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颖
方剂调配和制剂制备合称为药剂学,该学科主要是讲述药物制备理论、生产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且难以理解,作为学生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主动化,激发其学习热情,挖掘潜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当前药剂学专业教师研究的重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在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开始重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填鸭式教学易消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率低下,为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习主动性,实践证实应用该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较为理想[1-3]。本文旨在分析药剂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应用效果,现资料如下。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校药剂学专业二年级1班和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45名)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2班(42名)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所有参选对象均同意参与研究,中途无人退学休学。1班学生男14例,女31例;年龄21~25岁,平均(23.5±0.4)岁;一年级期末考核成绩(理论+实践)79~92分,平均(85.4±3.4)分。2班男15例,女27例;年龄22~25岁,平均(23.6±0.3)岁;一年级期末考核成绩(理论+实践)77~91分,平均(84.9±3.7)分。两班学生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2班学生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由教师为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讲解教学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期末进行考核。
1班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转换思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上学期期末考核成绩为出发点,采用多种方式(目的式、问题式、案例式)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教师从旁引导,辅助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1)目的式,明确教学目标-药剂学专业性质、任务、教学内容及要求,细化单元课程及教学环节,以重点、难点、疑点知识为主导贯穿教学活动,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其合作意识;(2)问题式,根据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忌问题过难,以免打消学生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举一反三,激发其求知欲,如“新技术制剂”的意义,新型靶向给药系统、生物技术新型给药系统及分子药剂学,课前提出问题,学生于课下搜集文献资料,整理网上最新信息扩张知识面,课中教师就学生回答进行补充,紧抓主要问题,正反论证,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3)案例式,整合教学资源设计经典案例,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学习,引发情感共鸣,如以沙利度胺导致“海豹肢畸形”为例,让学生认识药剂学的重要性,正视药物质量把关问题。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考核,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多与学生沟通,根据其建议及成绩调整教学方案,消除隔阂,重焕课堂生机。
以期末考核成绩(理论+实践)为评定标准,每项50分,分值越高证明教学质量越佳;就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与否开展问卷调查(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分别用t检验和χ2检验,若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班学生一年级期末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年级期末成绩1班学生明显高于2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班学生考核成绩[(±s)、分]
表1 比较两班学生考核成绩[(±s)、分]
?
1班学生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n/%)
为向社会提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药剂学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在为学生传授物理、化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及车间工艺等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普及药事管理法规、政策及药物制剂发展动态,全面培养其科学研究及实践能力,面对繁杂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艺,有些学生望之却步,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灌输,机械化填充无法激发其学习热情,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同时也影响其日后就业,为提高教学水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将教材知识实践化,当前多数药剂学专业教师开始重视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专业型人才[4-7]。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班学生成绩明显优于2班,教学满意度高于2班,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教师引入启发式教学,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问题、案例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紧抓学生好奇心,形象化再现教材知识,不仅能吸引其注意力,挖掘其探索欲,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消除师生隔阂,利于打造高效课堂。立足传统课堂,总结以往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建议,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内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多给予其鼓励,创设情景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日后就业奠定基础[7-13]。总之,药剂学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