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新城轨时代简析2013—2017年中国城轨交通数据

2018-07-17 06:16:02李超
城市轨道交通 2018年6期
关键词:客运量城轨增幅

文 / 李超

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增长情况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城市(国家发改委批复城市)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0.49%提高至0.74%(图1),增幅51%;城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由13.1%提高至23.2%(期间最高曾达33.9%),增幅77.1%;年度城轨交通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百亿的城市由8个增至18个,年度最高投资额由236.7亿元提高至399.6亿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趋势。

图1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情况

其中,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251亿元至2165亿元(图2),增幅13.1%;2014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734亿元至2899亿元,增幅33.9%,投资增长首次突破700亿元规模;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784亿元至3683亿元,增幅27.0%,投资增长再创新高;2016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64亿元至3847亿元,增幅回落至4.5%;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892.3亿元至4739.3亿元,增幅23.2%,投资增长首次突破800亿元直逼900亿元规模。

图2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二、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一)投运总量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开通城轨交通的城市由19个增至34个,年均新增城轨交通城市约4个;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由87条增至165条,年均新增运营线路近20条;运营线路里程由2746公里增至5032.7公里,增幅高达83.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以年均16.4%增速持续增长,年度新增运营线路里程由400公里规模快速增至500公里,进而跨越600公里、700公里直接突破800公里规模,轨道交通实现井喷式发展,投运规模连创历史新高。

其中,201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新增460公里达到2746公里(图3),增幅20.1%;2014年运营线路里程新增427公里达到3173公里,增幅15.5%;2015年运营线路里程新增445公里达到3618公里,增幅14.0%;2016年运营线路里程新增534.5公里(17条线路)达到4152.8公里,增幅14.8%;2017年运营线路里程新增879.9公里(32条线路)达到5032.7公里,增幅21.2%。

图3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增长情况

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地下线比重由57.8%增至63.6%(图4),达到3199.8公里;地面线比重由11.2%增至14.7%,达到739.5公里;高架线比重由30.9%降至21.7%,达到1093.4公里。

图4 2015-2017年城轨交通线路敷设方式比重变化情况

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投运车站由2236座增至3234座,增幅44.6%,年均增长约20.3%;投运车辆段及停车场由125座增至235座,增幅88.0%,年均增长约37.1%;拥有换乘站的城市由20个增至26个。

(二)运网规模

从增速上看,2013年至2017年,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34个城市运营线路里程平均增长75.7公里,南京新增运营线路里程283.3公里居全国首位,武汉179.6公里、北京143.1公里次之,再有成都、广州、深圳、郑州、上海,共计8城市新增运营线路里程超过100公里。

从基础上看,新兴城轨交通城市大幅增加为城轨交通发展奠定稳固基础。2013年至2017年,城市运网规模在100公里以下城市由10个增长20个(图5),增幅达100%,占开通城轨交通城市比重由52.6%提高至58.8%,其中城市运网规模在50公里至100公里内的城市由4个增长至9个,增幅达125%;此外,城轨交通城市在建线路里程的快速增长为城轨交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013年至2017年,100公里至200公里在建规模城市由7个增至15个,200公里至300公里在建规模城市由3个增至4个,300公里至400公里在建规模城市由1个增至4个,300公里至400公里在建规模城市由0个增至1个。城轨交通城市最高在建线路里程由广州2013年359公里提高为成都2017年405.5公里,在建线路增长较快的城市由上海、苏州、重庆扩大为北京、杭州、青岛、深圳、上海、武汉、南京。

图5 2013-2017年城轨交通城市在建线路规模变化情况

从结构上看,2013年至2017年,北京、上海运营线路里程分别由542公里、627公里增至685.1公里、732.2公里,运营线路里程接近或达到700公里规模,京沪两城自成梯队,轨道交通先发优势显著,运营里程大幅领先全国。2013年,运网规模200公里以下城市共计16个(图6),占当年城轨交通城市比重的84.2%,200公里至500公里运网规模城市仅广州1座,同时京沪两城运营线路里程占全国比重高达42.6%,京沪两城与其余城市差异悬殊,两极化特征显著;2017年,广州、南京达到300公里至400公里运网规模,深圳、成都、重庆、武汉达到200公里至300公里运网规模,合计占当年城轨交通城市比重17.6%,同时京沪两城运营线路里程占全国比重下降至28.2%。此时,京沪与新兴城轨交通城市间已孕育出一批骨干网路加速形成、运网规模加速增长的城轨中坚城市,城市轨道交通显示出两级化向全国多极发展的阶段特征,城轨交通网络化运营开始逐步实现。

