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式教育背景下的博物馆夏令营初探
——以上海科技馆“小小智多星”为例

2018-07-15 06:16陆佩蓓
文化产业 2018年11期
关键词:营员夏令营科技馆

◎陆佩蓓

(上海科技馆 上海 200127)

说到教育,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学校,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状态。但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走进博物馆接受教育,一些专家称之为“非正式教育”,这个名词是区别于学校的正式教育而来的。近些年来博物馆事业快速发展,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文化特性尤为突出。很多科技类博物馆把青少年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对象,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他们传播科学、自然、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理想、道德、审美多重教育。

一、博物馆教育

(一)博物馆教育理念

博物馆教育理念是随着博物馆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而不断变化的。过去熟悉的做法正被重新评估,老套的理念正被颠覆。早期的博物馆教育理念往往考虑的是以自身为本,利用博物馆的展示资源让公众主动踏进博物馆接受教育[1]。这种理念无法很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一种被动接受的方式。很长一段时间,博物馆的关注点是先进的设备、华丽的展品、更大的展示面积,而忽略了博物馆教育理念对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一味地追求参观人数、展示面积,不代表就能实现了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博物馆教育职能必须要让观众获得知识或者学习到一定的科学方法。

于是一些博物馆开始不断探索各种教育形式,开发教育活动,让博物馆教育转变成学校教育以外的一种延伸。科学大篷车、科学表演、科普剧等各种教育活动相继走出博物馆,到学校、社区、乡镇。博物馆教育不再停留于一、二线的大城市,而是不断纵深延展。博物馆教育理念已经开始从“教育者”向“服务者”转化,体现出博物馆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这与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中以人为本的理念相通。

(二)博物馆教育类型

随着博物馆的成熟与发展,越来越多博物馆的教育职能通过各种教育活动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博物馆论坛峰会、比赛展演,全国的博物馆教育活动质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观众发现参观博物馆不仅是一个看的过程,还可以参与活动,动手动脑,丰富有趣,渐渐使博物馆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也开始向青少年倾斜,开发的活动多针对中小学生或者学龄前儿童。博物馆教育类型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

1.传统型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博物馆都存在教育职能,也传播着特定的文化知识。所谓传统型的博物馆教育就是停留在展品介绍文化,讲解传播知识的层面。我国初期的博物馆大多是自然历史文化类的,它们的展示方式相对单一,大多是以图文为主,结合少数标本。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讲解,通过讲解来拓展展品以外的知识。观众可以通过讲解,再结合看到的图片、文字或者标本来获取知识。当然这种教育方式也是目前观众们最认可和最容易接受的。它的优点是对象面广,老少皆宜。缺点就是没有主题,讲解员往往花一两个小时滔滔不绝地讲,而观众一遍听下来能够记住的知识却屈指可数。

2.创新型

近些年来,博物馆的教育活动已向多元化发展,参与的方式也从最初的现场报名发展到了网络预约等。对于博物馆来说,传统的讲解已经不能全面传达科学领域的知识,所以它们创新地设计了科学实验、科普秀、科普剧等一系列教育活动来丰富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这个类型的教育活动已经从单纯的讲或者上课的形式变成了观众可以亲身参与。尤其是参与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孩子们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对科学产生兴趣,萌发探索的想法。这样的博物馆教育就由被动地听,发展到了主动地做。

3.拓展型

近些年来,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教育被普通公众接受。观众除了可以参加各种互动活动,看到各种科学秀、科普剧外,还能聆听各种行业的专家教授的专题讲座。博物馆教育类型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规模,并且还在不断地延伸。人们可以打开电脑进入虚拟博物馆,可以拿起手机随意翻看博物馆的微信推文,可以预约参加博物馆的临展或者定制的教育活动。未来博物馆教育将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三)博物馆教育特点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也会采用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动来达到更好实现教育职能的目的。相对于上文提到的博物馆教育的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有各自的特点和适合的对象。

1.知识性

无论是哪一种博物馆教育类型都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其实这也就是教育的本质。讲解是通过语言把知识灌输给观众,至于观众能通过讲解获得多少,那就因人而异了。科学秀是通过实验把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展示出来,这种方式更能吸引眼球,受到青少年的喜爱。科学表演和科普剧是把科学主题融入剧本中,用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引起观众的深层思考。科普讲座是一种高端的教学方式,讲座的内容都是观众关注的焦点,理论性也相对较高,更适合高端的博物馆观众和专业群体。

