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父子“举全台之力”猛攻费正清

2018-07-17 04:29汪幸福
环球时报 2018-07-17
关键词:费正清蒋氏蒋经国

汪幸福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在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导演下,台湾岛内演出了一幕大反国际知名学者、美国历史协会主席费正清的闹剧,而且将这场闹剧演到了美国,并引起海内外舆论的讥笑。

美国听证会上的真话

费正清1907年出生在美国,早年曾在美国驻华机构任过职,此后长期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并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及中国文化区域(包括越南、朝鲜、日本)。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影响巨大,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中国通”和研究中国的权威专家。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来自密苏里州的颇有影响的美国资深参议员、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威廉·富布赖特对新中国有较为客观的看法,认为共产党在中国大陆的执政及各项建设很有成就,美国应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全面接触。

1966年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对华政策听证会上,费正清、鲍大可等一批对中国和东南亚问题有较深研究的知名专家、学者,首次受参议院外委会主席富布赖特之邀,到美国参议院作证。费正清着重就美国的对华政策讲了一些真话。他说:1949年10月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各方面有了很大变化,在世界的地位也有了很大提高,能够自行解决一些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政策没有起什么作用,应该主动与新中国进行接触。美国与新中国进行接触,甚至建立外交关系。

费正清没有想到,他这次一字未提台湾的作证,竟惹恼了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并使蒋氏父子坐立不安。他们担心美国对华政策发生变化,使台湾失去大靠山,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费尽心思的“公开信”

蒋介石仔细看了外电关于费正清在美国参议院作证的报道及情报分析后,立即令儿子蒋经国和主管宣传的国民党中常委陶希圣商讨应对措施。蒋经国在自己掌控的“国防部”召开秘密会议,决定此事由“国防部”负责政战工作的曹敏出面找“立法委员”胡秋原和郑学稼、徐高阮具体商议,由胡秋原起草公开信。然后,由台湾的知名人士及所有高级知识分子在信上面签名。

《给美国人民的一封公开信》攻击费正清说:“正当美国人民以血汗与金钱来保卫自由世界在亚洲的最后堡垒——东南亚的时候,费正清、鲍大可以‘中国专家之名,在美国发动有组织的宣传,主张承认反中国人民的中共政权。而实际就是鼓励它对中国人民及美国做更大胆的犯罪。”“费正清、鲍大可关于美国对华政策的主张,从前题到结论,都缺乏根据。他们对中国及共产主义并不理解。他们的宣传愚弄世人。这不仅损害中国,而且损害美国的利益;更重要的是不但不能避免中共与美国的战争,而且可能促成这一战争的爆发,且将使美国不光荣的失败。”

与此同时,蒋氏父子一面指示“新闻局”派人到美国,与《纽约时报》洽谈发表公开信的事宜,一面下令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警备总司令部组织全岛高级知识分子在此信上签名。

据1966年5月16日台湾《民族晚报》中的新闻《学术界致美公开信,草拟数月颇多曲折》报道,这封公开信从草拟到1600人(实际只有1400余人)的签名完成,历经数月时间,几乎包括了全岛的所有教授和学者。此新闻还说,1000多位学者和教授因散布在全岛,找他们签名颇为费力。这封公开信,可称得上是台湾学术上的一件集体创作,因为其中包括了国际问题专家、“匪情”专家,以及对费正清、巴奈特等人思想、政治背景的深切了解等。

据说,此公开信每到一地一个学校,均由国民党党工和特务上门找人签字,不签字的就进行恐吓、威胁。那些高级知识分子知道此信的背景和来头后,害怕惹麻烦和丢饭碗,多匆匆在上面签字了事,有的是叫人代签的,还有的是盗用他人名字签的,仅重复签名的,就多达6人。

