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ASG复合泡沫体系注入参数优化

2018-07-16 10:13刘音颂刘照钰王梦雨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段塞驱油气液

王 杰,刘音颂,刘照钰,王梦雨,李 月

(1.东北石油大学 石油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511;3.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第五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163513)

我国大多数陆地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开发矛盾日渐突出。目前聚合物驱、二元驱与三元驱被认为是较为成熟的三次采油技术[1-3],但其适用油藏条件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泡沫驱因其独特的驱油特点与渗流规律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技术[4-6]。油层平均渗透率为(10.1~50.0)×10-3μm2这类油层称为一般低渗透油层,此类油层油井能够达到工业油流标准,但产量太低,需采取压裂措施提高生产能力,才能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气体泡沫驱利用调剖与驱油的双重作用,能够显著扩大油藏波及体积与提高洗油效率,可以大幅增加油藏采收率。对于高温、高矿化度低渗透油藏,聚合物驱与三元复合驱(ASP)受到了较大的限制,聚合物在低渗透储集层注入困难,降解严重,遇高温高矿化度稳定性差是其中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开发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发现,利用氮气与十二烷基硫酸钠(上海化学试剂公司)形成泡沫[7],在与碱的协同作用下,ASG泡沫与水进行交替注入可以高效开发高温与高矿化度低渗透油藏[8-10]。本文针对泡沫与水交替注入过程中段塞大小、注入速度与气液质量比三个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

1 ASG泡沫适用性评价

1.1 实验条件

模型:物理模型以吉林油田扶余油层储集层地质性质为背景,采用自制的三维均质岩心,使用140~200目石英砂填充,并用环氧树脂胶结,压力计压制而成,模型几何尺寸为60 cm×60 cm×4.5 cm。模型气测渗透率为50×10-3μm2。

实验用油:扶余采油厂中心处理站,黏度50 mPa·s。

实验用水:模拟地层水为人工配置模拟地层水,矿化度为50 000 mg/L,模拟水离子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模拟水离子成分Table 1 Simulated water ion composition

实验用气体:工业用氮气。

化学试剂:质量分数为0.3%的HY-3型表面活性剂做发泡剂(上海化学试剂公司)、质量分数为0.5%的Na2CO3溶液(自制)。

实验仪器:DO7-11气体质量流量控制器和DO8-8C流量显示仪。

实验温度:110 ℃。

1.2 实验步骤

注入方式为表面活性剂+碱与氮气交替注入,先注0.2 PV表面活性剂和碱的混合溶液,再注0.2 PV氮气,以此方式循环。

1.3 泡沫封堵性能评价

通过计算驱替岩心两端的阻力因子确定表面活性剂的封堵能力,注入泡沫后阻力因子若显著升高,表明泡沫产生了有效的封堵[11-14]。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ASG泡沫可大幅度增加阻力因子,对优势渗流通道形成良好的封堵作用。

2 不同驱替方式采收率对比

实验步骤:①准备5块制备的岩心并将岩心饱和模拟油;②使用地层水开始驱油至综合含水率到90%,注水速度2 mL/min;③对以上岩心分别进行继续水驱、氮气驱、表面活性剂驱、SG驱(气液质量比为1∶1)与ASG泡沫驱(碱、氮气、表面活性剂质量比为1∶2∶1)实验;④驱替至不出油为止,统计不同驱替方式的采收率并计算较水驱提高的采收率值。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对于高温高矿化度低渗透油层ASG泡沫驱较其它驱替方式采收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油田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图1 阻力因子随注入孔隙体积变化曲线Fig.1 The resistance factor varies with the injection pore volume

表2 不同驱替方式采收率对比Table 2 Data table of recovery ratio of different displacement modes

3 ASG泡沫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3.1 ASG泡沫段塞大小优化

准备4块大小属性相同的制备的岩心,将岩心注水驱油至含水率达到90%,然后转为注泡沫驱油。控制泡沫总注入量不变,累计注1.2 PV的泡沫,但以4种不同大小的段塞与水交替注入多次完成,后继续注水驱油,泡沫注入速度为1.5 mL/min,水的注入速度为2.0 mL/min。方案分别为:① 直接注1.2 PV的泡沫;② 0.6 PV的泡沫与水交替,分两次注完;③ 0.4 PV的泡沫与水交替注入,分三次注完;④ 0.3 PV的泡沫与水交替注入,分四次注完。第一次注泡沫段塞后的注入水中加入化学示踪剂溴化钠,测量驱替过程岩心两端注入压力,监测示踪剂突破时间,计算驱替岩心采收率。不同实验方案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段塞实验方案及结果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slug schemes

