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真真
摘 要: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分扣子”为例,在教学实践中感悟到“慢”是低年级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过程的主旋律,合作交流是积累活动经验的重要方式,评价是经验积累的升华。
关键词:分扣子;数学活动经验;合作交流;评价
在词典中“经验”一词是指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而获得的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初步认识。数学活动经验又是什么呢?学者单肖天、景敏认为:“数学活动经验的内容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活动过程的体验。”课程标准也指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又存在局限性,以至于数学学习往往只停留在对数学知识的被动“接受”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学生对数学活动过程的体验少之又少。
在“分扣子”一课中,我设计三个分类标准逐次增加的分类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体会如何确定分类的标准,比较不同分法的区别,对比分得的结果。学生经历三次“分”的过程,积累分类的活动经验。在这一过程中我也对低年级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如下的感悟:
一、“慢”是经验积累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去抽象、概况、反思,才能进一步内化为自身的活动经验。但低年级学生的无秩序操作活动,常打乱课堂秩序和教学节奏,令老师对这些活动产生畏惧的心理。于是就出现老师草草带过、做做样子等现象。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慢”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分扣子”第一个活动环节时,我进行“慢”处理。我先组织学生观察扣子,得出“形状”和“扣眼数”两个分类标准。学生按单一个标准分类后,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不难发现扣子还能按另一个分类标准继续往下分。在这个过程中,我是“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积累分类的活动经验。巡堂中,我发现一组学生快速地分完扣子。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再分一次给老师看。
生:(边说边分)把完全一样的放到一起呀!
惊讶于学生的这种分法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慢”感到庆幸。我慢慢地引导学生经历一步步分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逐步地思考、交流、积累,而不只是得到结果。
二、合作交流是经验积累的方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实施‘综合与实践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参与,启发和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组织好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地学,不利于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分扣子”活动二中,我发现一组特别的学生。这组学生分得的结果让我匪夷所思。
师:为什么你们分得这样的结果?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
生:分完了。(边说边将手头上的4个扣子分成4堆。)
至此,我才弄明白缘由。原来这组学生抢了扣子,再拿属于自己的扣子来分。可想而知,对于他们来说,这堂课只是一场“争夺战”。与人分享、与人合作对于他们来说是困难的,性格成了影响合作交流学习的一个因素。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多组织这类的数学活动,学习之余帮助学生塑造分享、合作的性格。
三、评价是经验积累的升华
一个个“优”“良”“合格”只能对学生学习结果进行单一的评价,传统的教学往往忽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对数学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帮助学生对积累的活动经验进行升华。在教学“分扣子”一课中,我设计“评一评”的环节。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班级盖章有着浓厚的兴趣,借此开展给自己和他人“盖章”的方式进行自评、互评的环节。利用“盖章”的方式,对一堂课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师:你觉得自己這节课表现得怎么样,(出示表情幻灯片)该给自己盖上哪个章呢?为什么?
生1:我可以给自己盖个笑脸,因为这节课我很认真地听讲。
生2:我想给自己盖个哭脸,因为我不会对这些扣子进行分类。
师:你周围的学习伙伴们表现得怎么样呢?说一说吧。
生1:他可厉害了,我们组的扣子大部分都是他分出来的,给他盖个笑脸。
生2:在活动二中,他想出了最多的方法,比我棒多了。我给他盖笑脸。
师:老师觉得大家都很勇敢,因为你们敢于对自己进行评价,也能认真倾听别人对你的评价。
课堂结束后,学生意犹未尽,令我不禁发问:“同学们,这堂数学课‘好玩吗?”回答我的是热情满满的“好玩”。还有一位学生拉了拉我的衣角,问道:“老师,还会有这样的数学课吗?”学生的无心之问,让我明白“在做中学,在学中玩”才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了数学经验,提高了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单肖天,景敏.数学活动经验及其对于数学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8(5).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