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化

2018-07-17 09:21郑凤仪
考试周刊 2018年62期
关键词:情境化道德与法治

摘要:教学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教学实际,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寓教于乐,实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效益。

关键词:情境化;道德与法治;教育效益

建构主义认为,真正内化的知识不是教师传授所得,应该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必须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多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新编的《道德与法治》教材最大限度地凸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面对知识和经验都呈现直观具体特征的小学生,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必须实施情景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生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桥梁,实现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能力。

一、 表演化情境,在体验中走上探究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学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学生如果能身临其境,有亲身的体验,才会积极思维,对生成的问题和未知的事物产生探究的欲望。面对新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我们不能延伸传统的講授教学,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或教学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生活情境”,唤醒、加深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共鸣;同时适当给予问题的引导,诱导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步入积极探究的自主学习中。

在学习《别伤着自己》一课时,为了引发学生畅谈自己受伤害的经历,我就指导一位有舞蹈表演经历的女学生给大家表演了小品:

8岁的美女小丽周末一个人在家,趁着妈妈不在家,她偷偷地把妈妈用的化妆品一个一个学着妈妈往脸上抹;时间不久,小丽的脸上突然起了很多红点,并且痒得小丽用小手直挠。中午妈妈回家后,发现小丽的变化,急忙带她到中心医院看病,被诊断为皮肤过敏。

在这位学生的表演的激励下,很多学生都纷纷“表演”自己受伤害的经历,单人表演的课堂立时成为群演的舞台;在学生表演中,我趁机给学生设置问题“受到伤害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滥用化妆品有什么危害?”“如果发现自己不小心受伤害了,你会怎么做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结合亲身体验进入了理性的思考与探究中,高效的学习就在“表演——体验——探究——总结”中生成。

二、 游戏化情境,在玩耍中引发反思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进入小学后,尽管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为规范、更为严谨,但小学生“爱玩耍、爱游戏”的本能并没有丧失,而是进行了适当的自我克制,从小学生“上课乖巧下课疯跑”就可以看出学生依然热爱游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释放学生压抑的游戏天性,而且能缓解学生玩耍的激情,减少学生受伤害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不再是单纯的“玩”,而是玩中有思、玩中有辩,从而思出结论、辩出道理。

在学习《课间十分钟》这一课时,在一番讨论中,学生一致赞同“游戏乐课间”。那课间应该如何游戏呢?我们并没有刻意地给学生“传教”,而是把学生带到课堂外边,给学生十分钟,让学生亲身体验“游戏乐课间”。只见学生三三两两集合开始了自己喜欢的活动:有的捉迷藏,有的打口袋,有的玩跳绳,有的老鹰捉小鸡……十分钟之后,我把学生召集到教室中,与学生一起共享“课间十分钟游戏”的感受。在学生高谈阔论、怨声载道、相互辩解、合作归纳中,学生总结出“课间十分钟很珍贵,不能玩撵打追逐的危险性游戏;游戏参与的人要适当,5人以下最佳;游戏要具有一定的规则,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在学生的反思与探究中,课间十分钟“活动要文明安全快乐”的主旨逐渐呈现。

三、 问题化情境,在解疑中促进合作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这些“古人云”充分说明了学习中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核心品质。由此可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设置问题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利用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望和兴趣,通过问题来深化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借助问题来塑造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问题来培养和发展学生批判质疑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因为问题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绽放自己独特的个性风采。

(1) 寒冷的冬天会给我们带来哪些烦恼呢?

(2) 同学们,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好办法来消除这些烦恼呢?

(3) 要快快乐乐度过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常识性的东西呢?

……

在学习《健康过冬天》时,我就依据“冬天”的话题设置了具有递进性的经验性问题:

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地开展了主动释疑的学习活动:冥思苦想回想自己过冬的体验、踊跃发言展示自己在冬天中快乐的精彩、集思广益相互提出健康过冬的科学建议。特别是在解决“过冬天的常识性知识”的问题中,我组织学生在小组开展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共享资源中实现知识的拓展、学习的深化,冬季保健医学小常识、冬季运动温馨小贴士等在合作中应运而生,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合作中变得更为融洽与和谐。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善用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实现“生命的狂欢、知识的满载”,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在“润物细无声,水到渠自成”实现教育效益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敏.小学思品情境式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No.11023):37.

[2]朱秋蓉.生活化情境:思品课教学的一种好载体[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0(No.49201):53.

[3]杨淑芬.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辅导员,2015(30):52.

作者简介:

郑凤仪,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情境化道德与法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材研读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