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垚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1.国内金融市场发展相对不足。众所周知,美元之所以能够长期以来维持着国际货币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美国具备全球最完善的金融市场、最强大的风险控制系统以及拥有最先进的金融服务体制。因此,要想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前提是我国必须具备完善的金融市场。
国内有学者认为:“货币能否在他国变为金融资产或金融活动的载体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关键”。通过剖析一观点,我们可以得知,倘若人民币想要成为世界货币,就必须依靠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高效、先进的金融服务作为支撑。由此可知,以现阶段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并不具备使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此外,国际上常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用两种指标来衡量。即软指标与硬指标。前者包含制度环境、市场准入、基础设施及综合竞争力等项目,后者则包括股票、外汇、债券市场的具体交易情况、市场上金融机构的数量等等。
数据来源:数据为近年来各国外汇市场的日均交易数据,数据来自BIS,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turnover;preliminary global results in April 2016
第一,国内金融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发展总体来说相对缓慢。通过分析表1易知,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外汇市场上交易额最多的国家,其外汇份额比例从未低于全球总份额的三分之一,由此,英国的外汇市场发达程度可见一斑。美、日两国的外汇交易额较大,且外汇份额比例自2004年起就十分稳定,无较大波动。而对德国来说,尽管其外汇份额占全球总份额的比重从04年开始就持续下降,但实际的交易金额却保持着稳定。反观我国,即便是香港的外汇交易额及其份额持续的增加,但我国大陆的外汇份额及市场交易额一直处于很低的水平,即使是在2016年,外汇份额也仅占了全球份额的1.1%。
第二,在外汇交易品种方面,我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稀缺,交易量更是匾乏。通过分析表2可知,英、美、日等金融市场发达程度较高的国家,其各项金融衍生品的日均外汇交易量均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相比之下,我国各项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量都是相当低的,不管是在即期、远期、期权交易中还是在外汇、货币互换中,都与具备发达金融市场的国家无法比拟。即便是在2016年4月,中国大陆的日均外汇交易量只有1200亿美元,仅占全球份额的1.66%。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金融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数据为2016年4月的日均交易数据,数据来自BIS,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turnover;preliminary global results in April 2016
2.金融监管滞后、监管主体间界限不清晰。在金融监管方面,我国仍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在竭力规避系统性风险的同时,也要防范微观经济主体可能出现的风险、外汇市场监管力度过小、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的开放程度不高等问题。
如今国内现行的“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的部分弊端开始显现。例如,对商业银行而言,人民银行与银监会两大监管主体之间的监管界限不分明,从而易引发监管主体的摩擦,以及监管成本增加等不良影响。并且,我国的金融管理体制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政策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而,对于各大金融机构的监管便容易出现较大的纰漏。此外,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则需要更进一步完善。
3.人民币仍不能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程度低。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纵观全局,不难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初见成效,特别是在中国周边等亚洲国家或地区,人民币已基本实现自由兑换,且人民币已经成为各国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主导货币。但即便如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仍有很长一段路走。从目前的情况看,人民币国际化仅仅处于一个“周边化”阶段,除开亚洲地区外,人民币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便难以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相比之下,美元、英镑等货币的可自由兑换程度便高得多,人民币距此仍有很大差距。当然,这与我国的资本与金融项目开放程度不高也有联系。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需要进一步扩大范围,从周边化、区域化,稳步地向国际化过渡。
4.人民币使用范围不足。尽管目前我国具备香港、台湾、伦敦、新加坡等离岸人民币市场,但相较于美元、英镑等长期以来形成的“硬通货”,人民币离岸市场的规模和范围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部分国家的投资者在获取、转让人民币方面仍然不是非常便利。
目前为止,人民币国际化仍然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的过度阶段,人民币仅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发挥“国际货币”的职能,并且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流通也是依靠市场的自发作用而形成的,并没有过多的双边或多边协议作为法律保障,上述各项原因都使得人民币在境外流通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了制约因素。
1.美元惯性、美元霸权的阻碍。在现今世界上,美国作为当之无愧的经济霸主,其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长期处于核心地位,美元发挥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货币职能。作为“铁打的”国际储备及国际清偿力,其他国家对于美元均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依赖,与此同时,美国从中也获得了诸多利益及特权。例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通过增发美元来补救次贷市场,其结果导致全世界的国家为美国的行为“买单”。换句话说,美国的国债是由世界各国来共同承担的。此次金融危机后,人们对于美元的信心大大降低,导致美元币值较金融危机之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元霸权地位的消失。由于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美元惯性,即便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在国际储备中减持美元的条件下,美元在国际货币市场中的地位,仍然难以撼动。美元在国际市场上依旧充当着世界货币,绝大多数的贸易结算依旧是以美元计价。而在金融危机期间,我国所受影响相对较小,人民币币值稳步上升,在国际结算中所占份额也在不断增多,但相比于美元,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由此可见,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要想撼动美元的地位,仍需要面临诸多挑战。
