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博文 佟玉英
摘 要:有关身高这一因素在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学相关领域的研究众多,但通过对文献建立知识图谱得出身高对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等因素具有较多的共现次数,但关于带来身高本身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对于大学生身高的研究过于匮乏,本文选取了女大学生身高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生源地”这一地域因素作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进行方差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女大学生身高和“生源地”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研究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身高;地区差异;单因素实验设计
一、 问题的提出
关于身高这一因素的现有研究,已有文献中关于女大学生就业这一关键词共现四次,就业歧视共现五次,就业问题共现六次,歧视共现七次,对于身高和女大学生就业的关系是一大需要研究的领域。
我国最新统计数据报告,2016年分地区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2016年全国共招生7486110人,其中本科生4054007人,专科生3432103人,预计毕业学生人数7595176人,其中本科生3991586人,专科3603590人。2016年黑龙江省招生19786人,其中本科生126134人,专科生71712人;预计毕业生数201155人,其中本科生128515人,专科生72640人。面对性别比例逐年向女生倾斜的现状,庞大的毕业生人群和招生人数增加的趋势使研究难度逐年增加,且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利用得到的准确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目标群体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得出黑龙江省在校本科女大学生的身高情况是否受“生源地”地域的影响(不同的省份身高差异显著),希望能够为接下来具体方向的研究工作做好准备。
二、 已有文献分析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自2008年至今,十余年来对于大学生身高的研究共8136篇。其中,收录中国知网数据库哲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类心理学目录和社会科学Ⅱ中高等教育目录下的文章共613篇。根据主题排序,选取前200篇文章,使用2017版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功能得出如下资料:
(一) 指标分析
2017版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总参考数:6888;总被引数:924;总下载数:110374;均篇参考数:34.44;均篇被引数:4.62;均篇下载数:551.87;下载被引比:119.45
(二) 总体趋势分析
如右图:本次研究所选文献和引证文献均自2008年起,选取近10年文献;参考文献趋势呈近负偏态分布,自1978年起上升趋势不明显,1995年起呈缓慢上升趋势,2000年达到第一个峰值,有19篇参考文献,后呈总体上升趋势,在2007年以57篇文献达到最高点,2007年后呈下降态势;引证文献自2008年起呈上升趋势,2010年以34篇达到第一个峰值后波动上升,在2015年以54篇文献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所选文献呈波动趋势,在2016年达到26篇的峰值后呈下降趋势。
(三) 关系网络
文献互引网络:
关系强度为5的单层关系文献互引图,文献间关联性比较松散,极少有较大节点,由此可推论出有关身高的各个领域均存在深入研究的可能性。
关键词共现网络:
出现频次为5的临近节点共现次数,聚类分析值为4;其中问卷调查、被试、影响因素出现频次最高,用人单位总次数为31,性别歧视总次数为15,就业歧视总次数为19;由此可简单推断女大学生身高的研究还可以有一定进展。
大学生身高相關文献互引图:通过对身高这一因素的文献研究,得出了大学生身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因素,通过查阅大学生身高相关文献得出,整体研究趋势已经达到高峰并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旧版中国知网文献互引图显示,大学生身高问题在教育学领域近十年只有五篇文献,因此不排除在大学生身高领域还可以取得新的进展。
三、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的方法,采取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一) 方法概述
为了检验某一个因素多种不同水平间差异的显著性,将从同一个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被试,再随机地分入各个实验组,施以各种不同实验处理之后,用方差分析法对这多个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称为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
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 randomlized design)的方差分析,就是对单因素组间设计的方差分析(one-way between-subjects analysis of variance)。在这种实验研究设计中,各种处理的分类仅以单个实验变量为基础,因而把它称为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单向方差分析。分为各实验处理组样本容量相同和各实验处理组样本容量不同两种情况。实验研究回答在审慎控制或处理某些变量时将会怎样的问题,它重点放在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 研究过程
由于选取的生源地包括院校所在地,并且各省份招生数量不同,本文采用的是各实验处理组样本容量不同情况下法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
我们在黑龙江省某高校教育学专业2014-2017这四个本科在校年级每学年各按招考比例随机选出来自辽宁省(设为A)、贵州省(设为B)、
广西壮族自治区(设为C)、山西省(设为D)、黑龙江省(设为E)五个省份的女同学共13人,四个年级共52人。现场采集并记录身高和生源地数据。
四、 结论
通过实地调查现场采集数据和推论统计,得出该院校女同学身高因生源地不同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在关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研究中开创了新的基础研究,填补了前人研究的空白。为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研究基础。后续的研究者可以将研究范围扩大到全国或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区域研究;对于身高的地区差异的研究结果,可以在接下来有关女大学生及其相关群体的其他研究中作为参考,作为女大学生群体属性的实验结果,具有客观性。
对于现有研究所提出的身高带来的就业歧视等问题,高校专职和兼职心理咨询老师可根据本文得出的结论提前在毕业季和就业季来临之前做好心理疏导的准备。对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在面临身高问题带来的就业压力等问题上,可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法律途径维护就业权益。
但本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容量并不是很大,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所选取的省份数量不多,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代表全国;选取省份时只选取了中西部地区,因该专业招生地区限制,并没有选取沿海地区;为实现抽取人数和招考人数比例一致和四个学年抽取人数相同,只抽取了单一院系某一专业的学生,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7[M].中国统计出版社,教育21-14分地区普通本专科学生情况,2016.
[2]王孝玲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教育统计学》第五版,第八章方差分析,第二节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厚粲,徐建平,著.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四版,第九章方差分析,第二节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杨小微主编.教育类专业基础课系列教材[M].《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第二版,第十六章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与评价,第一节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张克俭,贾玲.当代女大学生择业与女性平等就业的调查与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2).
[6]李春玲.寻求平等就业机会——透视女大学生就业难[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6).
作者简介:杨博文,佟玉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