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锋
整体感知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它可以是概括性的说与写,也可以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种模糊的把握。从能力的角度来看,整体感知是学生的一种基本学习技能;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整体感知可以使学生了解文本全貌,是阅读的出发点。在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环节,教师通常采用让学生在阅读后简单说一说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整体感知形式千篇一律,时间长了,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才会令教学更有效呢?
自由开放式是当前阅读课堂常见的一种整体感知形式,主要是指在阅读课文以后,在没有对学生的阅读做任何要求的情形下,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说说读懂了什么,找到了哪些重点内容,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等等,然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进行梳理,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如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笔者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以后说说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地方是什么或者自己对课文的印象。然后让学生潜心阅读课文,有学生找到了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有学生找到了相关句子“大妈,你真了不起”,有学生说“母亲真不容易,令人敬佩”,有学生说“作者在母亲生病以后尽心尽力照顾母亲,可以看出他与母亲的感情很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在学生说自己感受的基础上,再借助多媒体大屏幕相机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让学生说说母亲竟然那么轻,作者为什么没有想到,从而使学生明白了第一次抱母亲给作者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如此教学,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更轻松,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笔者主要采取了自由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感知。这样教学,打开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了学生的感知路径,并且因为有了教者的有效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也更加有效。
所谓问题提示式就是指在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相机提出一些具有提示性的问题,如“这篇课文主要写了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等等,让学生读完以后回答。另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具有鲜明特点的句子入手进行整体感知。
如在教学《三袋麦子》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人物?”(学生答:小猪,小猴,小牛,土地爷爷。)“课文主要讲了他们之间发生的什么事呢?通过阅读这篇课文,你对学习与生活有什么感受?”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很快从中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熊每人一袋麦子,他们收到礼物以后分别是如何做的,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课文所蕴含的哲理。再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一课时,笔者运用问题提示:“课文主要讲了小云雀与云雀妈妈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这样教学,有效降低了学生整体感知的难度,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上述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笔者采取了问题提示式的方法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这样教学,在教师的步步引领与提示下,学生找到了整体感知的路径与方法,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一些游记或者写景类的课文,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将作者游览的顺序在课文中进行标注,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获得对课文内容初步的阅读感受。
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以后,笔者让学生先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词语,把它画出来。然后,再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把它们连贯起来,并且在每处景点旁边标注出这个景点的特点。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边画边标注,如下:
如此教学,直观清楚,学生们不仅厘清了作者的游览路线,还知道了金华双龙洞各处景点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他们的整体感知学习效果。同样,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图示法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以使学生从作者的移步换景中了解各处景物的特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
图示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潜力。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笔者鼓励学生以图示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运用图示法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画图并不是学习的主要任务,让学生厘清关系、说清楚主要内容才是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重点、难点。
要素提炼式是教学写人记事文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后能够从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方面对文本内容进行简单的概括,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另外,在一些小说类文本中也可以采取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笔者鼓励学生以要素提炼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让学生想一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概括如下:
时间:黄昏。
地点:在一条乡间公路上。
人物:乔依与老妇人。
起因:老妇人车坏了。
经过: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不要报酬。
结果:老妇人向乔依学习,进行着爱的传递,帮助了女店主,女店主恰好是乔依的妻子,从而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爱之链条。
通过这样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目标清楚,层次清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样,在《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中教师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主要鼓励学生以提炼要素的方式对课文进行系统的梳理。如此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与接受事物的习惯,简单且易于操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
提纲汇总式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以小标题的形式先对各段落内容进行概括,然后,再让学生把这些小标题连贯起来,以完成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这种整体感知的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归纳与概括,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在教学《莫高窟》 一课时,根据课文的特点,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笔者先让学生先给每段话拟个小标题,然后鼓励学生把这些小标题串联起来,于是,就有了“莫高窟是祖国的明珠——莫高窟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莫高窟的壁画宏伟瑰丽——莫高窟的藏经洞收藏丰富——莫高窟是艺术宝库,是智慧结晶”,通过如此简洁的方式就可以完成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如此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更加深刻。
上述案例中,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笔者采取了让学生先提炼出各段话的小标题,然后就这些小标题进行罗列汇总的教学方法。如此教学,教给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本方法,促进了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提升。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促进学生整体感知的策略还有许多。作为一名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整体感知的时候,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并教给学生整体感知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具有独自完成整体感知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