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从不为得失利害而烦恼

2018-07-16 02:05
教育家 2018年25期
关键词:叶嘉莹南开大学教书

文 | 本刊记者 图 |

近日,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开放日暨“吟荷花诗闻迦陵语”诗词朗诵会在南开大学迦陵学舍举行,95岁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大家、加拿大籍华人叶嘉莹接受了媒体采访。叶嘉莹回顾了自己70多年的执教经历,并回应了此前捐赠1857万元给南开大学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的初衷。

谈捐财产 “内心有持守,我就活得平安而快乐”

2018年6月3日,叶嘉莹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用于设立“迦陵基金”,继续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目前已完成初期捐赠1857万元。

谈及向南开大学捐赠的事情,叶嘉莹坦言自己“不是一个对现实利益很关心的人”。她说:“我从来不为自己的得失利害而忧虑烦恼,这也是我经历那么多挫折、苦难,居然还顽强地活下来的原因。因为我对世俗的成败得失不在乎,内心有理想,有持守,所以我的内心就活得很平安,也很快乐。”

《论语》是叶嘉莹童年时所读的第一册启蒙读本,也是对她平生影响最大,使她受益最多的一本书。姨母教她背念《论语》,由于觉得她年纪尚小,所以讲书时并不斤斤于字句训诂,而着重说明义理大略。叶嘉莹对书中义理虽无深刻了解,却极感兴趣。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叶嘉莹表示这是她所注重的真正美好的理想。

谈古诗词 “让年轻人在杂乱的尘世中不迷乱”

在媒体见面会上,叶嘉莹应邀吟诵了她创作的咏荷诗词。“萧瑟悲秋今古同,残荷零落向西风。遥天谁遣羲和驭,来送黄昏一抹红。”抑扬顿挫的吟诵赢得现场掌声阵阵。

叶嘉莹说:“我是真的喜爱诗词,总想把我所懂得的、体会的诗词的美好内涵传播出去,不然上对不起古人,下对不起后来的年轻人。我别无所长,就是喜欢诗词,而且愿意把我喜欢的诗词介绍给年轻人。”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赴北美讲学,将中国诗词之美介绍给世界。她表示:“希望可以把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把古代的诗人、词人们的生命、理想、志意、品德、修养,带着鲜活的生命流传下来。能够让年轻人不至于茫然,不至于耳迷乎五音,目迷乎五色,不在这杂乱的尘世之中迷乱,能够真实认清人生最宝贵的生活方式,认清生存的理想,我觉得那是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早在1974年,中国跟加拿大建交不久,叶嘉莹就迫不及待申请回国探亲,一偿夙愿,她写下长达1800多字的《祖国行》长歌,一气呵成,开笔即云:“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银翼穿云认旧京,遥看灯火动乡情,长街多少经游地,此日重回白发生。”这是现在旧体诗中最长的一首七言歌行。“我不是故意要写那么长,只是因为离开祖国20多年,回来探亲,非常兴奋,就情不自禁把一切见闻都写了下来。”

谈教学生 “我这人天生就是当老师的”

1978年,叶嘉莹听到祖国改革开放、恢复高考的消息后很兴奋,主动申请回国教书。了解到祖国师资匮乏,她不要工资,不要待遇,自费回来教书。1979年,她终于站在国内的讲台前,此后,她的足迹遍布中国几十所大学。

南开大学迦陵学舍开放日媒体见面会现场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前身为北平志成中学,由李大钊等人于1923年创办。1945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叶嘉莹来到该校任教。叶嘉莹不辞辛苦,在男校和女校间奔忙,孜孜不倦,深受学生爱戴。叶嘉莹说自己是“关在家门里长大的,不善言辞,但是去教书就要把所学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叶嘉莹说:“我本来只教一个中学,可是学生喜欢你的教书,就传说出去,于是第二个中学请你教,第三个中学请你教,教语文要改作文,授课的学校多了,学校就不让我批改学生作文,只讲授课程,直到课时再也无法排上为止。所以我都是不教书则已,我一教书,就一直教下去了。”

说到70多年的教书生涯,叶嘉莹难掩自豪之情地说:“我这人天生就是当老师的。”

谈学英文 “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加拿大、美国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几十年,叶嘉莹也用英文讲解中国古诗之美,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是,这却是叶嘉莹的无奈之举,“想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诗词,就需要用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看待、评论和讲述中国古典诗词,语言则是熟悉西方思维最便捷有效的工具。”为此,当时叶嘉莹虽已年过半百,依然坚持不懈苦练英语。

叶嘉莹的老师顾随重视外语学习,他曾对弟子叶嘉莹说:“至少亦须通一两种外国文,能直接看‘洋鬼子’书,方能开阔心胸。”他希望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常用“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可承受”这样的话来勉励学生。

“因为一开始不会英文,我就埋头苦干,每晚查生字到半夜,哈佛大学图书管理员交给我一把钥匙方便查阅资料。第二天,我就用最笨的英文连比带画地给学生讲课。即便是这样,听课的学生从十六七个一下子增加到六七十个。”在英文逐渐熟练以后,叶嘉莹接受了哈佛大学教授海陶玮的建议,“有空就跑去旁听西方的文学理论课”。除了听课,她研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理论的书籍,并大胆尝试将所学西方文学理论引入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之中,收到良好效果,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

叶嘉莹说,自己不但是“好为人师”,喜欢教书,更大的爱好是喜欢学习。她谈及学习英文的经历时,不忘打趣道:“我学英文是因为被逼要用英文讲课,喜欢诗词,勤奋好学,所以才能坐在这里‘胡说八道’。”

采访当天,叶嘉莹身着一袭白色长袍,搭配绘有中国水墨画的素雅开衫,手拿一把折扇,优雅端庄,思路清晰,侃侃而谈。叶嘉莹笑称:“保姆常常说我这个人每天除了趴在桌上看书写字也很少休息,亲戚说我是苦行僧、工作狂,我本人也不上街,也不置办什么服装,有热心的朋友做了漂亮的衣服送给我穿。”

叶嘉莹出生于荷月,故小名为“小荷”,因此平生对于荷花情有独钟。此前,叶嘉莹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个人平生离乱经过微不足道,但是中国宝贵的传统,这些诗文人格、品性,是污秽当中的一点光明,希望能传下去,所以是‘要见天孙织锦成’,莲花是凋零了,但有一粒莲子留下来,我希望把中国文化传统美好的种子留下来。”

猜你喜欢
叶嘉莹南开大学教书
我的教书生涯
浪漫的材料
诗词的女儿叶嘉莹
学人书话·叶嘉莹与徐培均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To Judge or Not to Judge: A Discussion on the idea of Judging in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nd the Bible
在山里教书
叶嘉莹:如朗月照人
叶嘉莹,若有诗书藏在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秀才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