调节税;不少货物为国家禁止进口商品。”

1983年4月,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项南在长汀调研水土流失治理工作

偏差稍现端倪,项南就看出了,他没有姑息,发通知,采取措施。

1985年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当前对台直接贸易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对已经签定的对台贸易合同进行清理,进口国家限制进口的商品要按规定严格报批;对台贸易活动中,应坚决杜绝走私犯罪行为。

对台贸易正值热火朝天,尝到甜头的一些地方、单位和个人,有禁不止,置若罔闻,于是,依然是万马奔腾战犹酣,在争相经营中,盲目签订大批合同。许多公司到各地抢购货源,以高出国家定价几倍甚至十几倍的价格抢购,低价卖给台商和外商,再以高于国家规定的价格进口紧俏商品,倒卖到内地牟利。

在项南的要求下,省里一方面积极作为,严加制止,加强引导,一方面及时向国务院呈送了相关情况报告。

1984年2月,项南在厦门游艇上向邓小平汇报厦门特区情况

项南坦然应对失误,提出“窗口当须两面看”金句

1985年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达了《转发福建省开展对台直接贸易问题座谈会纪要的通知》。项南随即主持省委常委会议,讨论对台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向中央汇报的提纲,强调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迅速制止错误做法。正在北京学习的福建对台工作小组组长张克辉受省委委托,前往外经贸部向部领导作检讨,接着请假迅速返闽,协助省委、省政府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清理整顿的举措。

3月21日,福建省委成立省对台直接贸易协调小组,省委常委、副省长王一士任协调小组组长,张克辉、林江任副组长,对台办、经贸委、计委、经委等有关单位参加,着手整顿已造成混乱的对台贸易秩序,全权处理有关遗留问题,并在经贸委内设对台贸易管理处,作为协调小组具体办事机构。

北京有关部门一些领导总觉得福建太超前了,应刹车,好好整顿。全国人代会上,有人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以之否定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杂音又充塞耳际。还有一些人,口口声声拥护改革、赞成开放,然而当对外开放的窗户刚打开,刚看到一些奇形怪状的东西,或刚闻到一些异味,就又像阿拉伯渔夫害怕妖魔出现那样,急于要把这扇窗户关上。

项南在发言中,予以有理有据的反驳。谈及国门打开,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城市成了技术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管理的窗口、对外政策的窗口,在引进中虽然带进了一些丑恶的东西,但只要采取正确的对策,就不会迷失方向,应努力做到经济是繁荣的,社会是公正的,人民是有理想、遵守纪律的,物价是稳定的,环境是清洁的,社会风气是良好的,不仅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窗口,是两面都可以看的,既可以往外看,也可以往里看”;“如果我们容许这些丑恶现象泛滥开来,我们同国外的特区就没有区别了,我们建立这种特区也就没有意义了”,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的生机和活力,“看到我们民族的优秀遗产,看到我们悠久的文化传统,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个发言,以《窗口的作用》为题,分别刊载于《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报刊。“窗口当须两面看”成为项南金句,在全国卓有影响。

项南还就对台贸易出现的问题,专门同曾任自己秘书的国务院特区办主任何椿霖交换意见,态度鲜明地表示这种混乱局面必须尽速控制,并提出了对台贸易要稳步、健康发展的思想。国务院特区办负责人和项南交换了意见,并提出了五点要求。

项南人在北京,心在福建,不时和王一士等负责人沟通对台贸易整治情况。

王一士一口气调研了沿海十几个县市,全面了解到对台贸易的详情,写出详细报告。4月8日至14日,福建省委召开全省对台贸易工作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加强管理,清理和撤销相关公司和口岸,确立指导思想,部署今后工作。副省长王一士强调,贸易伙伴必须是真正的台商,进到大陆的货必须是在台湾岛上生产的,大陆的货物必须保证要进台湾岛,贸易方式必须是两岸商家的直接贸易。根据项南要求,会上始终强调对台贸易必须服从政治,服从两岸关系大局,促进“三通”,重申了对台贸易的“四项原则”。

福建正在自我整顿中,5月18日,国家经贸部对台贸易办公室向中央对台办提出《关于当前福建对台贸易中存在问题的情况报告》,认为:去年10月福建较大规模开展对台贸易以来,处于失控的混乱状态;尤其去年下半年以来,一哄而起,全省成立了几十家对台贸易机构,其中经批准的有11家;政策不明,政企职责不分,多头经营;抢购货源,高进低出,倒卖台货,炒买外汇,逃避监管,无证漏税等。总而言之,主要问题有四:一是全民搞对台贸易,二是合同不严谨,三是秩序混乱,四是偷漏税严重。

这个材料上报中央后,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批转给国务院副总理谷牧,谷牧又批给项南。