2.趣味性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有知识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具备趣味性。如果想让教育活动两者兼有的话,活动的策划者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就用最常见的讲解来说,你是喜欢讲解员用一种语音语调像背书一样把讲解词说一遍,还是喜欢讲解员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夸张大胆的动作模仿、浅显易懂的互动问题来讲解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科学秀就把这个特点很好地演绎出来了,它往往会应用一些声光电的舞台效果,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引起观众探索奥秘的兴趣。博物馆把教育活动设计得有趣又好玩,才能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来参观,真正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3.互动性

青少年逐渐地成了博物馆教育的主要对象,而他们都是好动的。如果能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带来的影响更是无可估量的。在实施教育活动的时候我们发现,如果你提出一个问题,台下举手的都是孩子;如果你要求一个观众上台配合演出,第一个跳上来的也是孩子。这就是互动性越强的教育活动参与率会越高的原因。最简单的互动形式就是提问,在讲解时可以用,在科学秀上也可以用。为了能更好地加强互动,一些科学实验就会邀请观众参与,让他们亲自完成实验。这样除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还可以加深其印象,使观众理解科学原理的深层含义。考虑到以上这些因素,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教育活动大多都兼备了知识、趣味、互动这些特点,这也给博物馆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带来了更高的要求。

二、博物馆夏令营的目标和任务

既然目前博物馆有这么多优秀的教育资源,那博物馆应该如果更好地向社会大众推广呢?上海科技馆从2011年开始就推动“小小智多星”夏令营的开展,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目前品牌效应、举办时长和规模都越来越大,夏令营受到了上海科技馆乃至上海市科委的一致好评。

(一)博物馆夏令营的目标

博物馆是近代人类发展的产物,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扩展。博物馆举办夏令营的目标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博物馆教育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的影响,创新主题,丰富内容[2],做强做大博物馆教育品牌,取得很好的社会效应,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家庭的重心。推广夏令营能有效地针对这一群体,并且可以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得到快速的传播,为博物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

(二)博物馆夏令营的任务

博物馆是以陈列展览为载体,主要通过实物传播思想、知识和文化,具有生动、直观、具象、参与互动、寓教于乐的特点。博物馆以自身鲜明的个性魅力和深厚的内涵吸引公众,成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历史、认识现在、探索科学的重要文化殿堂。夏令营在注重知识性的同时,更注重趣味性、观赏性、丰富性和引导性,是营造学习型成才环境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夏令营的任务就是为青少年服务,培养他们自主和自愿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水平。

三、博物馆夏令营的活动策划——以“小小智多星”为例

上海科技馆的“小小智多星”夏令营已经举办了七年,这些年来夏令营的营员从十几个发展到近80人,时长从三天扩大到2018年的一个月,其中的创新和突破是有目共睹的。这离不开科技馆领导的全力支持、组织策划的全面周到、现场实施的热心细心、宣传阵地的无私奉献,是大家共同的努力才成就了今天“小小智多星”的品牌。

(一)组织协调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也可以用在科技馆夏令营的活动组织上,前期的组织工作十分繁琐,但它直接影响到夏令营的开展。从活动方案和预算、场地挑选和布置、课程选择和设计一直到志愿者招募、营员服装、活动道具、午餐菜单等,每一件与夏令营有关的事项都必须考虑周到,并且落实到位到人。比如志愿者招募的工作量就很庞大。从2014年开始夏令营引入了上师大爱心学校的志愿者,由他们主要负责营员的活动和课程。营员主要分为幼儿园和小学两个阶段,所以在招募的时候我们只针对学前和小学教育的学生开放,并要求他们有策划课程的能力,需要经过面试和协调上课时间,最终才能被录取。

(二)课程设计

在博物馆举办夏令营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依托博物馆的优质教育资源。上海科技馆除了有12个常设展区,还有丰富的临展、科普电影、教育活动等。虽然资源众多,但是每年要为夏令营制定不同的科普大餐也是一件困难的任务。夏令营安排了展区中最受欢迎的“地震历险”“食物之旅”“高空骑车”等热门展项,当年最新上映的4D科普电影,各种有趣的教育活动,“小小巴斯夫”主题活动,自然博物馆的自然探索移动课堂、自然放大镜和蝴蝶标本制作,上师大志愿者的定制课程[3]。2018年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夏令营增加了浦东新区爱心学校配送的相关课程,大大丰富了营员的暑假生活,让这个夏令营更有意义,成为孩子们难忘的回忆。

