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湘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中高段学生的阅读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就现阶段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自身思考和实践提出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中高段;古诗词;应用研究
一、当前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不高,每册教材中一般分散出现在两个单元中。一首古诗词短短几十个字,让很多老师觉得没什么内容可教,挖掘不深,教起来索然无味,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看到以下现象:
(一)重视知识积累,忽略意境欣赏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许多教师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学习古诗词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只要学生能读能背能默写,大概理解诗句意思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古诗词意境的欣赏。
(二)教师预设过多,限制思维发展
在单篇阅读的古诗词教学课堂上,一节课中围绕一首古诗词反复精读,深入挖掘。教师对于一首古诗词的教学流程设计得相当周密精致,当学生的理解与教师预设的有偏颇时,教师就开始千方百计地引导、渗透自己的思想,试图将学生引到“标准”答案上,这就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不感兴趣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对应环境变化,学生理解困难
古诗词出现在千百年前,有它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而如今,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与古代已有了很大的差异,这也造成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的缺失。
二、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针对以上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用群文教学的理念来改进和提升古诗词教学,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应用价值。
(一)群文阅读让古诗词教学内容“富”起来
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课堂模式,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只学习一首古诗,对一首古诗进行反复朗读、背诵、默写,微言大义,字斟句酌,热热闹闹一节课,反复咀嚼二十字。群文阅读式的古诗词教学与我们以往“理解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的单篇古诗教学模式有很大的改变。它就是在较短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首古诗的阅读教学,是单首古诗教学的有益补充,有效地丰富了古诗词的学习内容,全面开放了教学时空和教学方法,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并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独特久远的意境,字词酌句间独特的魅力,进而感受到中华语言文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内涵。
(二)群文阅读使古诗词教学方式“活”起来
传统的单篇古诗教學模式,教师一般是对一首诗按“朗读—释意—背诵—默写”的操作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大多建立在教师灌输的基础上。而古诗群读是将几首古诗按相同的议题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工作,确定好一组古诗词的议题,抓住几首古诗词的共性组织学生在课前预学收集资料,课堂上进行聚焦问题、交流资料、入境诵读、列表比较、尝试仿写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带学生遨游在群诗王国中。
三、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基于以上对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和群文阅读在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阐述,本人在遵循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前提下,尝试用群文教学的理念改进和提升古诗词教学中做了以下有效性思考和策略。
(一)单元统整,议题分类
尽管人教版小学语文每册教材都对诗歌进行了分组分类,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一册教材中两次出现诗歌的时候,两个单元的部分内容有时可以合并教学,组成新的议题进行分类教学。这样换种思维学习,由于视角独特,有新鲜感,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理解。比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六单元六首古诗的群文教学。
1.调整版块,更易“显象”
六首诗歌都与景色相关,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是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其中《独坐敬亭山》除了写景,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寂之感。第六单元的前两首《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都是写对农村人与生活的喜爱与赞美,《渔歌子》是一首词,写作者对山野隐居生活的喜爱。因此可以将六首诗歌合并为一个单元,重组三部分教学。教学主题分别确定为读人的《独坐敬亭山》和《渔歌子》,读画的《望洞庭》和《忆江南》,读生活方式的《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样就有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教学脉络。从人教版教材的祖国大好风景和乡村这两个主题变为三个主题,学习视角改变,学习方式从被动理解欣赏为主转变为观点引领下的鉴赏评价为主,这就要进行多种不同意象、情感、语言形式的比较探讨。
2.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一般来说,古诗群文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如下的学习流程,带着学生学习古诗。
(1)交流生平。欣赏《独坐敬亭山》《渔歌子》必须要了解李白与张志和的生平,因此要在预学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讲故事、全班交流补充的方式学习。
(2)聚焦问题。这两首诗歌都有一个难点问题,放在一节课里一起讨论效率更高。《独坐敬亭山》——为什么李白和敬亭山相互看不厌?《渔歌子》为什么“不须归”?采用聚焦焦点问题的方法,用问题探讨来贯穿对李白心情的理解,用问题贯穿张志和对风景美的领悟和对山野隐居生活的喜爱。问题一点点推进,学生的感悟一层层深入。
(3)入境诵读。《望洞庭》与《忆江南》都需要欣赏作者独到的感受,通过有感情、多层次、多情景的朗读体会诗歌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体会发现景色的美丽与作者独特的欣赏眼光,帮助学生打开美丽生活之门,可以设计这样几个场景和学生一起表演:
A《望洞庭》
刘禹锡内心被眼前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不禁吟出这首诗歌,他会怎么吟诵?
刘禹锡回忆曾经所见,非常高兴地向别人介绍洞庭之美,他会怎么说?
B《忆江南》
白居易在深夜思念江南,不禁吟出这首诗歌,他会怎么吟诵?
