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住区开启新时代美好居住生活

2018-07-17 08:52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朱彩清
城乡建设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住区绿色标准

■ 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秘书长 朱彩清

住区是城市中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人工环境,与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升级,提升居住环境的绿色生态化,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为城市发展和住区建设的奋斗目标。《绿色住区标准》通过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活方式营造,推动住区建设质量和生活居住方式转型升级,为新时代绿色人居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来,“绿色发展”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核心发展理念,正在引领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重要会议和文件的出台,进一步强调将绿色生态发展的理念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成为城市发展和绿色住区建设的奋斗目标。

一、关于绿色住区

(一)绿色住区

绿色住区,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居住区,具备城市基本功能建设要求。绿色住区借鉴和吸收了清华大学吴良镛先生提出的“人居环境科学”融贯综合的思想和理念,强调把住区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仅局限于物理空间,而是从社会、文化、技术等各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

(二)绿色住区与绿色建筑

在人居环境体系中,建筑和住宅多指单体建筑,强调房屋建筑本身的功能合理和建造经济等因素。住区是一个区域的概念,包括住宅及其相关道路、绿地以及居住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等,涵盖内容更为广泛。

我国绿色建筑自本世纪初起步,经过十余年的积极探索和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发改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和环保部等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积极推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建筑发展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2006年首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发布,2014年修订版发布。绿色建筑标准正随着建筑全寿命期,向不同建筑类型、不同地域特点,由单体向区域多个维度充实完善。

《绿色住区标准》(CECS 377:2014)是我国绿色住区领域首部行业协会标准,自2014年全国正式实施以来,得到了行业内致力于绿色开发、设计、部品的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的积极响应,有力推动了我国城镇和住区的绿色健康发展。

绿色住区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思路逐步扩展和延伸到城镇住区领域,以更好地适应我国住宅规模开发的需要,在区域这一更大的范畴里研究和探讨绿色居住环境的营造,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营造美好居住生活的目标。

二、我国绿色住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绿色住区标准》实施以来,为了加大标准的应用和推广,主编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与行业内优秀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居环境共建工作。先后有辽宁、陕西、江苏、北京、广东、江西、重庆等地多个房地产开发项目成为标准的第一批实施和绿色住区共建项目创建单位,取得了丰硕的实施成果。

(1)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开发企业的实施,有力推动我国城镇和住区绿色健康节能发展。以标准实施单位—当代置业集团为例,该集团深耕绿色节能技术,针对不同的地区量身打造不同的绿色节能策略,按照标准小区规划、园区精细化设计和场地资源利用等方面要求用心构筑高舒适度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宜人环境。截至目前,当代集团绿色住区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00多万平方米,近6万多居民居住生活在绿色住区中。

(2)绿色住区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基于绿色行为方式的引导目标得到高度认可。《都市农业在绿色住区中的发展策略研究》《我国绿色住区评价标准与美国LEED-ND差异性研究》等文章充分表明学界已经在实际运用标准开展相关研究。尤其是2016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广开放式街区,与《标准》倡导的开放式住区理念不谋而合,从国家文件的高度印证了标准的前瞻性和先进性。

(3)绿色住区为企业带来市场效益和价值。通过《标准》实践与应用,开发团队对绿色发展理念、核心技术和实施路径有了较为清晰的认知和共识,人才队伍得到锻炼,团队能力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项目品质提升,使企业获得了较好市场细分和市场增值的空间;绿色住区理念的引入,与品牌企业长期追求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形象相契合,并且能够进一步丰富企业品牌形象。随着行业转型升级,品牌房企的战略重点逐渐从建造房子向营造绿色生活方式转移。

表1 我国绿色住区领域代表性评估标准

(二)存在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生态发展时间较晚。虽然目前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政策制度、评价标准、创新技术研究上还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1.评估体系不够完善

绿色建筑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无论是标准还是实践,已经日渐完善成熟。例如绿色建筑、绿色医院、绿色办公建筑等国标和地标;而在区域层面,不仅标准较少,已有的标准中,无论是体例还是操作主体上,相对缺失,尚未形成实践规模和广泛影响力(表1)。

2.综合效益不明显

目前虽然有一些大型房地产企业制定了绿色发展战略,并不断提高产品的绿色化水平和品质,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数量和面积也逐年迅速增加,但仍有较大一部分企业将取得标识作为取得财政奖励、提高销售预期的主要手段,并未将其作为提升建筑品质的真正动力。总体存在规模仍然偏少、综合效果多停留在设计阶段等问题,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推进之路任重而道远。

3.复合型人才缺乏

绿色住区是一个综合性极高的建设,要求设计者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相较于绿色建筑,对专业人才的复合性要求更高。目前,大部分设计人员对绿色住区本质上是营造一种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活方式的理念还缺乏清晰深入的认识,同时由于专业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

4.地区发展不平衡

随着国家密集出台各种绿色建筑鼓励政策以及行业进入新的成长周期,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当代、朗诗、金茂、远洋、招商等品牌企业均展开了不同特色的绿色发展实践,呈现出可喜的发展势头。但相对于我国每年大规模的开发量而言,绿色住区的数量还不是很多,同时也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三、国际绿色住区发展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代表性绿色建筑与绿色住区评估标准研究

