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上好幼师口语课

2018-07-17 09:24吴丽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3期
关键词:普通话讲故事

吴丽

【摘要】口语课是幼师学生的必修课,能否拥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判定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本文基于笔者十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给幼师的学生上好口语课。

【关键词】普通话 口语课 大同方言 讲故事

【中图分类号】G6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3-0023-02

幼师培养的是幼儿教师,能说标准普通话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必要条件,能够给幼儿讲故事并且在课堂上使用恰当的教师口语也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技能,这就是口语课开设的目的。分析幼师的学生来源就会发现,幼师学生入学年龄普遍在十五六岁,并且大都来自大同及周边农村,他们的母语一般都是大同方言。大多数学生没有接触过普通话,发音带着方言色彩是最主要的问题。他们的口音定型多年,纠音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第一个学期主要教授语音知识,正音纠错;第二个学期提升能力,进行讲故事等训练。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一、注重普通话和大同方言语音的对比辨正

在教学训练中一定要抓住重难点,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难点都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国南方許多省份都n和l不分,对于这些省份n和l的语音辨正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幼师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大同及周边农村,所以研究大同方言和普通话语音的区别就十分有必要。在教学中,我会把重难点放在:

1.平翘舌音的辨正练习。大同方言中没有翘舌音,因此,学生在发zh ch sh时,容易发成z c s 。在练习发音时,要首先帮学生找准发音部位。在发翘舌音时,舌头放松,舌尖接触或接近硬腭前部,舌尖微微翘起。在教学中要特别纠正学生的矫枉过正现象,一些学生为了发出翘舌音,舌尖用力向后缩,就成了“大舌头”,发成了卷舌音。教师应告诉学生翘舌的发音方法是舌尖抵住硬腭前部那个有棱的地方,要格外注意在课堂上的正音。在练习中要多做一些对比练习锻炼学生的发音。例如:午睡与五岁、主力与阻力等等。

2.零声母的发音练习。大同方言在以a o 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前加上鼻辅音n或ng,例如“安”读作“nān”、“爱”读作“nài”等。因此,要让学生多熟悉零声母音节的字,找到零声母音节在大同方言和普通话中的对应规律,掌握零声母的发音。

3.前鼻音和后鼻音的辨正练习。在大同方言中没有前鼻韵母,因此,幼师学生在说普通话时经常出现前后鼻音混用的现象,有时该读后鼻音时反而发不准了。所以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前后鼻音一个是舌尖鼻音、一个是舌根鼻音,要找准发音部位及方法。发前鼻音时舌尖抵住上牙床,口腔的开度要小,声音尖细清脆;发后鼻音时舌根抵住软腭,口腔的开度较大,声音浑厚响亮。在实际操练中,如果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区分两个音,可以让学生仰头发音,这样更容易发出后鼻音。

二、融入教学法的教学

口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音基础,还要懂一些基础的教学法,懂得如何教幼儿学拼音。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运用各种教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要在拼音教学中增加绕口令或儿歌练习。单纯的拼音字母教学容易枯燥,并且短时间内儿童无法吸收大量的知识,幼儿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儿童练习绕口令或儿歌,在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拼音的记忆。

2.要在拼音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在教具使用上不要只局限于拼音卡片上,拼音教学可以加入各种图片、音频甚至视频来辅助教学。多种感官的刺激更有助于儿童对拼音的记忆。

3.要在拼音教学中增加课堂指令。一个有序完整的课堂一定要增加各种课堂指令,儿童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促使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有效方法就是要有意识的加入一些课堂指令,譬如说:“看老师”、“跟我读”等等。

三、注重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讲故事在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中也是一项重点考查的内容。在第二个学期的口语课程中教学重点就会转向朗读技巧训练及讲故事上,这一阶段的课程可以为学生顺利通过普通话测试打下良好基础。培养讲故事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至少要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周期。讲故事能力的培养要做到三分讲七分练。在讲练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态势语。在练习讲故事的时候要注重各种信息的传达,不仅要学会用言语表达信息,还要运用眼神、手势、表情等态势语来进行信息的交流,达到增加故事感染力的效果。在态势语的训练中,首先要让学生练好站姿与走姿,让整个人的身体自然放松保持挺拔,在开口前停顿几秒,不要让目光随意移动,传达积极自信的姿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同的态势语可以帮助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例如在《猴儿吃西瓜》的故事中,如果要表现出猴王目中无人并且拥有权威的形象就可以抬头挺胸,把身体往后仰,表现老猴子倚老卖老的形象就可以捋一捋胡须,表现小毛猴活泼好动的形象就可以抓耳挠腮。这些动作可以传神的表达出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可以使故事更具有趣味性。

2.提高声音区分度。学生讲故事的练习材料是由易到难排列的,一开始练习的故事比较短,人物比较少,之后就会逐步增加难度,一些复杂的故事中有好几个人物,学生在处理不同人物的声音时就会缺少区分度,这就需要老师教授技巧,例如在《拔萝卜》这个故事中人物比较多,里面老爷爷和老奶奶的声音很多人就分不开了,因为老人的声音都比较嘶哑,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说话的语速来区分声音,比如说老爷爷是个急性子,说话语速可以快一些,老奶奶是个慢性格,说话的速度就可以慢一点。总而言之,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要把人物鲜明的性格通过声音来表达出来,总的原则是男性声调低、女性声调高;老人声音嘶哑,小孩声音清脆;憨厚的人声音低沉,狡猾的人声音尖细。在比较相近的情况下,例如两个老人或两个小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语速来控制区分度。

3.对故事进行再创作:许多同学在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会遇到难题,例如在讲《两只笨狗熊》的故事时,狐狸的声音就是尖细狡猾的,但两只狗熊都很笨,声音都是粗重的,应该是分不开的。在这里就要向同学们灌输一个观点,那就是一定要对故事进行再创作。每一个讲述者都有解读作品的权利。在不违背作品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诠释可以丰富故事的内涵。比如《两种笨狗熊》中的熊哥哥平时比较会照顾弟弟,憨厚些;熊弟弟平时老受照顾,性子急,这些设定会让故事更加立体和生动。

四、注重实际操练

幼师口语课不仅是一门理论课更是一门实践课,不仅要介绍现代汉语语音知识,还要练习教师口语,进行讲故事、演讲等能力的培养。学生入学两年后要进行普通话测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学生也有通过考试的需求,所以幼师的口语课非常注重实际的练习,整个课程从不同角度促使学生养成多说多练的好习惯:

1.在课堂上教师讲解示范之后,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练教学方法上,不能只有机械练习,还要注重师生的互动,教师要及时反馈给学生有用的信息,给予学生鼓励,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爱上口语表达。

2.在考核方式上除了有试卷考核方式之外,每个学期都要有口试,在口语课学习的第二个学期口试成绩所占的比例会加大,这就杜绝了一些同学的侥幸心理。

以上就是笔者在教授幼师口语课程总结下来的经验,要教好口语课要把握好精讲多练的原则,根据教学经验预设好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也不能永远守着自己的经验,要时时刻刻做好更新知识的准备,要常和其他优秀的老师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普通话讲故事
疯狂编辑部之不好好说普通话的后果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讲故事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听妈妈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
听妈妈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