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相宇
(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宜宾 644000)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将着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进行经济创新。受次贷资产价格泡沫的破灭的启发我们也得到结论:过度的金融创新可能导致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因此,国家同步指出我们要通过健全完善金融监管条例及提高各区域实体经济能力,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以此推动经济发展效率变革。在此后紧跟的证监会修订《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中,更是着重强调了建立健全的证券市场,以优化交易所内部治理结构为重心,保证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我国的金融运行机制仍处于变革的过程中,稳定其发展,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势在必行。
“金融资源”的概念,最早由国外学者Goldsmith在《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一书中提出,其内涵后由国外学者Ashraf Elazouni、Anonymous等在文献中加以运用。学者Revell(1983)将金融体系效率分为配置效率和结构效率,说明配置效率的意义在于将资金配置到最有效用途;Wurgler(2000)提出以资本形成对赢利能力的敏感性(即投资弹性)来衡量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对资本配置效率系数的计算,对所得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和动态分析,后因其有效性强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学者白钦先,于1998年提出了金融资源理论,在意识到完成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过程实际是指找出金融效率的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指出有效的金融配置能对经济产生增长效应,同时加速资本积累。优化资源配置能使金融资源在金融活动自由化的基础条件下,流向高效益的部门和地区。白钦先教授先后做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金融可持续发展观》、《以金融资源学说为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战略——理论研究的逻辑》等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为我国学者研究金融资源奠定了基础。我国2010年后研究金融资源配置的学者数量增加,如章洪量、封思贤(2015)运用SVAR模型等计量方法研究金融脱媒对金融配置效率的影响,得出金融脱媒对配置效率的影响存在“期限结构效应”的结果;刘磊(2015)采用资本配置效率估算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金融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朱晓婷(2016)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金融规模、人力资源四方面对东南沿海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出现差异性的原因做出分析。
由图3-1可知,我国2015年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中,存款余额主要分配在了住户存款中,并呈现较快发展的趋势;而贷款余额增长速度较快,说明相关业务量加大,其中长期贷款所占比例增大,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金融行为的创新性及活跃性。同时债权管理风险加大,国家需要在维持金融市场的活跃度的同时,需要建立适度的的相关管控机制,以此确保在金融业存贷款项目及各项投资资金快速流动的过程中,流向更有效益的较为安全的项目中去。金融工具本身具有的风险性一般来说与收益性成正比,但由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同时也应鼓励相关投资者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来合理运用通过负债生成的相关项目启动资金进行投资;或通过具体市场分析及规则条例进行资产贷放,以此促进资本的增值。
由图3-2可知,我国期货市场及股票市场在2014年-2015年的阶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债券成交额基本保持线性的匀速增长状态。且由现阶段基本状况可知,我国投资基本处于以散户为主的状态。散户坐拥的资金不集中、对资金的运用能力不够专业、投资渠道窄小的特点,都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一大阻碍。而中国由资本市场大国发展至资本市场强国将必须以注重资本市场质量为前提以展开发展。庞大的上市公司规模需要进一步优化,并通过更加灵活的退市形式来增加资本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结合更为透明的市场披露准则,彻底解决我国“上市难,退市更难”的问题,提升市场的高效运作环境。
3-2 金融市场2011年-2015年证券市场基本情况
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于1978年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首先提出用于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这一模型通常用来解决多投入多产出中要素的效率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通过投入产出指标的确定,以此估计生产前沿面,借以比较多个相似的生产部门的生产效率,研究相对效率问题。其结果通常被理解为为每一决策单元(DMU)的相对效率,如果某一决策单元落在生产前沿边面上,则该DMU相对于其他DMU为DEA有效,其效率值是1;相反,没有落在生产前沿面上的DMU,为DEA无效,其效率值处于0到1的区间。
在DEA分析中有两种规模报酬形式,即规模报酬不变(CRS)和规模报酬可变(VRS),由于金融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过程,金融资源的投向、数量和比例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年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同,由此我们引入Malmquist指数模型来能克服静态分析过程中缺乏横向比较的缺点,将综合效率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根据他们的变化判断金融资源配置有效或无效的原因。本文将建立在规模报酬可变的前提下建立DEA-malmquist模型进行分析。
Malmquist常被用作生产率相关分析,从产出角度我们得出第t期的malmquist指数:
由此我们推导出t+1期的malmquist指数:
由于时期选择的随意性,我们不应单纯地由第t期来测算第t+1期的值,而应该考虑到第t期对t+1期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参照学者Caves等选择两者几何平均值的做法,由此来衡量时间第t期到第t+1期的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