图6 2013-2017年城轨交通城市运营线网规模变化情况

(三)制式结构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口径,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包括地铁、轻轨、单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磁浮交通、APM七种。其中,地铁约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75%,市域快轨约占10%,两种制式运营线路里程及比重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制式结构的发展变化。

从不同制式运营线路里程上看,2013年至2017年,地铁由2073公里增至3883.6公里,增幅87.3%,占新增运营线路总里程的79.2%(图7);轻轨由233公里增至240.8公里,增幅3.3%;单轨由75公里增至98.5公里,增幅31.3%;市域快轨由227公里增至502.0公里,增幅121.1%,占新增运营线路总里程的12.0%;现代有轨电车由108公里增至246.1公里,增幅127.9%,占新增运营线路总里程的6.0%;磁浮交通由30公里增至57.9公里,增幅93.0%;APM3.9公里无变化。

图7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制式比重变化情况

(四)地区分布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开通城轨交通的省份由15个增至24个,主要分布在黑河——腾冲线1以东,与人口在东西部地区差异分布的特征相符,运营线路里程增长亦主要在此区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由163.9公里增至209.7公里(图8)。江苏运营线路里程增长439.4公里、增幅316.1%居全国首位,广东增长303.6公里增幅69.2%、北京增长220.1公里增幅47.3%次之,再有四川、湖北、上海、浙江、辽宁、河南,共计9省

从不同制式比重上看,2013年至2017年,地铁由之前约80%降至77.2%,比重相对稳定;轻轨由8.5%降至4.8%,呈显著下降趋势;单轨由2.7%降至2.0%,略有下降;市域快轨由8.3%增至10.0%,呈上升趋势;现代有轨电车由3.9%增至4.9%,呈上升趋势;磁浮交通比重保持1.1%;APM比重保持0.1%。自治区直辖市运营线路里程增量超过100公里;四川运营线路里程年均增长52.3%居全国首位,河南51.4%、江苏42.8%次之,再有浙江、湖北,共计5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营线路里程年均增长超过30%。

图8 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城市运营线路里程分布图

从省域分布上看,2013年共计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为163.9公里,上海571公里居全国首位,北京465公里、广东439公里次之,京沪两城占全国比重为42.1%;2014年共计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增至198.3公里,上海643公里居全国首位,北京604公里、广东447公里次之,京沪两城占全国比重首次跌破四成降至39.3%;2015年共计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下降至190.4公里,上海682.5公里居全国首位,北京631公里、广东453公里次之,京沪两城占全国比重降至36.3%;2016年共计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继续下降至188.6公里,上海682.2公里居全国首位,北京650.4公里、广东634公里次之,京沪两城占全国比重降至32.1%;2017年共计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平均里程上升至209.7公里,广东742.6公里居全国首位,上海732.2公里、北京685.1公里、江苏578.4公里、辽宁305.5公里次之,京沪两城占全国比重首次跌破三成至39.3%并被广东反超。

从地区分布上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增速则是中部地区最高、东北地区最低。2013年至2017年,东部地区运营线路里程由1801公里增至3228.7公里,占全国比重由73.2%缓慢降至64.2%(图9),年均下降约2.3%;中部地区由98公里增至555.9公里,占全国比重由4.0%快速上升至11.0%,年均上升约1.8%;西部地区由306公里增至837.9公里,占全国比重由12.4%稳步上升至16.6%,年均上升约1.1%;东北地区由254公里增至410.2公里,占全国比重由10.3%下降至8.2%,年均下降约0.5%。

图9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地区分布比重变化情况

三、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发展情况

(一)客运总量层面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累计完成客运量719.0亿人次,年均客运量达到143.8亿人次;2015年至2017年,累计完成进站量303.4亿人次,年均进站量达到101.1亿人次;累计完成客运周转量3975.4亿人次,年均客运周转量达到1325.2亿人次。城轨交通进站量增速高于客运量、客运周转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各指标顺序位居全国前四且占合计占比超五成,但对应指标增长速率排名则反序为深圳、广州、上海、北京。

