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问 · 想问 · 会问 · 会答

2018-07-17 09:24王江雪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3期
关键词:凡卡创造性课文

王江雪

【摘要】斯腾伯格的思维三元理论把思维划分为三个层面:分析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笔者对如何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问与答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34-01

一、开发创造性思维。首先要善于对孩子发问——老师“善问”

问题是思维的起點,是达成目标的障碍。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扫清障碍,老师必须掌握向孩子发问的形式和技巧。

以第九册《凡卡》一课为例,本课讲述的是九岁的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进而揭露当时沙皇统治的黑暗和下层人民苦难的生活。为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准确地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老师可设下面三个问题为线索:①凡卡为什么要给爷爷写信?他在乡下和在城里有什么不同?②凡卡写的这封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为什么?③请你设想一个梦醒后凡卡的命运的结局。如此紧扣重点设疑问难,分层次、有坡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读书方法。

二、营造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气氛——学生“想问”

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这对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极其重要。如何让小学生想问:营造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气氛可刺激学生的思维和讨论。

如四年级《四忌赛马》一课属历史故事,学生颇感兴趣。在初读的课文后,老师紧紧抓住“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出场的顺序,结果却大不一样”一句,把学生分成两队:孙膑队、齐威王队,演练课文的内容。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体会出孙膑巧妙反败为胜的创新思维。课堂到这儿并没有结束,老师此刻再让两队商量对策,再试一场结果怎样?我想学生在共同的出谋划策过程中,定会从考虑双方实力,揣摩对方心理,思考临时作战策略,提出很多问题,悟出很多道理。这个时候,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界限已趋于模糊,老师更像向导或协助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夫子,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多了。

三、鼓励孩子积极思考,主动提出好问题——学生“会问”

儿童是天生的发问家,因为他们必须要学着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但是儿童会不会不断地发问,尤其是能不能提出好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要看人们对他们的问题作何反应。是啊,在孩子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是成人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步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求知欲,于是他们千篇一律地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别人写过的事,如同鹦鹉学舌。怎样让学生从不会问到会问呢?

以《少年闰土》一课为例,学生初读课文后,有学生问:“课文两幅插图中闰土的穿衣打扮不一样:月夜刺猹时闰土穿得很好,而临别时却衣衫褴褛,这不矛盾吗?”,这里学生注意到了具体形象的插图,说明他观察仔细,要肯定!但此问题只停留在图是不是画错了的浅层认知。老师通过让学生再读课文,并相机引导,集体交流、讨论,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后,于是他把问题改成:“闰土是‘我家忙月的儿子,可作为主仆的‘我俩为什么成了好朋友?为什么听闰土讲述的刺猹经历,几十年后‘我想象的美好画面仍常常浮现呢?”,这时候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入的思考,提出了好问题。

因此想让学生会问,老师必须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给予肯定;要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通过读、想、议,找准问题关键,并提出好问题。

四、采用多种方法鼓励发问者解答问题——学生“会答”

让学生回答问题的目的不是按照教材的结论简单、机械复述一遍,而是引导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取知识经验,再整合为自己的内在知识,在解答中体现自己的理念。

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是倡导我们要保护地球。为什么要保护地球?老师若依据课文内容归纳①、②、③,不仅学生的学习最终成为被动学习,而且本课的安排意图也无从体现。如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信息,不管是在百科全书、教科书、专著或是其他参考资料,他们就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他们也学会了积极的学习,掌握信息,寻求技巧,而不是只等着别人给他们找所需信息。并且有了此次大范围的搜集、整理活动,在《保护地球》这一专题辩论会上学生可引经据典,组织材料,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这一强烈感情!

让学生会答还可采用其他形式:如提供可能的几个答案,让学生自己选择哪一个是正确的,并且鼓励他们对这些答案进行推敲,甚至验证。总之,鼓励学生答题要因人而异,最好以学生自愿为原则,通过权衡自己的实力,决定采用何种形式。

创造力是一种思维能力,它不是漫无边际,天马行空的创意,而是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帮助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老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变成思维和学习的宝贵机会。

猜你喜欢
凡卡创造性课文
《凡卡》续写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