2.大国间政治博弈的影响。回顾我国的历史,不难的得出经验教训:只有一个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等综合实力强大的国家,在世界上才拥有话语权。因而,要想在国际经济方面远超其他国家、占据绝对优势,自身就必须努力发展,提高经济实力,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目前,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妄图在国际经济中占据垄断地位,建立经济新秩序。从而在其日常经济活动中,通过经济硬实力或政治社交手段来影响国际经济,使自己谋取暴利。有时会损害以中国为首诸多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特别是对于我国,实行“惩罚性”关税或采用贸易壁垒等手段,抵制我国正当的商品出口,从而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使我国在世界上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经济发展受损。而部分发达国家将我国经济的正当发展、欧盟经济发展降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等等情况,视作阻碍我国经济正常发展的“由头”。由此可见,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行,某些国家必然会以自身经济发展受到威胁为借口,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进行阻挠。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2012年至2017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持续降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正在逐年增长。根据趋势预测,我国第三产业仍然具有上行的潜力。并且通过数据分析,2015年度,第二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82040.3亿元,占GDP比重为42.4%,而第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46149.7亿元,占GDP比重为52.9%。这也是我国首次第三产业的总产出超过第二产业,标志着我国以运输业、旅游业、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越了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成为了我国的支柱型产业,这说明了我国的综合实力正在不断的提升,经济结构正在不断地转变。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继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提高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的同时,保证我国在世界中的诚信度。
发达的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从过去所经历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角度分析,严格的金融监管是保证金融市场有效、协调好监管主体间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建立健全金融风控机制,严密监控金融资本的运作,把握好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平衡,才能规避局部风险,防止非系统性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同时,我们应该运用技术手段,减轻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以避免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比重不对称,防范商业银行中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从而其他金融中介、金融服务机构的发展创建条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是合理的制定资本项目开放的执行策略,稳步的扩大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便会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即便目前为止,人民币的资本项目开放程度不高,未能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且在世界范围内,相比美元仍有较大差距。但是人民币已经实现了“周边化”,在中国邻邦及部分亚洲国家内,人民币也可以自由使用。因此,若国外市场上人民币的使用频率、金额总量持续的增加,便能使人民币在国外的兑换成本大大缩小。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即一国资本项目的开放程度越高,其货币国际化的发展速度就越快。因而,要做到协同推进渐进式的资本项目开放,实质上是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
2013年9月份,我国正式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2015年4月,正式拓展上海自贸区的实施范围,同时,增设天津、广东、福建自贸区试点。截止目前,我国共拥有以上海自贸区为首的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
自贸区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在不考虑关税等各种限制性因素的前提下,实现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而我国自贸区更深层的含义是在自贸区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实现金融行业的对外开放、更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而完善自贸区的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继续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不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如在自贸区内进行金融产品创新,2016年9月,国家正式在上海自贸区内推出债券业务,并首次发行人民币债券;其次,抓住自贸区作为世界投资中心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人民币与外币的自由交易渠道,不断发展人民币跨境业务,并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利率、低税收等政策,不断吸引境外资金的流入,以促进自贸区发展。最后,抓住自贸区作为世界物流中心的优势。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同时,要求国内企业坚持以人民币计价结算,这样一来,即发展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也扩大了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一国货币币值稳定是由该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良好、综合国力的强盛以及稳定的国内政局、国内外居民对于货币的信心等因素共同决定的。目前,我国逐步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且综合国力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提升,再加之长期以来稳定的国内政局。我们只需把控好国民对于人民币的信心,便能使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因此,我们要做到积极的推广和宣传人民币,以保证人民币在国民心中的地位。并且,通常各国在选择外币投资时,需要重点考察该国货币汇率的稳定程度。若一国汇率趋于稳定,那么其他国家会偏向于购买该国货币;反之,若一国货币币值短期内波动幅度过大,便说明该国货币汇率不稳定,其他国家会规避投资该国货币。因此,为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我们必须要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
站在我国的立场上分析,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吸引外资的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所以,推行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在世界货币市场上的地位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2009年7月,我国开设人民币跨境结算试点,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部分二线城市中,率先设立。不久之后,国家开始拓展该试点的运作范围,在大陆以外的港澳地区、部分亚洲国家或地区陆续推行。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截止目前,人民币已经在周边国家及亚洲部分国家或地区内实现了自由结算和使用,特别是在人民币“入篮”之后,人民币在世界上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使用范围持续扩大,成为了仅次于美元、英镑、欧元、日元后的第五大货币。
若人民币成为了国际经济社会中一种常用的结算货币,并使之成为一种健全的体系,那么人民币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将不言而喻,在国际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也会越发重要。并且,会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更上一个台阶,这一点主要体现在,人民币在国际上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对人民币产生依赖,各国的资金也会倾向于流入国内。而在吸引大量外资的同时必然会带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反过来推动人民币地位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