从客运量上看,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客运量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由109.2亿人次增至184.8亿人次,增幅达69.2%(图10);客运量年均增长19.8亿人次,年均增速约14.1%;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客运量稳居全国前四,4城市客运量合计占比由79.2%降至62.6%。其中,北京由32.1亿人次增至37.8亿人次,增幅17.8%,日均客运量达到1035万人次;上海由25.1亿人次增至35.4亿人次,增幅41.0%,日均客运量达到969.2万人次;广州由20.1亿人次增至28.1亿人次,增幅39.8%,日均客运量达到768.7万人次;深圳由9.3亿人次增至14.5亿人次,增幅55.9%,日均客运量达到396.2万人次。

图10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增长情况

从进站量上看,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客运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由84.3亿人次增至116.9亿人次,增幅达38.7%;客运量年均增长16.3亿人次,年均增速17.8%;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站量稳居全国前四,合计占比由66.8%降至56.7%。其中,北京由17.6亿人次增至19.9亿人次,增幅13.1%;上海由17.9亿人次增至20.4亿人次,增幅14.0%;广州由14.0亿人次增至16.5亿人次,增幅17.9%;深圳由6.8亿人次增至9.5亿人次,增幅39.7%。

从客运周转量上看,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客运周转量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由1133.3亿人公里增至1513.6亿人公里,增幅达33.6%;客运周转量年均增长190.1亿人公里,年均增速15.6%;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客运周转量稳居全国前四,合计占比由70.5%降至65.1%。其中,北京由280.3亿人公里增至330.2亿人公里,增幅17.8%;上海由270.0亿人公里增至319.9亿人公里,增幅18.5%;广州由163.4亿人公里增至206.2亿人公里,增幅26.2%;深圳由85.5亿人公里增至128.4亿人公里,增幅50.1%。

(二)不均衡性

从轨道交通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增长上看,2016年至2017年,北京西直门站由51.1万人次至77.2万人次,增长26.1万人次;广州体育西路站由61.7万人次至84.4万人次,增长22.7万人次;长沙五一广场站由8.4万人次至23.7万人次,增长15.4万人次,共计3城市最高客运量增长超过10万人次/日。

从轨道交通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增幅上看,2016年至2017年,长沙五一广场站以183.8%居全国首位,东莞虎门火车站132.9%、昆明环城南路站130.1%、哈尔滨博物馆站106.2%次之,共计4城市最高客运量增幅超过100%。

图11 2016年各城轨交通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季节分布情况

从轨道交通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季节分布上看(图11-图12),2016年至2017年,春季罕见,暑期较少,10月、11月相对较多,主要集中在5月和12月。2016年,北京、广州、深圳、大连、苏州、杭州、无锡共计7城市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出现在“五一”前后,占比约29.2%;上海、武汉、成都、南昌、合肥共计5城市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出现在年底前后,占比约20.8%;2017年,北京、天津、长春、杭州、福州、东莞共计6城市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出现在“五一”前后,占比约20.7%,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成都、长沙、无锡、南昌、青岛、南宁、合肥、石家庄、贵阳共计14城市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出现在年底前后,占比约48.3%。

(三)客运强度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平均客运强度由1.3降至0.81,降幅达37.7%,虽2015年、2017年有所反弹,但平均客运强度变化率上行动能减弱由6.1%降至-2.4%,下降动能增强由-12.3%降至-31.4%,轨道交通平均客运强度呈现下行趋势。

从轨道交通客运量对运营线路里程弹性系数(即年度客运量增长率与运营线路里程增长率之比)上看(图13),2013年至2017年,弹性系数由1.29降至0.70,即每增加1单位运营线路里程2013年可带来1.29单位客运量增长,2017年则仅可实现0.70单位客运量增长,降幅达45.7%,轨道交通客运量对运营线路里程弹性系数下行趋势显著。

