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教师作为教育界中的一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启蒙具有极大的影响。然而现在在幼儿教师中却普遍存在严重焦虑的问题,这种现象阻碍了幼儿教育的发展。本文详述了幼儿教师的职业忧虑以及缓解这种现象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师 职业焦虑 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8)23-0191-01
一、幼教职业焦虑的负面效应
1.对幼儿教师本身的消极影响
(1)生理上引发更多疾病
相关研究表明,焦虑过多会引发身体上的疾病,具体表现为心跳速率和血压的升高、内分泌失调等,长时间的焦虑会消耗人体的精力,从而出现肤质变差、消化吸收滞缓等问题,甚至会引发心脏病等严重的疾病。另外,据调查,作为教师职业病的咽炎、脊椎病等已经达到40%之高。
(2)心理上出现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职业焦虑本身是一种心理问题,而过度的职业焦虑也会引发更多更严重的的心理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出现情绪的波动,即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时会出现压抑、沮丧、暴躁、自卑等情绪,这些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降低幼儿教师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同时容易将消极情绪传递给幼儿。
(3)消极行为的频繁出现
适度的职业焦虑可以使教师在工作上更加敬业,但若是焦虑过度的话,很容易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热情降低,表现出消极怠工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属于对幼儿的教育,甚至出现对幼儿的体罚行为。若职业焦虑过盛,幼儿教师甚至会产生对幼儿教育工作的恐惧心理,从而引发跳槽、离职等行为。
2.对幼儿的消极影响
在教育过程中,师生间是通过交流来互相影响的,在幼儿教育方面,多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尤其是3~6岁的幼儿,这个时期的幼儿正处于建立心理、性格、道德的最初阶段,如果教师本身表现出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消极的性格,这会对幼儿很大的消极影响。例如,教室的性格如果比较孤僻暴躁,幼儿在教师的耳晕目染下也会形成古怪的性格。
3.对幼儿园及幼儿教育行业的消极影响
因为职业焦虑是幼儿教师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长时间、大面积的过度焦虑必然会阻碍幼儿教育行业的发展。例如幼儿教师有职业焦虑引发的工作热情消褪,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础教育活动的进行,从而导致幼儿园出现名誉受损、生源窄等等问题。另外,幼儿教育阶段是为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基础没有建立好,会成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绊脚石”。
二、幼教职业焦虑的来源
1.社会因素
教育行业分为多个阶段,幼儿教师可以说是众多教师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社会上的地位虽然较高,但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却相对较低,而且幼教的工资待遇也不是很高,这就使幼儿教师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但其实幼教的工作并不轻松,其的工作不仅包含脑力劳动,还包括大量的体力劳动。这就在无形中加重了幼教的职业焦虑。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我国的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创新、改革。这种教育改革不仅针对于高年级的教育,幼儿教育也是改革的对象。不仅是教材的改革,还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这就要求幼儿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另外,现代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因此,家长对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逐渐提高,这也是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来源之一。
2.幼儿园因素
一部分幼儿园存在评价考核体系不完善、管理方式不合理 、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和职业焦虑。
3.家长因素
许多家长还存在传统的教育理念,这与新型的教育观点有所冲突,很多时候这种冲突会影响幼儿教师实行相关的教育活动,难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幼儿教育的进度和质量,使教师的工作比较难进行。
4.个人因素
(1)幼儿教师对自己抱有过高的期望。
(2)教师的专业素质低下,与工作热情不成正比。
三、缓解幼教职业焦虑的相关措施
通过上文进行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引起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达到缓解幼儿教师职业焦虑的效果,也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相关措施:
1.社会应予以幼儿教师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
2.幼儿园要有效完善教育体系和考核体系。
3.家长对于幼教要有足够的信任,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工作难度。
4.幼儿教师应积极响应“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此提升自己的自信和良好的心态。
四、结语
幼儿教师的职业焦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幼儿教师在拥有良好心态的前提下才能给予幼儿更好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各方面齐力来缓解教师的焦虑,以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体系,从而为我国的未来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明,王丽荣.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方方.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梁江霞,女,河南安阳人,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在读。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8年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