遵照项南指示,省政府在加紧对沿海地区的对台贸易进行整顿治理时,制定了《福建省对台贸易管理试行办法》,做到有章可循,规范管理。

5月30日,王一士结合这段时间的上级指示和治理情况,给项南专函报告,建议提高对台贸易客户的门槛,提出:“挑选对台贸易客户,我们确定了一条原则,必须是对台政治、经济界有较大影响的人士,而且要有能力把大陆的产品运进台湾销售而不是搞转口贸易,然后以其所创外汇从台湾购进我们所需要的商品。这样的贸易要大大提倡。一符合‘三通’政策,二外汇可以平衡,三可通过对台贸易团结影响台湾中上层人士。总之,先出后进的原则必须坚持。”项南读后,当即批示:“完全同意。”

7月10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并谷牧提交了《关于福建省对台贸易问题的请示》,认为混乱局面已经制止,问题基本查清,情况已趋正常;鉴于对台贸易政策性强,情况十分复杂,省里恳请中央派人来闽检查指导,并研究下一步如何开展对台贸易工作。

但薄一波根据经贸部的报告,认为福建对台贸易混乱状况并未完全制止,作出如下批示:“请耀邦、紫阳、万里、仲勋、启立、谷牧同志阅,建议对经贸部对台贸易办公室关于福建省对台贸易中存在问题的情况报告一读,估计也许已经读过了。福建所说这种情况已经制止。据我所知(材料)并未已经制止,情况已趋正常。这种情况,其他城市也不同程度存在着。”

习仲勋据此批示:“是要大加整顿一番。”

谷牧批示:“请项南同志写出一个认真负责报告,问题根本没有弄清楚,根本谈不上听汇报等。”

胡耀邦、赵紫阳、万里、胡启立只“圈阅”,未批示。

项南不敢大意,马上批示给王一士等具体负责人:“(王)一士同志并胡平、胡宏、(贾)庆林、(张)克辉、林江(时任省对台办主任):请一士同志遵照谷牧同志批示,实事求是地写出一个认真负责的报告。”

8月13日,福建省《关于对台贸易清查情况》上呈中央。清理的结果是,从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全省对台贸易进口1.97亿美元,还有继续履行的进口合同5100万美元;出口到台湾的商品总额为5360万美元(大部分是以货易货),集中待运的尚有2000万美元。台货销售4.8亿人民币,尚有8000万美元的台货,因未交税被海关扣押,不能销售。还为此作了性质分析,反映了存在的困难和恳请中央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

9月11日,福建省再向中央呈送《关于福建省对台贸易的检查报告》,报告本省根据中央关于对台实行“三通”的指示,于1981年开始进行对台贸易,至去年6月,虽然额不多,但政治意义甚大;由于缺乏经验,指导思想上有偏差,急于打开局面,防范不严,政策掌握不严,造成对台贸易的失误,使中央对台工作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受到一些干扰,发现后进行清理和整顿,加强了管理,请求中央帮助解决对台串换物资大量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经营顿挫等问题。

项南一点也没捂盖子,承认福建对台贸易中的失误,但并没有为了“过关”而一味否认其积极意义。实事求是,不讲违心话,是他的为人、为政原则。何况,早在1981年夏天中央召开的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他就预先在中央先“挂了号”:福建在改革开放工作中要鼓励干部敢闯敢干,敢担风险,尽快打开局面,恐怕就难免犯点错误、出点纰漏;所以,希望中央各部委给予指导,给予帮助,上下能互相支持,互相体谅。更何况,只有通过做事,才能暴露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也才能对症下药,并为今后积累经验。

虽然项南这般有“先见之明”,但要得到方方面面的“体谅”却不那么容易,尤其他是个胆大心雄、不拘一格的改革开放先锋。

谷牧平息对台贸易风波

1985年国庆过后,王一士带着福建对台贸易主要部门负责人到北京“出长差”,先向特区办主任何椿霖报到,希望能先向谷牧汇报情况,听候指示。谷牧回话,要王一士先向中央有关部委汇报,并将每日汇报的情况写个简要报告交给其秘书胡光宝,以使他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再开会讨论解决问题。

王一士代表省委、省政府逐个向海关总署、国台办、财政部、计委、经贸委、外贸部、商业部等有关部委汇报、请示。在汇报的内容上,都讲到“对中央赋予福建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理解有‘偏差’,把台湾视同国内省际间的贸易,免收关税和调节税,自以为是,自作主张。如果先向你们请示报告,就不会犯这个错了”。

部委领导们当然都知道中发[1979]50号文件的内容,特别是:“中央确定,对两省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权,使之发挥优越条件,抓住当前有利的国际形势,先行一步,把经济搞上去。”知道福建这样做也是有政策依据的,只是步子迈得开了点,中间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听了福建方面诚恳的检查后,也大多表示同情和谅解,有的还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你们请示把对台贸易视同国内贸易,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答复。”