注:‘—’表示注入压力超过岩心破裂压力(3 MPa)。

由表3可知,大段塞直接混合注入泡沫,造成注入困难,注入压力超过岩石破裂压力,当注入的段塞大小由0.6 PV变成0.4 PV时,溴化钠检测时间仅减少59 min,表明第一次注入的段塞封堵能力变化较小。随着泡沫段塞轮次的增加,波及情况变好,最终综合采收率达到了60.50%,采收率提高了16.61%;但随着泡沫段塞的继续减小,段塞大小由0.4 PV变成0.3 PV时,溴化钠检测时间减少了197 min,封堵效果变差,注入水易突破,泡沫封堵效果减弱,采收率提高幅度降低。所以最佳注入段塞大小为0.4 PV。

3.2 ASG泡沫注入速度优化

按照以上实验步骤,准备5块制备的岩心开展驱油实验,5块岩心相应的泡沫的注入速度分别为0.5、1.0、1.5、2.0、5.0 mL/min,计算实验最终采收率。

统计不同泡沫注入速度与采收率关系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泡沫注入速度为1.5 mL/min时的注入压力较小,岩心实验采收率最大。这是由于当注入速度过低时,产生泡沫较少,封堵效果不佳;当注入速度过高时,虽然能够产生足够多的泡沫,但泡沫大小不一,容易发生气泡合并,引起气泡的破裂,同时注入过程中产生的剪切应力也变大,造成泡沫的剪切消泡。

图2 注入速度对采收率影响Fig.2 The injection rate affects the recovery rate

3.3 ASG泡沫段塞气液质量比优化

当气液质量比过大时,注入液量较少,液膜较薄,不利于泡沫的稳定,且容易发生气窜;当气液质量比过小时,产生的气泡不足,泡沫一般为不连续的球形气泡,泡沫直径小,流动阻力小,形成有效封堵。因此选取气液质量比为3∶1、2∶1与1.5∶1的泡沫进行优化。

利用室内岩心驱油实验,在最优段塞大小为0.4 PV泡沫的基础上,每次注入不同气液质量比的泡沫,观察不同气液质量比组合对岩心波及情况的影响,实验方案如表4所示。

表4 泡沫段塞气液质量比组合方案Table 4 The gas-liquid ratio optimization scheme of foam slug

不同注入段塞组合方案的注入孔隙体积与采收率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不同段塞组合方案采收率变化曲线Fig.3 The change curve of recovery rate of different slug combination schemes

由图3可知,在所研究的气液质量比范围内,泡沫黏度随着气液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在泡沫驱替过程中,三次注入的泡沫段塞具有不同的作用:第一次注入的段塞主要为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此时应选择较高的气液质量比,形成有效封堵;第二次与第三次注入的段塞主要为扩大波及体积,应选择气液质量比较低的泡沫段塞,从而扩大泡沫波及范围,提高采收率。根据图3的实验结果可知,泡沫段塞气液质量比为3∶1、2∶1与1.5∶1时,较单一段塞采收率提高了2.04%。

4 结论

(1)对于高温高矿化度低渗透油藏,ASG泡沫与水交替注入可以取得较好的驱油效果。较水驱、氮气驱与表面活性剂驱采收率分别提高了16.61%、10.26%与9.21%。

(2)累计注入泡沫1.2倍孔隙体积时,采用泡沫段塞大小为0.4倍孔隙体积与水交替注入的驱油效果最好。

(3)泡沫注入速度存在最优值为1.5 mL/min,当注入速度过低时,产生泡沫较少,容易发生气液分离,封堵效果不佳,当注入速度过高时,泡沫大小不一,容易发生气泡合并,引起气泡的破裂,同时容易造成泡沫的剪切消泡。

(4)三次注入段塞气液质量比依次为3∶1、2∶1、1.5∶1时,较单一气液质量比泡沫采收率提高了2.04%,驱油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段塞驱油气液
一种碳酸盐岩断溶体油藏油井堵水方法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组合段塞工艺解除凝析气井水锁伤害实验评价
海上油田二元复合驱末期段塞优化提效室内物理实验*
注气驱油技术发展应用及海上油田启示
CO2 驱低液量高气液比井下气锚模拟与优化
页岩气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探析
CO2驱油与埋存对低碳经济的意义
适用于高盐度和致密岩层驱油的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