不过,蒋介石当局无论是用什么手段叫人签字,有一点他们却特别看重,那就是极力动员认识费正清或与费正清是朋友关系的人签名,他们认为有这样的人参与谴责,产生的影响会更大。尽管官方施加了很大的压力,与费正清有过交往的教授、学者,仍有两人未签名,而且是拒不签名。其中最重要的一人,就是台湾著名思想家、政论家、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

殷海光与费正清关系甚好,在国民党高官正式找他之前,当局就已托殷的熟人、好友上门做了疏通、劝说工作,并暗示公开信是根据蒋介石的指示拟写,帮助蒋介石当局巩固与美国的邦交。殷海光明确表示不会签名。后来,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又指使国民党中央党部的高官和台大党部的党工两次上门逼迫殷海光在公开信上签名,遭到殷的坚决拒绝。为此,蒋氏父子对殷海光恨得咬牙切齿,采取各种卑劣手段打击报复,直至将殷整死。

蒋介石当局搞完签名活动后,又决定采取两项措施:第一,立即在台各大报刊上公开发表此信;第二,由新闻局局长沈剑虹火速组织专人将公开信翻译成英文,并马上派人去美国,与发行量最大的《纽约时报》洽谈购买版面刊登此信。他们认为,这样既可拆穿费正清的“阴谋”,又可使美国约翰逊政府不会轻易改变对华政策。1966年5月16日,台湾《中央日报》《联合报》《新生报》等大报均奉命同时刊登了公开信。

无休止的声讨活动

为了把费正清的名声搞臭,蒋氏父子还利用他们手中的权力,在台湾组织专人连篇累牍地写批判费正清的文章,如《为什么只有知识浅薄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中国历史的歪曲者》《揭穿费正清在台湾的大阴谋》等。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在全岛的机关、学校举行谴责费正清的各种声讨会。

对台湾当局开展的一波又一波的大规模的反费正清的运动,费正清起先感到不可思议,也很荒唐,没有怎么理会。后来实在难以忍受,才于1966年底给台湾当局驻美国“大使馆”递交了一封抗议信,强烈抗议蒋介石当局在海内外开展的攻击、丑化他的运动,并要求蒋介石当局立即停止这种不光彩的、又很无聊的做法。

过了些时候,美国官方和民间知名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向蒋氏父子施压、疏通,并告诉蒋介石,美国是个多元社会,学者、政府官员对国际政治及国内的政策有不同看法、意见是很正常的现象,台湾当局用不着那么害怕、紧张,更不应在全岛开展反对、批判费正清的运动,这样做愚不可及,不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会引起美国人的反感。

到这时,蒋介石才认识到此事做得不怎么好,起的作用也不是那么大,而且对费正清在美国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私毫无损,便悄悄地停止了反费正清运动。

1966年7月3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一行抵台访问,并与蒋介石举行了长时间会谈。他还用恳切的语气告诉蒋介石,费正清、富布赖特等人虽然主张与大陆共产党政府接触,那是少数学者的想法,不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见,更不代表美国政府。他和国务院的其他官员、约翰逊总统及白宫重要幕僚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考虑,现在和将来美台关系不会有任何变化。台湾方面的忧虑、担心完全没有必要。腊斯克的这次表态较硬,蒋介石与参与会谈的其他国民党高官心里的石头落地了。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原以为,他们在海内外搞了一场甚大的反对费正清运动,又持续不断地做了巴结美国主要政客及巩固台美关系的工作,美国的对台政策不会轻易改变了。哪里料到,只过了五六年时间,美国的亚洲及对华政策就发生了大逆转,蒋介石当局既被联合国驱逐,又被美国政府无情地抛弃了,蒋介石曾经抱有诸多幻想、愿望的越南战争,也以美国的大溃退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结束。他们费尽心机开展多时的“反费运动”,如同老鼠咬钢铁——白费劲。▲

猜你喜欢
费正清蒋氏蒋经国
刍议费正清的中国史研究
费正清中美关系史研究中的实用主义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费正清《中国的思想与制度》述评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
主动栽培学生的“费正清经验”
《捕蛇者说》中的“异”字辨析
肥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