王一士赴京前,项南、胡平、张克辉都分别向中央有关部门领导作了检查、汇报和沟通,为解决福建对台贸易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如此再三的深刻检讨,总算取得了谅解与支持。

10月10日,谷牧召集各有关部委开会,专门研究解决福建对台贸易问题。

王一士又作了简要检讨,并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后,谷牧发话说:“福建同志对于对台贸易问题作了多次检查,一次比一次深刻,我看检查到此为止。关键是福建不能再犯错误,现在请大家研究一下,存在的问题如何处理。”

各部委负责人相继发言,大都本着帮助和解决问题的态度,未再加批评和指责,也就不再追究责任了。

会后,王一士在北京又等了几天,拿到了《关于解决福建省对台贸易问题的会议纪要》。

回闽前,谷牧特别指示:对台贸易要从政治上着眼,要有利于“三通”,有利于台湾回归祖国。希望福建省在传达贯彻全国党代会精神时,认真学习耀邦、小平、陈云同志的讲话,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统一思想认识,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端正对台贸易的指导思想。相信通过前一段的经验教训,福建省会把对台贸易工作搞得更好。

何椿霖近乎交心地对王一士说:“谷牧同志担心的不是各部委承诺怎么兑现,而是担心你们在处理过程中又出新的问题。你向省委汇报时,要特别强调这一点,不要以为跑了一趟北京,问题都解决了,没有什么了不起,那样还会犯新的错误。要把问题讲得深刻一些,用教训来统一大家的思想,以后再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

经谷牧发话,中央有关部门帮助福建解决了10多亿元进口货物销往内地省份的问题,免除了所有该缴纳而未收缴的共3.5亿元的关税和调节税,并拨给了所损失的外汇额度。前后持续一年多、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满城风雨的对台贸易风波,至此得到平息。

探索实践对台贸易,项南和福建省委、省政府付出了极大精力。从1984年6月至1986年7月两年间,省委、省政府研究对台贸易会议和发出的文件,有档可查者,计420次(件)。这就是说,除节假日外,平均不到两天就有一次会议召开或一份文件发出。

事发三十年后,王一士向笔者回顾这段往事时,仍忍不住感叹:“开展对台贸易及其清理,花费精力之多,工作难度之大、政治政策性之强、关系之错综复杂,都是很罕见的。”

当年参与指导清理工作的中央一位部委干部也说:“福建开展对台贸易,也是摸着石子过河,要完全摸准也难,出点偏差很正常。任何先行和探索,总难免思想准备不足,缺少经验,措施跟不上吧,还好没遭没顶之灾,成绩是主要的!”

福建对台贸易检讨“过关”后,项南仍主张要积极作为,不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特别叮嘱省对台直接贸易协调小组要大胆创新工作。

中纪委调查组认为福建对台贸易失控、拖欠巨额关税,福建海关负有监管失职之责,要求对其关长应予免职处分。调查报告送到省委、省政府后,王一士签了一个意见:“福建对台贸易免收关税是省里作出的决定,海关关长是执行者,主要责任应由省里负责。”他还找到省长胡平,说:“我是分管对台贸易工作的,是第一责任人。如要问责,由我来说明承担。”胡平表示同意,并在调查报告上“圈阅”。

半个月后,海关总署署长戴杰给王一士打来电话,说福建海关关长免职的决定他顶不住,劝王一士也别顶了。海关是垂直领导,人事任免直属海关总署,省里无权干预。但王一士还是马上找到项南报告,建议:“关长虽然免职了,但地方使用要按正厅级安排,否则以后改革就没有人敢先行先试了。”

项南毫不含糊地说:“对台贸易不收关税、调节税,是省里研究作出的决定,不能让海关背黑锅,我们有责任保护改革中先行先试的干部。你的意见也就是我的意见,我马上通知省组,商量一下,要把这事办好。”

王一士问:“如果有人反映到中央去,还会不会招来一顿批评?”

项南说:“我们如实反映情况,上级会明察的。”

后来,这位关长免职后转岗到地方,担任华福公司副总经理,一直工作到退休。

福建对台贸易所有遗留问题都得到妥善解决,除了海关关长免职,没有因对台贸易问题处分一个干部。

福建对台大宗贸易,由省里指定的专业公司经营,一切遵循中央政策执行。小额贸易由各县市按照指定的口岸,由海关监管进行。“台轮、台货,一艘船一次金额在10万美元以内,一律免缴关税和调节税”等规定,一直保持至今。

福建率先开展的对台贸易,不争地打破了台湾当局对大陆的封锁禁运,扩大了民间交往和经贸联系,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由局部“小三通”推动全面“大三通”积累了经验。

猜你喜欢
福建
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下水命名“福建舰”
福建作家书影
福建作家书影
福建作家书影
福建作家书影
那个梦
福建艺术战“疫”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年总目录(上)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总目录(下)
对2015年福建高考三角函数题的反思与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