(三)现场安全

夏令营实施期间的安全是在策划中最关注的内容,没有之一。安全就是底线,课程可以不完美,时间可以有长短,但是夏令营一旦在安全上出现问题,一切的努力都归零。首选就是安全培训,在前期策划时会对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安全培训,内容有对营员的看护和注意事项等,尤其着重场地的消防设施、逃生通道。在开营通知里要求家中也要对营员做好安全教育,要服从志愿者管理,不能带有危险的玩具等。2018年开营前还下发了《告家长书》,并进行签字承认。其次就是场地和用品的安全,把有安全隐患的家具都撤离现场,每个桌子都加装了防撞角。教育活动课程中都使用安全剪刀和无毒无害可清洗的水粉颜料等。最后就是食品安全。事先了解营员有无过敏食物,用餐避免辛辣和有刺餐食,要求食堂严格把控食品安全。

(四)活动宣传

夏令营活动的宣传是组织者和营员家长的桥梁,是扩大影响的有力工具。活动做得再好,没有宣传就没有人知道,就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开营通知会有夏令营的活动安排、课程设置、安全须知等,还要做好解释协调工作[4]。结营通信中孩子们会将在夏令营里的主要的活动、收获的友谊、学到的知识进行分享。每天都会收集营员们的精彩瞬间,有参加活动的自告奋勇,有收获友谊的携手共进,有收到礼物的兴高采烈等,照片记录下营员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在结营仪式上还会送上为营员精心设计的“营员手册”,里面有夏令营的活动课程、老师寄语和活动留影,既是宣传也是留念。2018年我们还建立了微信群,更加注重了宣传工作的实效性,随时随地在微信群中分享沟通。

“小小智多星”夏令营课程

四、博物馆夏令营的实施

(一)活动主题和意义

上海科技馆希望孩子们能通过夏令营充分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敢于表现自我,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每个营员的爱好、能力、基本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科普学习规划、学习方法、学习榜样也存在差异化。如果要想让营员在短时间的夏令营里有所收获,就要为活动设计主题。这样才能丰富夏令营的教育意义,提升夏令营的科普职能。比如:设定一个环境保护的主题并用所有的活动来分析解释,让营员从动物、植物、大气等多个方面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营员通过“让水变清”“冰火奇缘”等科学实验来进行验证,自己动手加深印象。最后营员要走出科技馆走进大自然,实地感受环境的重要性,形成一个立体的世界观。

(二)活动内容和形式

上海科技馆夏令营在开展的这七年,为了每年都能给营员带来不同的科普大餐,活动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突破,时间长度、参加人数、教育活动的丰富程度都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吸引到更多的目光来关注“小小智多星”夏令营,得到业内的肯定。

上海科技馆夏令营的内容形式从最初的参观展区、观看科普电影到参观青少年科普基地,同时还融入为营员定制的课程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营员的暑期生活,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挥又增加了一个新途径。

五、结语

在博物馆发展的新浪潮中,上海科技馆积极履行着社会教育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责任与使命。“小小智多星”夏令营以内容丰富的博物馆教育活动为依托,以创新的活动模式为架构,以形式多样的课程为主体,带领孩子多学科、多方面地接触自然和科学教育,开拓博物馆教育的新天地。从狭义上说,通过一次夏令营,营员拓宽了思路,发展了现象力,收获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从广义上说,营员及家长可以在与学校教育的对比中逐渐改变对博物馆的认识,加深对博物馆社会教育的理解,并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博物馆作为终身教育的课堂。七年来我们由青涩走向成熟,不断积累经验,我们深知科普教育的道路任重而道远。一次活动并不代表就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作为整个社会的重要教育场所,上海科技馆应该充分利用博物馆教育这份丰富的优势资源,秉着创新务实的工作精神和服务大众的职责,认真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取得更多更快的进步,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科技馆,让科技馆的教育陪伴孩子们成长。

猜你喜欢
营员夏令营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深圳科技馆新馆
五味夏令营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梦想再出发
梦想再出发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难忘的夏令营
我的夏令营
科技馆惊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