白居易看到洛阳的苦寒,思念江南,他又会怎么吟诵?
我们在西博会开幕式上朗诵这首诗歌,又会怎么吟诵?
(4)列表比较。《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农村人、风景有关,因此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习,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达到人人都有收获的目的。
(5)活动延伸。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一项课外活动,如办诗歌小报、朗诵同一主题的诗歌、演同一主题的古诗微视频等。
(6)评价分享。鼓励任何的学有所得,并注意个性学习成果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借助班级QQ群在网上展出本班及别班作品和视频,发起评价与跟帖。
如此查、问、读、诵、列表、课外活动,一路走来,学生通过大脑的加工,再造想象,将古诗词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的场景和画面,并用自己的言语加以描述,用自己的声音、文字表现,还能开拓学生的思路,促进多样思维和能力的发展。这就使教学上意象和感悟得到充分体现。
(二)以一带多,组诗拓展
对于古诗词的阅读和积累,如果仅靠每册教材的上寥寥几首,那只能是杯水车薪。教师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以点拓面,让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古诗方法来拓展诗文阅读,“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
例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三次群阅读,如下:
1.第一次群阅读:查阅资料,自主解疑
(1)黄鹤楼在哪里?可否拿掉题目中的“黄鹤楼”?
(2)收集其他送别诗,找找题目中有没有写明送别地点的?
2.第二次群阅读:交流资料,阐明观点
(1)自己读诗,初知大意,交流体会。
(2)读课题,小组交流:把题目中的“黄鹤楼”拿掉行不行?比较与提炼小组的观点。
(3)小组汇报,展示资料,比一比哪个组说得合理。
(4)教师总结:黄鹤楼的故事、当时的地位,表明了李白在用景物表达对孟浩然的尊敬与知己情怀,也表达了依依不舍。题目写明地点,是李白送别诗歌的一个特点,还有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宣州谢朓楼”是南朝齐诗人谢朓所建,很有名气,李白要送别的又是当时的大散文家,足见李白是多么重视这场送别。
3.第三次群阅读:读送别组诗,悟不同意境
感知了诗意,如何让学生进一步有所得呢?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挑选出一组送别诗,比较异同,让学生感受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以特殊地点来送别,《送元二使安西》是以酒送别,《赠汪伦》是以歌送别,《别董大》是以景送别。从感情和意境上来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孤帆与滔滔江水写出了情谊之长,《赠汪伦》用桃花潭做比较写出了情谊之深,《送元二使安西》春色鲜明却是别之无奈与担忧,《别董大》环境严寒酷烈,内心却温暖无比,充满对友人的宽慰。
这堂课由一首送别诗到一组送别诗,从解决一首诗歌的疑问到探讨一组诗的题目特点、送别技巧、表情达意,其源头就是抓住了一首诗中一个疑问,举一反三,以一带多,走进群诗王国。
(三)古今互文,尝试仿写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同时呈现了一组古诗词(《舟过安仁》《牧童》《清平乐·村居》)和一组现代儿童诗(《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围绕同一主题展开,贯穿古今,格外增添了文化的历史厚重感。在学习时就可以由现代诗群文阅读到古代诗歌群文阅读,或者由古代诗歌群文阅读到现代诗群文阅读,古今互文,彼此印证。
某老师在公开课上采用分组递进式的群文阅读结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先读现代组诗《童年的水墨画》,让孩子寻找诗歌中的童趣童乐,教师顺势点出了藏在诗歌中的写法,《街头》的“童眼妙语”,《溪边》的由静至动,《江上》精妙的比喻,学生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丰富性;再通过大屏幕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歌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先是一个大的场景,接着是特写,由远至近地写。
第二步,欣赏描绘古代儿童生活的组诗:《牧童》《舟过安仁》
《村居》,学生看着优美的水墨画面,跟着配音朗读。读后把古代诗歌和前面的现代组诗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古代诗和现代诗里童年快乐是一样的。写法上也有相似的地方,都是先有场景描写,再来一个特写。
第三步,小组合作,把古诗改写成现代儿童诗歌,每个人改写一首,最后组合成一组新的《童年的水墨画》,上臺朗读交流。
这堂课一组一组地呈现文章,由读到领悟写法,从现代组诗中、从古诗组中、从古今对比中寻找共通的情趣与写法,课堂文本容量大,群组比较鉴别达三次之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群文阅读理念应用于小学中高段古诗词教学中,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使语文教学最终实现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价值,还能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诗歌的感受力,而且对于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施茂枝.疏言 显象 悟意 化言:古诗词教学的基本思路[J].语文建设,2006(1):31-33.
[2]魏刚.例谈群文阅读的议题设计[J].小学语文教学,2014(1):3-4.
[3]吴洋.小学古诗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编辑 温雪莲