其中,(ht+1,rt+1)和(ht,rt)分别表示第t+1期和第t期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Dt0和Dt+10是时期t和时期t+1期的距离函数在规模效率可变基础上建立的。
在规模报酬可变基础上建立的malmquist模型,其结果分为五个部分,即技术效率变化指数(effech)、技术进步指数(techch)、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pech)、规模效率变化指数(sech)及全要素生产率指数(tfpch)。
Malmquist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率;(笔者已将最后结果处理为malmquist指数)
本文旨在利用DEA方法中的malmquist指数模型,并建立在数据的可查找性的基础上,来分析我国23个省市的2011年-2015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首先我们应确定分析投入产出的指标。由于对于金融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是多样性的,我们将主要从劳动(人力)、相关投入资本及市场准入规则下的金融上市公司数来进行对投入数据的分析;而金融资源产出指标主要关注金融业增加值及各地区的生产总值。由此,我们构建以下全国23省市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采用我国23个不同省市2011年-2015年的数据,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及国家统计局。
通过对我国下列23各省市的保险业从业人员数、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数。境内上市公司数、金融业增加值以及地区生产总值的相关统计,并通过Deap2.1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如图4-2所示数据。
图4-2 中国23省市金融资源配置测度malmquist指数
由图4-2可知,在最终分析结果的23个省市中,大部分地区malmquist指数小于1,也即是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下降趋势。一部分位于东部发达地区,如北京市、天津市、广东省等,呈现了低于1的malmquist指数,更多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技术进步指数。而两湖地区(湖南、湖北)及处于临近地理位置的山东省、辽宁省、吉林省形成的经济发展带则呈现了金融配置效率上升的趋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省及青海省也分别呈现4.2%、14.4%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增长率。
由此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1)我国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更为活跃的市场及更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由于市场本身存在的风险性甚至于人的心理趋向等不可控因素,都会造成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流失。例如居民理财观念提升,会愿意把更多的资本投入到房产及新兴理财产品中,但居民储蓄率过快下降的结果很可能为经济金融带来风险。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协调一些正面发展趋向,探究出能与各种带有明显市场特征的金融产品协同发展的模式。(2)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2011-2015年中,一定程度上呈现了集群变化趋势,即在地理上更为接近或具有一定经济关联的几个省市往往呈现为金融资源配置率同方向的发展。笔者认为,这与资本流向、人才流动倾向及法规政策都有一定的联系。个别西部城市开始呈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金融资源的有限性,在基数较小的前提下易形成更为明显的增长趋势;另一部分原因也来源于国家开始重视资源配置的公平及地区结构合理性,让一部分的资本开始逐渐流向过往由于地理限制不太关注的地区,加强了资本在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流动,促进各地区的协同发展。
央行的重心仍应持续放在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上,进一步完善宏观政策的框架,组织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为引导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及资源的合理配置做出努力。
2017年为我国金融入世开放的第十六周年,高层对于金融开放持续深入的信号仍在不断深入释放。在此之前,外资银行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盈利表现均落后于中资银行,大部分外资银行由于我国金融环境监管条件而撤出中国市场。近期,中国《关于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中,提出将进一步减少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这一举动将进一步加大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对金融市场的配置提出更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金融市场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增强了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由此,必将在市场环境下淘汰一部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公司,形成一个有限资源条件下拥有更多产出的金融市场。以微观环境的调节从而带动宏观的金融市场链条,形成一个市场机制占更为重要地位的金融环境。
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深化,过去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及一系列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办法受到挑战,政府已决定于2018年采取新规,以此强化证券交易所对证券上市公司的自律管理职责,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以“互联网+”为契机,以此促进信息的对称性,让金融主体在更为公开透明的信息化市场中进行合理的交易。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金融科技等新经济的产生,也给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一系列的技术革新,降低了市场的交易成本,让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都得以提升,金融市场也同步受益。在增进对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的关注的同时,着力促进新经济公司在我国的上市,合理利用信息网络环境,以新的盈利模式及获利空间促进金融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