图12 2017年各城轨交通车站运营日最高客运量季节分布情况

从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上看,广州分别以2.46、1.93蝉联全国首位;2013年,北京1.89、南京1.53次之,再有深圳1.40、成都1.33、上海1.23、武汉1.22、西安1.10,共计8城市客运强度值大于1;2017年,西安1.86、北京1.84次之,再有上海1.45、深圳1.43、哈尔滨1.37、成都1.22、武汉1.08,共计8城市客运强度值大于1。城轨交通先发城市客运强度数值出现分化,北京微降、深圳微升、上海大幅增长、广州大幅下降,城轨交通中坚城市如南京、成都、武汉有不同程度下降,城轨交通新兴城市普遍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图13 2013-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平均客运强度变化情况

从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变化率上看(图14),2017年较2013年有12个城市客运强度升高,占比约70.6%,其中苏州增幅78.5%居首位,昆明75.6%(见图注3)、杭州72.7%、西安69.6%、沈阳66.6%、哈尔滨66.4%次之,共计6城市增幅超过50%;此外,5个城市客运强度下降,占比约29.4%,其中南京下降49.7%居首位,广州下降21.5%、武汉下降11.1%次之,共计3城市降幅超10%。城轨交通先发城市客运强度增速较缓,城轨交通新兴城市增长最快,部分城轨交通中坚城市出现客运强度较大幅度下降。

2013年至2017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客运量对运营线路里程弹性系数指标值下降原因相对复杂,包括新建成线路集中投运但客流培育尚需时间,制式结构比重变化尤其是轻轨、市域快轨、现代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制式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先发城市在骨干网络建成后发展郊区线、放射线、外环线的建设时序,采用TOD模式或城轨交通新兴城市车站周边土地开发及沿线配套设施建设还需假以时日等多种因素影响。

(四)运力供给

2015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配属数量由3538列增至4781列,增幅37.7%;列车全年完成运营里程由201953万车公里增至293890.6万车公里,增幅45.5%;全年日均计划开行列次由34360列增至52082列,增幅51.6%;全年日均实际开行列次由34810列增至52166列,增幅49.9%;列车平均旅行速度由35公里/小时提高至36.2公里/小时,增幅3.4%;全年日均线网运营服务时间由16.7小时提高至16.8小时,增幅0.6%。从各城市轨道交通最小发车间隔上看(图15),2017年较2013年有13个城市最小发车间隔有所缩短,占比约76.5%,哈尔滨缩短170秒居全国首位,苏州165秒、昆明150秒、西安146秒、杭州135秒、成都105秒次之,共计6城市最小发车间隔缩短达100秒以上;北京、深圳、南京3城市最小发车间隔无变化,占比约17.6%。图16中2013年、2017年各城市轨道交通最小发车间隔曲线以成都为拐点,从接近并行形态转变为较大分化形态,城轨交通先发城市最小发车间隔缩减余地有限,城轨交通新兴城市最小发车间隔缩减较快且尚有继续提升空间。

2013年至2017年,中国内地城市轨道交通在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营等阶段实现全面快速增长,在运网规模、制式结构和地区分布等方面呈现阶段性发展特征,在客运量、客运强度和列车供给等指标体现了客运服务水平逐年提高。

图14 2013年、2017年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强度变化情况

图15 2013年、2017年各城市轨道交通最小发车间隔变化情况

说明:

1、本文数据来源为各年度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城市轨道交通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2013年至2017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部分统计指标口径有所调整,本文部分指标选取的起始年有所差异。3、本文数据保留一位有效数字,个别数据因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口径取整数值,本文亦原值引用。

4、本文“城市轨道交通”、“城轨交通”、“轨道交通”、“城轨”均为相同含义,因语境不同而差异表述。

注释:

1、1935年胡焕庸教授提出的中国人口密度对比线,即连接黑龙江省黑河市与云南省腾冲县的划分线。

2、地区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相关标准: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0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6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市、自治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

猜你喜欢
客运量城轨增幅
2023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山西财税(2024年1期)2024-03-15 06:29:00
交通运输部:3 月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环比增长16.6%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山西财税(2022年7期)2022-08-18 01:27:48
2018年北京市城市公共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交通工程(2020年5期)2020-10-21 08:45:44
2018年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交通工程(2020年2期)2020-06-03 01:10:58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汽车与安全(2017年2期)2017-03-14 02: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