随着世界范围资源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态居住环境的重视和深入,绿色住区已经成为人们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多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和需求编制出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相关评价标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系统指导理论和评估方法。其中,英国BREEAM、加拿大GBTOOL、德国DGNB、美国LEED-ND、美国WELL、新加坡Green Mark、日本CASBEE、韩国G-SEED等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评估体系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从编制单位、实施单位、发布时间、编制框架、条文内容等多方面展开对照研究(表2、表3、图1、图2、图3)。

图1 日本环境共生住宅框架结构分析(刘东卫提供)

图2 德国DGNB可持续评估认证体系构成(卢求提供)

表2 代表性国际绿色建筑与绿色住区评估标准概况

表3 代表性国际绿色建筑与绿色住区评估标准评价内容比对

(二)国际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发展趋势

1.评价对象日益完善,分类清晰

国际绿色建筑和绿色住区评价标准的编制和出台均集中在21世纪之初前后,这与世界范围内资源能源危机日益加重和绿色建筑理念的兴起密不可分。编制之初,评估标准针对对象多为建筑单体。但是随着标准实施和不断推进、完善,标准评价对象逐渐扩大到商业建筑、住宅、超市、工业建筑、城市社区等其他类型,适用范围基本涵盖新建建筑和已有建筑。BREEAM、GBTOOL、LEED等体系均针对不同适用主体编制了专类评价体系,使标准更具有针对性。社区专类的评价体系也成为国际标准评估的一个热点,BREEAM、LEED、DGNB均推出了以社区为重点评价对象的专类标准。从建筑向住区和城市领域推进是一个重要趋势。

2.评价内涵日益丰富、以人为本

目前“绿色住区”在国际上的评价体系尚处在发展阶段,而“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发展相对成熟,各评价体系发挥的基本作用十分相似,只是在各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下,其中评价项目的制定有所区分。但总体关注的焦点依然是围绕环境质量、使用者的健康状况和经济社会平衡这三个方面。

除了空间层面的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减少环境影响外,基本都将建筑和住区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考虑进来,包含了更广泛、更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及环境因素。从偏重空间的“住区“向更为复合的“社区”转变。注重建立并完善有利于社区可持续发展的“软环境”,重视公众参与机制的建立。

3.编制体例:重视终端用户的感受和体验

标准的体例编排较为充分地考虑到使用者的可操作性和便捷性。这一点最为集中地体现在近年推出的WELL体系。该体系以用户最为关注的健康住区十大要素为框架,体例设计和指标选择上更多地从使用者的角度考虑,直面实践层面的痛点问题,无论是居民、用户或开发建设企业均可直接获取直接的应用信息。

4.实施机构:多为第三方组织主导

在代表性的评估标准中,有由政府主导配套相关政策推进的,大部分标准实施单位为第三方机构,通过市场商业化推广运营;相应的研究咨询机构,为项目建设与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表2)。

四、我国绿色住区核心内容

绿色住区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的需求造成影响和危害,并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社会变化和生活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住区。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绿色倡导资源与能源利用最大化,倡导住区与城市的融合,倡导人文传承与社区和谐,强倡导绿色技术的优化与整合(图4)。

图4 绿色住区核心内容

通过国内实践和国际比照研究,《绿色住区标准》指标内容优化为七个方面(表4)。核心是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生活方式。通过建设模式更新和整体集成技术及管理创新,为人们提供绿色、生态、健康并具有丰富社会和文化内涵的高品质人居环境。

表4 《绿色住区标准》纲要

五、标准推广与实施

绿色住区标准要成为产业链升级转型和绿色生态圈跨界融合的促成要素,要为居住者营造高质量的美好绿色生活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在标准的编制和新一轮推广实施中,需要加强以下工作:

(一)落实管理机制

开展行业绿色住区项目全过程培育与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绿色住区的规划、建设、运行、监督的体制机制,加强绿色住区后评估机制和体系建设,及时对绿色住区建设情况的年度动态跟踪、指导和监督,用好信息化管理和大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评估评价和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公共参与的力量,逐步探索和落实自下而上的绿色住区发展机制。

(二)加强体系协同

进一步推动标准在产业园区、特色小镇、生态城及城市有机更新项目领域的实践与应用。引导绿色住区在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发展目标的统一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协同推进。强调从老旧城区改造、新城区发展、特色小镇等多个层面,多类型的协同推进,注重精细化设计,体现本地化原则。对于中小尺度地区建设规划及建成老社区的生态改造应是当前绿色住区建设的重中之重。

(三)注重人才培养

编制绿色住区开发建设与管理运营教材,开展绿色住区及相关产业建设人才培养与行业培训;引入高质量的第三方认证咨询机构,培养一批深谙绿色发展内涵、领军行业的专家团队。

(四)完善政策配套

结合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和要求,推动地方政府实施绿色住区规模化发展,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并针对绿色住区理念内的人文和谐性等难以量化的要求内容进行长期观察,总结所产生的问题和效益,为绿色住区的推广发展和标准制定提供下一阶段的依据及经验。

(五)加大理念宣传

以新型城镇化工作为应用重点,加大绿色住区理念宣传与推广,使更多的政府、企业和用户对绿色住区以人为本,营造绿色健康和谐生活方式的理念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绿色住区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参与,绿色住区理念除了贯彻于各项建设中,还应将其逐步引导到居民日常的生活方式和人文传统中,树立简约健康的生活观,以此来逐步调整城市的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旧有的粗放发展模式。

猜你喜欢
住区绿色标准
绿色低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混合功能住区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初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基于最小开发单元模型的住区紧凑度测算与评价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住区适老化改造的困境与规划管理对策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研究——以南京锁金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